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臧绍先,宁杰远.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构造运动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02,45(2):188-197.
[2] 孙守勋,腾军.菲律宾海的气候特征[J].海洋预报,2003,20(3):31-39.
[3] 陈洪凯,唐红梅,马永泰,等.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36-65.
[4] 唐红梅,陈洪凯,金发均,等.美姑河流域公路泥石流物院成因[J].山地学报,2005,23(6):714-718.
[5] 陈洪凯,唐红梅,吴承平等.四川省公路水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4,13(4):24-33.
[6] 陈洪凯,唐红梅.四川境内公路水毁的基本特征及防治问题[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4,13(5):103-107.
[7] 唐红梅,陈洪凯,祝晓寅,等.重庆库区新构造应力场及其对滑坡宏观活动规律的控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19(3):352-356.
[8] 谭炳炎.三峡库区泥石流活动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铁道科学,2003,24(5):9-14.
[9] 谭炳炎.三峡库区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J].自然灾害学报,2003,12(1):91-95.
[10] 陈洪凯,翁其能,袁建议,等.重庆库区典型松散土体的岩土力学参数敏感性试验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0,23(5):88-93.
[11] 肖汉忠.公路沿线松散体滑坡发育机理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15(4):127-130.
[12] 肖汉忠.降雨对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的基本作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6,15(3):126-130.
[13] 游珍,蒋庆丰,徐刚.重庆市暴雨规律及其引发的灾害初探[J].重庆环境科学,2001,23(3):1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