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刊      名: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      办: 重庆交通大学
主      编: 唐伯明
副 主 编: 易志坚 田文玉
周      期: 月刊
出 版 地: 重庆市
创刊时间: 1982
ISSN: 1674-0696
CN: 50-1190/U
CODEN: CJDXAZ
2025年, 第44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5-09-0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桥梁与隧道工程
考虑护栏刚度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
康玲1,许智2,陈明1,许金华2,牟廷敏1
2025, 44(8): 1-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01
摘要 ( )   PDF(2359KB) ( )  
现有刚接板(梁)法、刚性横梁法等荷载横向分配计算方法均未计入护栏刚度影响;然而对于矮梁结构,护栏刚度常显著大于主梁刚度,忽略其影响将导致荷载横向分配系数计算偏差,难以准确反映主梁真实受力状态。为此基于传统刚接梁法,通过修正柔度系数矩阵以纳入护栏刚度效应,建立了改进的荷载横向分配计算方法,并结合现场荷载试验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刚接梁法,所提出的方法显著提高了计算精度,更贴合实际桥梁力学响应,为桥梁荷载试验、结构受力分析及承载能力评估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装配式钢内芯-UHPC外包组合U型梁设计
王磊,赖亚平
2025, 44(8): 8-1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02
摘要 ( )   PDF(3021KB) ( )  
城市过街天桥常因桥下净空限制而采用钢箱梁,但常规的钢箱梁制造和运维成本较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造价低、施工效率高、运营期免维护的钢内芯-UHPC外包组合U型梁。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该组合梁的应力、位移和自振频率进行计算,分析了当边支点施加顶升力时对结构应力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该类结构的装配式制造和施工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组合U型梁的应力、位移和自振频率满足设计要求;通过采用边支点顶升的施工措施,使得结构最大拉应力得到有效改善;采用节段预制和现场拼装施工方法可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对施工空间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拱面复合材料套箱车撞力折减效果研究
何沛建1,2,耿波1,2,冯侠1,2,曾浩楠1,2
2025, 44(8): 15-2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03
摘要 ( )   PDF(9306KB) ( )  
提出了用于城市高架墩车撞防护的拱面复合材料套箱,为分析新型套箱的撞击力折减效果,开展了拱形、波浪形、半圆形、锯齿形和矩形等5种撞击面形状试件的准静态压缩试验,对比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和吸能能力;以传统的钢+混凝土防撞装置和垂直立面复合材料防撞套箱为对照,通过车撞桥数值仿真分析了不同撞击工况下拱面复合材料套箱的撞击力折减率,从而验证新型套箱的缓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防车撞装置平面形状可采用平行四边形提高对高架墩易撞易损位置的防护;拱形撞击面可显著提升防车撞装置的吸能能力,相比传统的垂直立面吸能能力提高约26%;拱面复合材料套箱对于8 t货车的撞击可有效折减33.3%的车撞力,对于25 t货车的撞击可有效折减51.5%的车撞力;拱面复合材料套箱的车撞力折减效果优于钢+混凝土装置和垂直立面套箱,较钢+混凝土装置可至少提高111.0%,较垂直立面套箱可至少提高45.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DBSCAN-LERP-LSTM的桥梁静力水准垂直位移监测异常值检测与分析
潘国兵1,虞洪兵1,宿林2,张顺涛3,吴畏1
2025, 44(8): 25-3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04
摘要 ( )   PDF(1907KB) ( )  
针对桥梁沉降数据受环境变化和传感器故障影响而产生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DBSCAN-LERP-LSTM的分析方法,以提高数据可靠性和分析准确性。以某高速公路斜拉桥2021—2023年的静力水准仪监测数据为例,先用DBSCAN算法,邻域半径ε为40,领域内最少点数M为20,剔除9.8%异常值并线性插值填补缺失值,再通过时间序列分解发现2022年底沉降值约-0.4 mm,最后构建LSTM模型并用PSO、SSA、ACO的3种方法优化参数。结果表明:PSO-LSTM模型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为0.419,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337,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为0.142%,为静力水准仪监测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处理流程,对桥梁长期安全运营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港口航道·水利水电·资源环境
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三峡过闸煤炭运量分析
叶文静1,杜洪波2,万宇2
2025, 44(8): 33-4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05
摘要 ( )   PDF(1851KB) ( )  
三峡船闸的高效畅通对于长江上游区域经济发展及沿线产业布局极为重要,解决三峡拥堵现状的基本前提在于合理判断过闸运输需求及发展趋势。以煤炭为例,开展三峡过闸运输需求分析。首先,调查了长江上游煤炭的产业链供应链,揭示了三峡过闸煤炭产供消特征,明确了长江上游地区运输需求和运输流向。其次,分析了三峡过闸煤炭货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选择因素与过闸量相关性较强,解释了选择因素与货运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机理。最后,将选择因素分别带入BP、LSTM和Bi-LSTM模型,均证明相较于传统方法基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回测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从宏观政策影响和产业发展角度分析了三峡过闸煤炭运输需求。研究结果为区域货运量的预测提供了新思路,结合运输货物的产业链供应链可以更合理预测运量和发展趋势,为运输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优化背景差分法的船舶号灯检测与识别研究
赵月林,高祥雨
2025, 44(8): 42-4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06
摘要 ( )   PDF(3099KB) ( )  
正确的检测与识别船舶号灯,是实现有效的海上船舶态势感知方式之一,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运动补偿和优化背景差分法的动态场景下号灯检测与识别方法。首先,基于SURF特征点提取算法,采用圆形区域代替矩形区域提取32维描述符,实现描述符的降维,提高算法的速度;其次,通过改进后的SURF算法实现对视频图像的特征点提取及匹配,得到反映图像间映射关系的线性参数,进行背景估计并完成背景运动补偿;最后,采用分段式更新策略和自适应差分阈值,对背景差分法进行优化,结合号灯几何和颜色特征消除干扰灯光、海浪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完成背景运动补偿后的算法具有较高的号灯检测与识别精度及较强的鲁棒性,该方法可以较好的检测与识别动态背景下的船舶号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级减震+强支撑理念的拼装式危岩防护结构研究
王星1,2,黄帅1,2,聂亚伟1,2,梅华3,胡朝霞3
2025, 44(8): 50-5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07
摘要 ( )   PDF(5815KB) ( )  
为探究施工效率及安全系数更高的危岩防护结构,联合采用了数值模拟及室内试验方法,从定性及定量两方面验证了数值计算软件可靠性。基于多级减震+顶板强支撑理念,构建了一种新型拼装式钢棚洞。由砂土+EPE+发泡橡胶构成复合垫层,棚洞顶板由空心钢板+泡沫混凝土组成,顶板腹部布设矩阵式钢支撑件进行强支撑,立柱与顶板间设置减震橡胶支座。研究结果表明:当落石以16、20、24 m/s速度冲击钢棚洞时,板腹中心峰值应力分别为28.54、34.71、40.92 MPa,峰值位移依次为15.83、15.92、16.04 mm,防护结构处于安全范围内。EPE、发泡橡胶垫层中心单元应力约维持于0.3、0.5 MPa,复合垫层耗能减震效果优越。矩阵式钢支撑件受力作用明显,冲击过程中峰值应力达到60.0 MPa左右。橡胶支座的非刚性使其受力变化曲线整体呈三角形变化趋势,支座内部应力约可达5 .0 MP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大数据人工智能
考虑交叉分类特性的职住地建成环境对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
尹超英1,曹昱泽1,金玮2,邵春福3
2025, 44(8): 59-6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08
摘要 ( )   PDF(1514KB) ( )  
为克服传统多层模型难以同时对居住地和工作地空间异质性建模问题,利用长春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建贝叶斯交叉分类离散选择模型,从空间视角探究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不考虑居住地建成环境的多层二项Logistics模型和不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单层二项Logistics模型而言,考虑空间异质性的贝叶斯交叉分类离散选择模型拟合效果更优,由居住地和工作地空间异质性导致的居民通勤方式选择变异程度分别占总变异的22.5%和11.6%;在控制个体社会经济属性的基础上,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建成环境特性大多与小汽车通勤使用呈现显著相关性,土地利用混合度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呈显著负相关,职住地到CBD的距离对小汽车通勤影响呈显著正相关;交叉口密度方面,工作地交叉口密度影响不显著,而居住地交叉口密度影响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建成环境的合理配置与出行需求的正确引导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的高铁快运量预测
杨向飞,陈钰
2025, 44(8): 66-7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09
摘要 ( )   PDF(1972KB) ( )  
随着绿色物流的推进,“高铁+快递”货运模式的应用价值逐渐凸显,其运量的精准预测对于铁路运力优化具有现实意义。以甘青宁地区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从15个初始指标中筛选出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GM(1,1)和ARIMA模型,该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升显著;通过建立包含经济性、时效性、环保性等7个维度的Logit模型,揭示了高铁快运分担率随运距变化的倒U型曲线特征,优势运距区间为400~1 000 km;基于上述模型,测算出该区域未来三年的高铁快运量预测值,为铁路部门运力配置提供数据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姿态辅助的轻量化驾驶行为检测网络
蓝章礼1,范亮1,张洪2,唐若瀚1,徐元通1,黄大荣1,3
2025, 44(8): 75-8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10
摘要 ( )   PDF(4217KB) ( )  
分心驾驶是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之一,为提高分心驾驶行为检测的速度和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姿态辅助的轻量化驾驶行为检测网络。针对特征提取质量不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大核自注意力机制,增强捕捉局部和全局特征的能力,以提取丰富的低层特征。同时,将分组卷积与胶囊网络结合,以提取驾驶行为的语义特征,在保证高精度的条件下,减少模型参数量。此外,引入姿态估计作为辅助,进一步提升了网络在复杂背景下的检测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笔者方法在SFD和AUC两个基准数据集上分别取得了99.71%和95.38%的准确率,与当前的先进模型相比,在保持相同准确率的情况下,参数量仅为0.29 M(减少了61.8%),在吞吐量为801 张图像每秒的服务器中推理速度约为2.57 ms;提出的基于姿态辅助的轻量化驾驶行为检测网络能够取得较高的准确率,且参数量满足嵌入式设备要求,能为安全行车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算法下医药物流无人机任务分配及航迹规划
李航,张小娜
2025, 44(8): 83-8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11
摘要 ( )   PDF(804KB) ( )  
针对使用无人机进行城市环境下医药运输的任务分配和航迹规划问题,以需求点坐标和日需求量为依据,以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完成多约束条件的无人机任务分配模型构建,将K-means聚类分析嵌入遗传算法进行无人机起降选址及任务分配求解;在任务分配的基础上选取一条任务线,使用格栅法对该任务线周围的地形、障碍物环境进行空间3D建模,然后引入A*算法对该任务进行最优航迹的搜索;并对三维栅格地图分别进行了基于A*算法、蚁群算法、RRT算法的航迹规划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航迹规划过程中A*算法相较于另外两种算法,航迹更短、搜索回报率更高、航迹更平滑,验证了A*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混合注意力机制的CNN-BiLSTM模型的温州港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丁天明,高翎嘉
2025, 44(8): 90-9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12
摘要 ( )   PDF(1367KB) ( )  
为了更精确地预测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的预测模型,并引入多种注意力机制,以全面捕捉数据的全局特征。模型中将影响指标和历史集装箱吞吐量数据结合,作为多变量输入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与传统的LSTM预测模型和CNN-LSTM组合模型相比,该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有所降低,模型拟合度(R2)显著提高。尤其在数据波动明显的情况下,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精确,有助于港航企业及时调整规划决策与经营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距离双尺度的Transformer短时交通流预测模型
张建华,温政龙
2025, 44(8): 99-10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13
摘要 ( )   PDF(3467KB) ( )  
交通流预测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有效建模交通数据中复杂的时空依赖性。当前主流模型(基于图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存在两大局限:① 节点相似度计算受交通波动的时间错位影响,导致具有延迟传播特性的相似节点被误判;② 空间特征提取未能协同捕获交通流的宏观规律(如周期性出行模式)与微观动态(如突发拥堵、 交通事故等)。基于此,提出了LDFormer模型,引入动态时间规整(DTW)算法重构节点相似性度量,消除了传播延迟导致的时空偏差;同时设计了双通道空间建模机制,通过Mglo、 Mmic可学习掩码矩阵分别对注意力生成的空间依赖关系进行宏观-微观特征的捕捉。通过3个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模型显著优于现有的时空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PSO算法改进GM-Markov模型的港口货物吞吐量预测
陈丹涌1,王俞亮1,曾枫泓1,吴承禧2
2025, 44(8): 108-11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14
摘要 ( )   PDF(864KB) ( )  
针对广东揭阳港惠来港区货物吞吐量的非线性动态预测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混沌粒子群优化的GM-Markov组合预测模型。通过集成灰色GM(1,1)模型与Markov链的优势,采用Logistic映射实现粒子群参数与状态区间的混沌初始化,构建具有动态适应能力的预测框架;改进后的模型通过状态空间划分与独立概率转移矩阵计算,有效验证了港区2007—2022年吞吐量数据的随机波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将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下降至8.06%,较传统方法显著提升了预测精度与稳定性,验证了该模型在动态系统预测中的工程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熵权-TOPSIS的省域道路货运企业运营安全评估方法
闫晟煜1,赵佳琪2,刘杨1,郝时杰1,马振祥2
2025, 44(8): 116-12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25.08.15
摘要 ( )   PDF(461KB) ( )  
采用分层抽样理论,提出道路货运企业运营安全调查方法;以企业拥有的货车数为标准,设定企业的安全教育次数、安全检查次数、交通违章次数和交通事故次数为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理论,提出道路货运企业运营安全评估方法,测算企业运营安全评估值;通过分析某省域5 个重点地市469 个道路货运企业的样本数据,验证评估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模型相对接近度的变异系数为16.45%,具有良好的离散度;实例省份规下企业的分层抽样比例为6.04%,可有效减少评估工作量;企业的交通违章次数、交通事故次数2 项评价指标权重分别为24.49%、34.93%,平均高于正向型评价指标9.42%。该方法可为省域道路货运行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