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严国敏.现代斜拉桥[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 彭凯,李建中,朱宇,等.独柱双层高架桥墩柱振动台试验研究(Ⅰ):结构动力特性[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2):161-167.
[3] 罗世东,刘振标,陈勇,等.广珠城际西江特大桥主桥方案设计研究[J].桥梁建设,2006(增刊2):36-39.
[4] 李建慧,李爱群,罗世东,等.广珠城际西江特大桥主桥空间受力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96-100.
[5] 张为,赵星,刘明高,等.斜拉桥有限元建模和动力特性分析[J].铁道建筑,2006(3):8-10.
[6] 余报楚,张哲,朱巍志,等.大跨度斜拉桥与T构协作体系的动力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24(4):84-88,98.
[7] 范立础.桥梁抗震[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8] [美]克拉夫R W,彭津J.结构动力学[M].王光远,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 桂勇,杜彦良,李延强,等.高墩独塔部分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J].岩土工程界,2008,11(1):27-29.
[10] 李世光,颜志华.部分斜拉桥的动力性能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05(2):4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