[1] |
王民1,2,尚飞1,肖丽1,包广志3.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复合梁疲劳损伤规律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03): 84-88. |
[2] |
李升连1,梁乃兴2,曾晟2. 采集方法对数字图像沥青混合料离析评价影响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03): 103-107. |
[3] |
周建昆1,曹源文2,温永杰2,赵江1,白丽萍3. 不同高度下摊铺路面的数字图像差异性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02): 89-94. |
[4] |
刘洪辉,李晓娟. 水性环氧乳化沥青高温流变性能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10): 67-73. |
[5] |
李海莲1,2,林梦凯1,2,王起才1,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模糊区间评价方法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9): 80-87. |
[6] |
马丽英,李茂其,曹源文,董琴琴. 沥青桥面压实均匀性实时检测方法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2): 69-74. |
[7] |
吴国雄1,2,叶新雨1,余苗1,杨丹彤3. 基于黏弹性的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2): 81-86. |
[8] |
付军1,3,刘智鸿1,2,左雪娜3,赖泽涵1,王学智1,丁庆军4. 区域气候变化对沥青路面夏季温度效应的影响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2): 87-94. |
[9] |
高建红,许有俊,杨圣春. 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2): 57-62. |
[10] |
张东长1,宁斌权2,伍杰1,陈飞1. 渗透式薄层抗滑材料性能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0): 61-67. |
[11] |
李浩1,2,许新权2,刘锋2,龚侥斌3. 四种均布荷载接触形式的路面力学响应对比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08): 53-58. |
[12] |
周兴林,李庆丰,肖神清. 基于多重分形的沥青混合料空隙分布特征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2): 29-35. |
[13] |
高嫄嫄1,2, 王维玉2, 赵庆新1. 基于解析方法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反射问题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2): 49-54. |
[14] |
向浩,朱洪洲,陈柳晓,钟伟明. 离析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渗透性能的影响[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1): 26-34. |
[15] |
黄维蓉1,任海生2. 基于非接触式方法的沥青发泡评价指标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09): 43-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