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浩1,2,王选仓1,房娜仁1,许新权3. 基于敏感度的沥青路面结构应力传递行为[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01): 119-126. |
[2] |
宋金华,辛鹏飞. FWD荷载下沥青路面弯沉盆几何特性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11): 92-98. |
[3] |
李海莲1,2,林梦凯1,2,王起才1,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模糊区间评价方法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9): 80-87. |
[4] |
马辉1,茅荃1,李宁2.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RAP料掺量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9): 97-104. |
[5] |
付军1,3,刘智鸿1,2,左雪娜3,赖泽涵1,王学智1,丁庆军4. 区域气候变化对沥青路面夏季温度效应的影响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2): 87-94. |
[6] |
乔朋,钟承星,王宗义,王阿勇. 我国车-桥耦合振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2): 26-37. |
[7] |
高建红,许有俊,杨圣春. 粒料类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2): 57-62. |
[8] |
梁乃兴,俞靖洋,于伟,李媛. 基于实测数据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年变化回归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1): 63-68. |
[9] |
张东长1,宁斌权2,伍杰1,陈飞1. 渗透式薄层抗滑材料性能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0): 61-67. |
[10] |
李浩1,2,许新权2,刘锋2,龚侥斌3. 四种均布荷载接触形式的路面力学响应对比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08): 53-58. |
[11] |
陈仕周1,2, 李山1, 熊峰2, 李冠男1. 基于GA灰色神经网络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02): 44-50. |
[12] |
高嫄嫄1,2, 王维玉2, 赵庆新1. 基于解析方法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反射问题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2): 49-54. |
[13] |
邓院昌, 金杰灵. 关于驾驶员“路怒症”的研究综述[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1): 105-111. |
[14] |
杨彦海1,董帅1,侯博2,张怀志1.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沥青路面气候分区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 40-45. |
[15] |
赵曜,佟蕾,朱亚婷,魏洋. 细观空隙特征对透水沥青面层去除径流中Pb2+的影响机制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05): 4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