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鞠美庭,池勇志,李洪远.环境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 傅红阳.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J].浙江交通科技,2001,(1):27-28,33.
[3] 张秀海.公路建设要切实防止水土流失[J].中国公路,2002,(5):70-71.
[4] 戴祥,朱继业,窦贻俭.江苏省公路建设水土流失效应与防治[J].水土保持通报,2001,21(4):50-53.
[5] 牛银栓.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祸根[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1,14(1):54-57,61.
[6] 张昌松,谭必乔,熊家方.山区公路建设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护[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2):94-96.
[7] 梁嗣辉.我国生态环境整体功能下降[J].草业科学,2004,21(2):74.
[8] 丁伟.浅谈公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编制[J].浙江水利科技,2001,(4):73-74.
[9] 叶建锋,葛培龙.高等级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探讨[J].水电站设计,2003,19(3):76-79.
[10] 何富勤.公路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预防与治理[J].环境保护,2004,专刊(1):39.
[11] 王子麟,乔玲玲,王萍.三门峡至灵宝高速公路水土保持设计[J].河南交通科技,2000,20(3):47-64.
[12] 谭复华,徐存良.施工过程环境保护措施和方法研究[J].中国ISO14000认证:学术园地,2003,13(3):1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