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孔令云1,邹胜楠1,黄麟钬2,吴海鹰3,余苗1,杨博1. 复合式路面疲劳裂纹扩展数值模拟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04): 91-97. |
[2] |
王民1,2,尚飞1,肖丽1,包广志3.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复合梁疲劳损伤规律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03): 84-88. |
[3] |
唐启智1,辛景舟1,2,周建庭1,付雷1,3,张俊4. 基于时序分析的锈蚀RC拱损伤识别:仿真与验证[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02): 69-77. |
[4] |
周术明1,2,颜东煌1. 钢筋混凝土简支预裂梁车辆静载模拟试验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12): 67-73. |
[5] |
丁艳超1,向中富1,李亚勇2,张雪松1,周银1. 基于损伤塑性本构模型的上承式梁拱组合刚构梁拱交汇节点极限承载力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11): 66-75. |
[6] |
任伟1,赵满2,刘贺2. 基于内聚力理论的CFRP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分析方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4): 41-45. |
[7] |
张雷1,熊剑春1,汤轶雄2,占曙光2,3,彭其渊2,3. 新型动卧列车开行与4小时综合维修天窗设置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2): 43-49. |
[8] |
吉伯海,徐捷,姚悦,傅中秋. 考虑荷载影响面的钢桥面板顶板-U肋焊缝疲劳损伤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1): 27-33. |
[9] |
周建庭,张华彬,陈磊,张媛媛. 新型小箱梁铰缝损伤前后荷载横向分布规律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1): 34-40. |
[10] |
赵金钢1,胡靖2,张永水3,杜斌1,贾宏宇4. 近场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高墩地震易损性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0): 25-32. |
[11] |
张晓艳,汪富资,于辉,吴杰,唐亮. 基于面曲率变化的模型桥损伤识别方法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0): 33-40. |
[12] |
张振海1,2,尹晓珍1,2,任倩1,2. 基于自适应均值的地铁隧道裂缝图像滤波算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06): 1-5. |
[13] |
何国华1, 刘新根2,3,陈莹莹2,3,杨俊1,钟北2,3. 基于数字图像的隧道表观病害识别方法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03): 21-26. |
[14] |
高嫄嫄1,2, 王维玉2, 赵庆新1. 基于解析方法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反射问题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2): 49-54. |
[15] |
张浩1,韩乃杰2,刘凯2,钟志鑫2. 基于宏观应变测试的受弯构件微损伤识别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1): 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