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红艳1,2,刘伟1,2,周成1,2,韩利彪1,2,谭昌明3. 抗滑短桩支护土坡的试验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9): 119-126. |
[2] |
张惠玲1,王益1,2,杨金燕1. 基于TPB理论的城乡结合部路段驾驶员驾驶行为影响[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2): 105-110. |
[3] |
段满珍1,2,轧红颖1,李珊珊1,曹会云1. 震害道路通行能力评估模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6(5): 79-85. |
[4] |
魏连雨,李娜,张静. 基于裂缝宽度统计的水稳碎石微裂技术试验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36(12): 30-35. |
[5] |
战国会,齐岩,谭先林,曹佳,张艺. 基于物元分析-统计分析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站分级方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35(3): 115-120. |
[6] |
翟俊,李玲丽,肖海文,余秋阳. 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江”干流污染源解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3(5): 73-76. |
[7] |
周水兴,李威. 钢管混凝土拱桥常见病害成因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2(增1): 738-741. |
[8] |
邓明阳,付锐,陈广交. 道路交通事故背景因素指标的采集和统计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1(4): 852-856. |
[9] |
向中富,刘忠. 桥梁建设与使用中的有关问题[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0(S2): 1233-1236. |
[10] |
黄美灵,陆百川. 基于手机信息的居民出行调查[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9(2): 280-284. |
[11] |
吕惠卿,张湘伟,张荣辉.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裂破坏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9(1): 54-57. |
[12] |
曹晓春,吴柳柳,马林才. 杭州市区典型路段汽车排放强度评价[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9(1): 129-132. |
[13] |
袁光权, 高国华, 周进川. 构造深度在沥青混合料离析评价中的应用[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7(6): 1062-1066. |
[14] |
刘唐志, 唐伯明, 凌建明, 刘利. 城乡结合部公路交通事故规律分析及治理对策[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7(5): 767-771,798. |
[15] |
陈妍如, 周水兴, 陈湛荣. 竖向预应力筋对连续刚构桥受力影响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27(2): 173-176,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