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2-08-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有黏结预应力梁中预应力筋的几何非线性分析
    邓继华,邵旭东,刘海波
    2012, 31(4): 739-74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01
    摘要 ( )   PDF(252KB) ( )  
    以常规的非线性平面梁元平衡方程为基础,将预应力束视为两端通过刚臂与混凝土梁元节点连接的平面杆 元,在局部坐标系(随转坐标系)中计入预应力,根据刚臂在受力后只有刚体运动而本身不变形的特点,采用微分方 法导出其在结构坐标系中的切线刚度矩阵,从而获得混凝土梁元与预应力束杆元在结构坐标系中的组合单元切线 刚度矩阵;编制了程序,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悬臂梁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与ANSYS计算结果比较表明,提出的方 法在非线性程度很高时仍能获得高精度数值解,具有对单元数量不敏感,预应力作为非保守荷载的特点容易被计入 的优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线钢箱梁多点横向顶推复位研究
    邓娜,江长森,江凌乔
    2012, 31(4): 743-74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02
    摘要 ( )   PDF(185KB) ( )  
    针对曲梁桥常出现的横向偏移现象,以某独墩单支座的曲线连续钢箱梁桥工程实例,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进 行了仿真分析,针对曲梁桥的特点,采用竖向顶升和横向顶推相结合的复位方法,优化了顶推复位工序,确定了每点 的顶(推)力计算方法。施工实践及运营情况表明,该复位方案合理、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高斯曲率模态差的T 梁结构二维损伤识别研究
    韩西,李庆达,钟厉,杨科
    2012, 31(4): 747-75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03
    摘要 ( )   PDF(276KB) ( )  
    曲率模态是识别损伤的敏感指标,基于曲率模态的损伤识别研究大多局限于一维结构。为将曲率模态的损伤 识别方法推广到二维结构,提出了基于高斯曲率模态的损伤识别方法,综合考虑二维结构的加速度振型曲面在纵向 和横向上的弯曲程度,通过计算结构损伤前后加速度振型的高斯曲率差来判断结构损伤的位置。T梁组合结构的 模态试验及试验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斜拉桥耳板式索梁锚固区应力分析
    王少怀,向中富,谢秉敏,赵军
    2012, 31(4): 751-75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04
    摘要 ( )   PDF(312KB) ( )  
    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粉房湾大桥索梁锚固区实桥模型,分析了耳板式锚固区结构的应力及应力分布情况, 对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耳板上的Mises应力远大于顶板、腹板和底板的应力,耳板上最大Mises应力位 于销孔的两侧,关于斜拉索方向对称的位置;锚固区各构件应力在局部区域数值较大,但扩散较快,应力传递流畅; 满足索梁锚固区结构承载能力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悬索桥隧道式锚碇横断面形状对其承载性能影响
    江南,冯君
    2012, 31(4): 755-75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05
    摘要 ( )   PDF(289KB) ( )  
    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比分析了马蹄形和圆形两种横断面隧道式锚碇的承载性能。围岩及锚碇采用实体 单元模拟,围岩与锚碇之间设置接触面单元;围岩采用扩展的Mohr-Coulomb屈服模型;使用超载法分析锚碇的极限承 载能力。计算结果表明:马蹄形断面在边墙与拱以及边墙与底板的交界处出现较大应力集中,圆形断面应力分布均 匀;在断面面积相等的情况下,相同缆力作用下圆形断面锚碇位移小于马蹄形锚碇约22%,极限承载力高出马蹄形锚 碇约18%,说明圆形断面承载性能优于马蹄形断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解析法的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控制程序开发
    刘家敏,崔英明,肖军,张永水
    2012, 31(4): 760-76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06
    摘要 ( )   PDF(268KB) ( )  
    介绍了基于解析法的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控制专用计算程序的计算原理和流程,完善了悬索桥锚跨索股分析 程序MKJS;利用Fortran和VisualBasic进行混合编程,实现了SBCC3.0的开发,其功能可满足悬索桥上部结构的施 工控制计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结构波动法与振动法的对比
    高峰,孙常新,赵冯兵
    2012, 31(4): 764-76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07
    摘要 ( )   PDF(284KB) ( )  
    介绍了波动法和振动法的计算原理和使用方法,用这两种方法计算人工地震波,分析两种方法的区别。结果 表明:波动法和振动法的计算数值和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波动法可以反映波动传播的时间效应,振动法不能反映波 动传播的时间效应,但振动法计算步骤简便,精度可以满足要求;建议在地下结构动力分析中使用振动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断面浅埋黄土隧道锚杆轴力差异分析
    宿钟鸣,孙志杰,王晓峰
    2012, 31(4): 769-77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08
    摘要 ( )   PDF(159KB) ( )  
    以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上的贺家庄隧道为例,研究了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系统锚杆的受力状况,得出了拱部和边 墙锚杆的受力特点,从径向位移的衰减规律和围岩压力分布形式两个角度分析了系统锚杆受力差异较大的原因,相 关研究结论对黄土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人仿真在轻轨车站应急疏散领域的应用
    武小康,周利锋
    2012, 31(4): 772-77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09
    摘要 ( )   PDF(366KB) ( )  
    采用基于社会力模型理论的微观行人交通仿真软件Legion,对轻轨车站内部的应急疏散进行模拟,得出车站 人员应急疏散所需的最大时间。从而直观地定量化地分析轻轨车站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引导和调整规划设计、 评价设计方案、规划组织方案、应急疏散预案等,更好地辅助轻轨车站的设计、运营决策和组织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动力响应试槽试验
    李起伟,黎晓,梁乃兴
    2012, 31(4): 777-78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10
    摘要 ( )   PDF(215KB) ( )  
    根据室内试槽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重复加载试验,总结了路用电阻应变片的选择依据和黏贴工艺,对比 分析了压路机压实方式对应变片存活率的影响;利用惠斯登电桥电路测试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动力响应,并与数 值计算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路用电阻应变片栅长应大于80mm,并与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相关;电阻应变片在压 路机静压的方式下有较理想的存活率,而在强振作用下却极难存活;在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面层底部横向应变交替 出现拉、压应变,其最大值比层状弹性体系模型计算值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沥青胶浆动态剪切流变参数与温度相关性研究
    姚立阳,姚丽红,马勤
    2012, 31(4): 781-78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11
    摘要 ( )   PDF(179KB) ( )  
    采用动态剪切流变试验,分析了纤维沥青胶浆动态流变参数与温度的相关性,以及不同动态剪切流变参数和 不同纤维胶浆的温度敏感性。结果表明:纤维沥青胶浆的动态流变参数G*,G',G″,δ和G*/sinδ等指标与温度具有 很好的相关性;各指标在低温区的温度敏感性要高于在高温区的温度敏感性;纤维沥青胶浆的温度敏感性与基质沥 青相比明显降低,其中聚丙烯腈纤维胶浆的热稳定性较好;添加纤维后的沥青胶浆抗车辙因子G*/sinδ明显提高, 表明抗流动变形能力显著增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露石混凝土表面构造研究
    宋永朝,黎富春,梁乃兴
    2012, 31(4): 785-78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12
    摘要 ( )   PDF(162KB) ( )  
    运用数字图像技术实现了露石混凝土路面(EACCP)图像像素值量化计算,建立了露石表面像素差平均值与 构造深度的关系模型;通过采集的数字图像计算分析了露石表面构造深度,评价了EACCP露石表面构造质量。实 例分析表明:数字图像技术的露石表面构造检测方法,能方便快捷地进行露石路表构造深度检测,有利于实现测量 工作的连续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体断裂韧度KIC 试验研究
    廖培伟,唐红梅
    2012, 31(4): 788-79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13
    摘要 ( )   PDF(320KB) ( )  
    标准的三点弯曲试验,加荷方向与试样重力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土体的抗拉强度很低,在进行土体的三 点弯曲试验的时候,试样仅在自重的作用下就会断裂,即使不断裂,重力对测试结果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三 点弯曲的试验原理,将试样沿底边旋转90°,采用水平加荷的方式,使试样重力与加荷方向垂直,避开了重力对试验 结果的影响,并使用自主研发的土体断裂装置测得了土体断裂韧度KIC。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工格栅加筋土复合体的大三轴试验
    周滨,凌天清,郑智能,杨波
    2012, 31(4): 792-79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14
    摘要 ( )   PDF(268KB) ( )  
    采用大型三轴仪,对直径30cm,高60cm,放置两层土工格栅的加筋土复合体试件进行三轴试验。试验获得 了加筋土复合体的应力-应变及其抗剪强度特性,以及含水量对加筋土复合体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路基土回弹模量确定方法研究现状
    张翛,赵队家,刘少文,申俊敏
    2012, 31(4): 795-79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15
    摘要 ( )   PDF(158KB) ( )  
    路基土回弹模量是表征土基强度的力学参数,是路面结构设计的主要参数,对路表弯沉和路面设计层厚度的 确定有很大的影响。回顾了美国地区路基土动态回弹模量室内试验方法、预估本构模型及室外试验方法的最新研 究进展,并对其做了评述,指出了研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动载下路基土竖向动应力及扩散规律
    刘伟,汤连生,张庆华
    2012, 31(4): 799-80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16
    摘要 ( )   PDF(241KB) ( )  
    推导了车辆动载作用下路基土中竖向动应力的求解方法,提出用速度系数来表征车辆动载下路基顶面产生的 竖向动应力与车辆运行速度的关系,并模拟试验确定了速度系数的取值为0.105。原位监测试验表明:车辆动载在 路基顶面产生的竖向动应力值约为0~16kPa,大小与车辆载重及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计算分析了5种类型车辆 动载下路基土中竖向动应力的扩散规律。结果显示:随着深度增加,路基土中的竖向动应力逐渐减小,当路基土的 深度超过8m时,所有类型车辆荷载在路基土中产生的竖向动应力不到路基顶面的10%;车辆载重越大,竖向动应 力扩散速度越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PRS 的山区库岸公路路基无线远程健康监测
    阎宗岭,杨静,栗海涛,蒋中明
    2012, 31(4): 803-80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17
    摘要 ( )   PDF(239KB) ( )  
    针对公路路基是线形工程,监测点空间分布广且分散特点,确定了库岸路基健康监测重点内容、指标;建立了 基于GPRS数据传输的山区库岸路基远程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了库岸路基安全监测数据的无线远程传输,可掌握路 基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路基病害,为公路施工决策和安全运营、路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正交试验的城市道路施工区域阈值仿真分析
    张惠玲,刘伟,曾好
    2012, 31(4): 807-81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18
    摘要 ( )   PDF(177KB) ( )  
    以4车道路段为研究对象,对施工区域影响分析的阈值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选择了4因素3水平的影响因素 对阈值进行分析,使用正交试验构筑了试验组合,并使用VISSIM软件对各种试验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施工区域 影响车辆行驶的因素依次为封闭车道数、道路饱和度、大车率、施工道长度。考虑到封闭车道数和饱和度存在交互 影响,对封闭车道数和饱和度使用交互分析,再次使用仿真软件构筑封闭车道为2条车道和3条车道,且分别提取 饱和度渐变时车辆的延误值,得到了4条车道路段施工时的交通影响分析阈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质雷达在路面脱空检测中的应用
    王雯珊,向阳开,熊潮波
    2012, 31(4): 811-81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19
    摘要 ( )   PDF(233KB) ( )  
    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法的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工程实例,将地质雷达探测法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 的判定。首先进行测点选择和雷达参数调节,然后对雷达检测数据进行软件处理,即可判断路面板底脱空的位置, 读出脱空点的长度及高度,并能初步判断脱空的原因。数据表明:与落锤式弯沉仪法相比,地质雷达探测法在路面 脱空检测中具有更高的可信度;经钻芯复核,检测准确率达80%以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神经网络的GPS 高程拟合方法优选及精度分析
    强明,郭春喜,周红宇
    2012, 31(4): 815-81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20
    摘要 ( )   PDF(202KB) ( )  
    针对现有的几种神经网络GPS高程拟合方法,讨论了利用遗传算法(GA)、粒子群算法(PSO)优化BP神经网 络权值和阀值的原理;结合分布较均匀、现势性较好的GPS和水准联测数据,试算了基于神经网络的GPS高程拟 合。拟合结果表明:基于PSO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的拟合精度优于GA算法,误差相对更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虚工作是单双代号网络图的实质性区别
    魏道升
    2012, 31(4): 819-82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21
    摘要 ( )   PDF(256KB) ( )  
    单代号网络图与双代号网络图区别的主要形式是其符号含义的互换。由于符号含义互换带来它们之间某些 时间参数计算和关键线路确定的方法不同,但是这些不同都是当双代号网络图存在虚工作时引起的。所以单双代 号网络图除符号含义不同之外,其时间参数计算的实质区别取决于双代号网络图中有无虚工作。针对网络计划一 实例分析了虚工作造成的实质性区别,说明了这种实质性的区别在网络计划应用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 MD 模型的区域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方法
    安文娟,陈 峰
    2012, 31(4): 824-82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22
    摘要 ( )   PDF(369KB) ( )  
    分析了MD模型的基本原理;综合考虑出行时间、费用、安全、方便和舒适等5个因素对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 完善了出行牺牲量的量化方法,加入了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的量化指标及其量化方法;建立了基于改进的MD模 型的区域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方法,并提出了预测流程及预测模型中关键变量的求解算法;以沪宁通道内客运方式 分担率的预测为实例,对比分析了改进前后MD模型及Logit模型的预测结果。验证了改进后MD模型能较好地模 拟区域交通方式选择过程,预测有效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K 近邻短期交通流预测
    方琴,李永前
    2012, 31(4): 828-83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23
    摘要 ( )   PDF(197KB) ( )  
    从分析短时交通流特性入手,利用非参数回归中K近邻的方法,对道路交通流量进行短期预测;采用贵阳市道 路交通流量的实际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K近邻非参数回归预测模型能较为准确的进行道路短期交通流预测, 该方法可用于短期交通流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SO-SVM 的交通流量短时预测
    王树洋,黄天民,方新
    2012, 31(4): 832-83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24
    摘要 ( )   PDF(188KB) ( )  
    参数选择问题影响了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在交通流量中的预测性能。为了解决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参数 选择问题,引入了粒子群优化算法机制,通过粒子群优化选择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学习训练参数,得到较优的 PSO-SVM预测模型。通过实例仿真实验,将PSO-SVM预测模型与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了比较,显示了其优越 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缓解公交列车化现象的最小发车间隔研究
    周嘉男,罗霞,黄启乐,魏强
    2012, 31(4): 836-84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25
    摘要 ( )   PDF(255KB) ( )  
    在分析公交列车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考虑约束发车间隔下限出发,以缓解公交列车化现象为约 束条件,以公交企业运营成本最小和乘客利益最大为目标函数,探讨了公交车最小发车间隔的确定方法。用成都市 81路公交车调查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路径问题的混沌粒子群算法研究
    李毅,陆百川,刘春旭
    2012, 31(4): 842-84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26
    摘要 ( )   PDF(164KB) ( )  
    针对车辆路径问题中单仓库非满载这一基本类型的具体特性,设计了一种混沌粒子群算法;利用混沌系统的 随机性、规律性和遍历性初始化粒子,大范围覆盖车辆路径问题的解空间,加强算法最优路径的搜索能力;通过在求 解过程中的次优路径处施加混沌扰动,使算法放弃当前求解的路径,避免结果为次优解。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算法 在车辆路径问题中具有很强的寻优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安全度评价模型研究
    赵圆,姚红云,闫冬梅,龙东华
    2012, 31(4): 846-85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27
    摘要 ( )   PDF(168KB) ( )  
    基于运动状态建立了高速公路车辆行驶安全度评分模型,可更加有效地实施实时交通预警。引进了一种新的 速度离散度作为运动状态指标,分析了新定义的速度离散度与传统速度离散度-车速标准差之间的关系,表明两者 有函数关系。在把新定义的速度离散度作为运动状态的基础上,加入了人、车、路、气候等因素,构成了驾驶员、车 辆、车路、道路线形、气候、车辆行驶状态等6大指标,并筛选了各大指标下的子指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参数权重来构建模型,建立了总的车辆行驶安全度评分模型。实例验证表明:模型符合客观 实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路交通事故背景因素指标的采集和统计分析
    邓明阳,付锐,陈广交
    2012, 31(4): 852-85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28
    摘要 ( )   PDF(320KB) ( )  
    提出了事故背景因素的概念,建立了背景因素量化指标体系及其采集数据项;并提出了构建背景因素数 据库的设计思路,建立了符合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模式的交通事故背景因素数据统计分析系统,以便把握 道路交通安全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找出造成事故的主要背景原因,提炼安全对策,为道路交通安全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CAR 试验用可变形壁障的有限元数值模拟
    王立振,陈昆山,洪亮
    2012, 31(4): 857-86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29
    摘要 ( )   PDF(345KB) ( )  
    以RCAR保险杠试验最新法规要求为依据,构建了试验装置的可变形吸能壁障三维几何模型,经HYPERMESH 划分网格后导入ANSYS环境中,对可变形吸能壁障进行了垂直和偏心加载两种状态的准静态性能数值 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加载方式下,吸能块的变形合理,其载荷位移曲线均位于法规要求的区间,表明所建有限 元模型符合该法规试验要求,可用于后续开展RCAR保险杠虚拟试验平台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实车碰撞试验的电测量系统测量不确定度
    陈爽,孙浩,任培,
    2012, 31(4): 862-86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30
    摘要 ( )   PDF(214KB) ( )  
    分析了实车碰撞试验电测量系统数据及误差传递路径;研究了由压阻式加速度传感器及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 构成的实车碰撞试验电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了各子系统对总不确定度的影响;照现行规范对系统测量不 确定度进行评定。研究可为GB11551标准中数据通道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提供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材料特性对转向柱碰撞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宋晓华,李伟
    2012, 31(4): 866-86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31
    摘要 ( )   PDF(269KB) ( )  
    针对驾驶员容易在汽车正面碰撞过程中受到转向系统伤害的问题,以微型轿车的转向柱为研究对象,运用显 式动力学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转向柱碰撞有限元模型;根据方向盘的碰撞要求,对材料分别为低碳钢、铝合金和高强 度钢的转向柱的碰撞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转向柱的变形形态、运动位移、速度和吸能量。结果表明:铝合金 和高强度钢在碰撞过程中的变形形态、变形量、碰撞时间以及吸能能力等方面均优于低碳钢,说明通过提高材料强 度的方式改善转向柱的碰撞性能是可行的。研究成果为汽车转向柱的设计和碰撞性能的提高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组合模型的二手车完损度分析
    杨雅怡,张甫仁
    2012, 31(4): 869-87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32
    摘要 ( )   PDF(168KB) ( )  
    以二手车技术评估为方向,以给予顾客选车作参考为目的,从车身外观、发动机、车内及电动设备、底盘、车辆 性能等5个方面,建立了基于静态检查、动态检查和仪器检查3个主要鉴定方法的二手车完损度评价指标体系。应 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构建以灰色关联度理论进行综合分析的二手车完损度评价模型,并以实例进行二手车完 损度示范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理论简捷、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为汽车的报废标 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分析
    王渺林,侯保俭
    2012, 31(4): 873-87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33
    摘要 ( )   PDF(146KB) ( )  
    根据长江上游主要测站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分析站点 包括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嘉陵江北碚站、长江上游干流寸滩站及乌江武隆站。结果表明:北碚站的不均匀性 要大于其它站点;北碚站集中性最大,而武隆站最小;武隆站的径流集中期大部分为6月下旬,其它站集中期在7—8 月;北碚站的相对变化幅度要大于其它站点,而屏山站最小。进一步应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各站的径流年内 分配特征年际变化情况,发现高场站的不均匀性系数、集中度、相对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减少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峡库区急流滩代表船舶自航上滩水力指标研究
    张鹏,胡江
    2012, 31(4): 877-88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34
    摘要 ( )   PDF(225KB) ( )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库区航道通航条件大为改善,对上游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汛期库尾洪水 急流滩,由于水流较急通航能力受限,遏制了库区通航能力全面提升。针对3000吨级代表船舶在库尾洪水急流滩 自航上滩的实测资料,结合川江水力指标理论研究方法,确定了三峡库区洪水急流滩河段3000吨级船舶自航上滩 的水力指标。为库尾洪水急流滩的规划、设计及整治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咀坡水电站溢洪道进口中墩体型优化试验
    刘腾,杨胜发,李立强,谢龙
    2012, 31(4): 881-88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35
    摘要 ( )   PDF(226KB) ( )  
    为改善中咀坡水电工程溢洪道进水渠流态,提高泄流能力,通过试验对进水口中墩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变宽 度淹没式斜尾墩的最优设计方案;验证该方案在流态和泄流能力方面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沿海沉箱码头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体系研究
    王学军,张治敏
    2012, 31(4): 885-88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36
    摘要 ( )   PDF(186KB) ( )  
    沉箱码头是我国沿海常用的码头结构型式,也是深水泊位码头施工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针对日益突 出的港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安全问题,提出了沿海沉箱码头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模型,以指 导沉箱码头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班轮公司集装箱空箱在途库存控制研究
    宋若辰,赵一飞
    2012, 31(4): 890-89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37
    摘要 ( )   PDF(201KB) ( )  
    为解决集装箱管理问题,在合理分析集装箱空箱在途库存成本构成的基础上,构建空箱在途库存成本优化模 型,并结合算例,以空箱在途库存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给出班轮公司最佳调运方案,同时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和有 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arkov 过程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可靠性分析
    李阳珍,张喜征
    2012, 31(4): 895-89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38
    摘要 ( )   PDF(221KB) ( )  
    分析了物流供应能力与物流需求的关系,建立了物流服务供应链的二级结构图;提出了一种基于Markov过程 的系统可靠性分析模型,对Markov状态转移方程进行求解,从而得到系统处于各状态的稳态概率。研究表明:物流 服务供应链的可靠性受其结构的影响,串并联结构可靠性优于串联结构可靠性;各节点企业故障率与修复率也会影 响物流服务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厚度下船舶板材高频感应自由弯曲成形
    张继祥,安国银,李政君,王智祥
    2012, 31(4): 900-90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39
    摘要 ( )   PDF(438KB) ( )  
    应用ANSYS软件建立高频感应自由弯曲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船板高频感应成形板厚对可加热温度、变形角 度、应力、变形及冷却后的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船舶板材可加热温度皆在860℃以上进入奥氏 体温度区。在无约束、忽略船板自重的情况下,不同厚度的船舶板材单面弯曲角度在10-2数量级;加热结束后,不 同厚度的船舶板材的应力都达到屈服应力,发生了塑性变形。冷却结束后残余应力主要集中在线圈正下方。随着 板厚的增加,可加热温度下降,并在中厚板区有波动;弯曲角度先增加,后减小;最大残余应力先减小,后增加。在给 定加热频率和功率条件下,船板的高频感应加热变形的最有效厚度为14mm。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钢铁企业组建船队策略研究
    张蕾,胡昊,贾大山
    2012, 31(4): 905-90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40
    摘要 ( )   PDF(193KB) ( )  
    针对铁矿石运输市场发展现状,阐述了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组建船队的必要性;提出了组建船队的两种不同模 式,应用动态规划模型确定钢铁企业组建船队规模;以合理规模组建船队实现较低运输成本完成运输需求,提高企 业产业链控制能力,提升企业利润空间;以B钢铁企业2011—2015年的船队规模确定为算例,验证了所建立的方法 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适用于OFDM 系统的符号定时盲同步技术
    许炜阳
    2012, 31(4): 910-91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41
    摘要 ( )   PDF(216KB) ( )  
    针对已有算法只适用于恒定包络调制星座图的限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任意星座图映射的OFDM系统的符号 定时盲同步方法。通过最大化接收信号的非高斯性,接收机可以将DFT窗口的起始点锁定在安全区域内以完成符 号定时同步。利用滑动窗口进一步提高算法精度。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S 教学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黄坤,王家伟,罗宪,汪仁红
    2012, 31(4): 914-91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2.04.42
    摘要 ( )   PDF(609KB) ( )  
    介绍了在B/S以及简单三层模式下实现本科教学评估系统的通用框架;论述了所采用的评估体系;阐述了存 储过程在数据统计分析模块中的实现方法以及调用策略。采用C#宿主语言,结合WebDataWindowControl控件实现 了数据导出到Excel的过程和方法。并用此框架,对录入的评估模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的评估结果与人工计 算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此框架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