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志刚,张斌.生态防护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运用[J].甘肃科技,2004,12(12):38-40.
[2]张阳,武六元.公路景观环境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5,9(3):366-369.
[3]沈佩瑜.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西部探矿工程,2005,3(4):224-225.
[4]陈爱侠.路域生态系统环境功能与稳定性的初步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2003,3(1):11-13.
[5]粱玉昌,万秀红,许海峰.浅谈生态公路建设[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2,(2):23-25.
[6]王曦林,桂兰,岳晓宏.对锡林郭勒盟生态公路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1,(71):5-7.
[7]李永义,陆振波,卓曦,等.公路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分析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2005,4(2):37-40.
[8]董世魁,崔保山,刘世梁,等.云南省公路路域绿化护坡植物的生态区划与选择[J].环境科学学报,2006,6(6):1038-1046.
[9]秦志斌,刘朝晖,李宇峙,等.路域生态系统建设原则[J].公路交通科技,2005,8(8):152-154.
[10]巩文.略论生态区划与规划[J].甘肃林业科技,2002,9(3):28-31.
[11]刘国华,傅伯杰.生态区划的原则及其特征[J].环境科学进展,1998,12(6):67-70.
[12]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J].1999,9(5):591-594.
[13]傅伯杰,刘国华,孟庆华.中国西部生态区划及其区域发展对策[J].2000,10(4):289-296.
[14]周志跃,刁承泰,陈菲.重庆市土地生态区划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8(4):12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