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1992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2-06-22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理想弹塑性Ⅲ型静止裂纹线场的精确解
    易志坚
    1992, 11(3): 1-7. 
    摘要 ( )   PDF(444KB) ( )  
    本文对理想弹塑性Ⅲ型静止裂纹的裂纹线附近的应力和变形场进行了全新的分析。在裂纹线附近的塑性区内,本文不再将以前一直认为正确的塑性应力,变形场的特解与裂纹尖端弹性奇异K场匹配,而是通过求得塑性区应力、位移场在裂纹线附近的通解,使之与弹性场的精确解在裂纹线附近的弹塑性边界上匹配。本文的分析完全放弃了小范围屈服理论的所有近似假定,并且不再附加任何其它的近似假定。本文所得结果在裂纹线附近是足够精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西山地公路水毁与新构造应力场
    吕德寿, 白子培, 陈洪凯
    1992, 11(3): 8-12. 
    摘要 ( )   PDF(343KB) ( )  
    本文运用沙伊德格尔方法分析了川西山地新构造应力场及公路主要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境内主地应力场为N10°W,N35°WN15°E是主地应力场的两组剪切带。而公路主要沿N40°WN35°E方向分布,与地应力场的两组剪切带相近,占总里程的63.5%。依据力学原理可以认为,区域内严重的公路水毁与新构造应力场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具有多步滞后的多变量离散线性系统稳定性的快速判定算法
    许茂增
    1992, 11(3): 13-20. 
    摘要 ( )   PDF(453KB) ( )  
    本文根据系统辨识的思想,建立了具有多步滞后的多变量离散线性系统特征多项式的有限递推显化算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判定系统稳定性的快速判定算法。该算法不仅数值计算性能好,结构简单,易于程序化,而且可以把无滞后连续线性系统与一步和多步滞后离散线性系统进行统一处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弯曲裂缝研究
    周志祥, 江炳章
    1992, 11(3): 21-27. 
    摘要 ( )   PDF(470KB) ( )  
    本文依据试验资料,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度、截面形式及砼强度对弯曲裂缝开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个预测裂缝开展宽度的数学模式,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个简单适用的计算公式,供设计和研究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计算钢梁临界弯矩的实用相关方程
    李开禧, 崔佳
    1992, 11(3): 28-36. 
    摘要 ( )   PDF(560KB) ( )  
    本文在临界双力矩概念[1]的基础上,论证影响钢梁承载能力的两个独立临界力因素,以全面计算数据为前提,分析两临界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提出计算临界弯矩的实用相关方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破损复合材料结构承载能力评定方法探讨
    张锡祥, 巫祖烈
    1992, 11(3): 37-44. 
    摘要 ( )   PDF(521KB) ( )  
    本文对不能取样或切取试件进行试验的大型复合材料工程结构破损状态的承载能力评定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分析与比较,导出了基于"等代设计"思想的梁式结构的实用评定方法,为这类结构修复加固的前期评定提供了一种理论分析与技术实施的参考模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外预应力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乔墩
    1992, 11(3): 45-55. 
    摘要 ( )   PDF(675KB) ( )  
    体外预应力技术发明于本世纪廿年代。到50年代初,在西欧建成了十余座体外预应力砼桥梁。但由于钢索锈蚀等问题的困扰,曾一度放弃了其研究与应用工作。近十几年来,随着诸问题的逐渐解决,体外预应力技术重新受到重视,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本文叙述了体外预应力的技术内容,以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曲线配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分析
    杨丽梅, 江炳章
    1992, 11(3): 56-63. 
    摘要 ( )   PDF(501KB) ( )  
    本文在17根直线配筋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下文简称无粘结PPC梁)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8根曲线配筋无粘结PPC梁的试验研究分析。找出了曲线型无粘结预应力筋束的极限应力分布规律,提出了曲线型无粘结PPC梁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本文的计算公式可适用于无粘结PPC直线型及曲线型配筋的梁。最后我们把建议公式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其吻合程度良好,本文结果可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试验依据及无粘结PPC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斜交结构的力矩分配法
    夏淦
    1992, 11(3): 64-74. 
    摘要 ( )   PDF(668KB) ( )  
    本文首先提出采用力矩分配法分析斜交结构,导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为分析现代工程中常用的斜支承连续梁、斜交刚架等斜交结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算方法。随后,文中还给出了两个算例,并就斜角对斜支承连续梁内力、反力和变形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加深了对斜支承连续梁受力性能的认识。实践表明,本文提出的斜交结构的力矩分配法具有概念明确、方法简便、易于手算等特点,其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与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正交结构的弯矩分配法相同,故易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筋砼无箍板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的可靠性设计
    黄相才, 李清富, 万卷
    1992, 11(3): 75-83. 
    摘要 ( )   PDF(584KB) ( )  
    本文从钢筋砼无箍板斜截面抗剪强度的力学模型入手,分析了工程中存在的不定性及其处理方法,并对不同的模型进行了可靠度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分项系数实用表达式。本文的成果为合理确定钢筋砼无箍板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提供了依据,同时本文给出的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其它类似的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路阻函数研究
    王炜, 张桂红
    1992, 11(3): 84-92. 
    摘要 ( )   PDF(550KB) ( )  
    本文根据我国的混合交通特点,提出了一种实用的半理论半经验路阻函数。该路阻函数是先以交通流理论中的三参数关系为依据建立行驶车速与机动车交通负荷之间的理论模型,然后对理论模型进行车流间断(交叉口间距)影响、自行车干扰影响、行人干扰影响及车道宽度影响四个方面的修正而得。文中着重对车流间断影响开展了讨论。提出了五种间断车流运行模式及其出现概率、平均车速的计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柔性路面层状体系的边界元分析法
    黄晓明
    1992, 11(3): 93-99. 
    摘要 ( )   PDF(423KB) ( )  
    传统的层状体系分析方法是由伯米斯特在1945年首先提出的,本文根据边界元法的特点,提出了用边界元法解决层状体系应力计算的方法。文章首先获得了核函数奇异积分的数学表达式,然后分析了无限单元的特性及其应用方法,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边界元法与雪弗隆程序结果相近。这说明层状体系可用边界元方法来计算应力、应变及位移,这为求解层状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船舶撞击浮码头的动力计算方法
    陈嘉琴
    1992, 11(3): 100-110. 
    摘要 ( )   PDF(599KB) ( )  
    本文首次提出撑杆系统的浮码头在船舶靠岸撞击问题的动力分析方法,假定船舶-浮码头-撑墩组成复合体系,导出系统的刚度矩阵,计入阻尼影响,由系统在船舶给予初速度的振动,来确定撞击力、撑杆内力以及趸船的动倾角,为工程提供较合理的计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筋砼构件有限元分析的再生单元
    李亚柘
    1992, 11(3): 111-119. 
    摘要 ( )   PDF(546KB) ( )  
    本文对钢筋砼构件有限元分析提出了一种裂缝模拟的新方法,该方法同时具有离散裂缝法和分布裂缝法的优点,即能够在自动追踪裂缝开展的同时,求得裂缝的位置、裂缝宽度及裂缝的邻域应力分布,而不需对网格进行人工改造。计算结果表明,文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述排污入江管工程一些技术关键问题
    孙志浩
    1992, 11(3): 120-130. 
    摘要 ( )   PDF(707KB) ( )  
    杭州市四堡污水处理厂排污入江管工程,由杭州市中东河综合治理总指挥部组建。这是污水处理厂十分重要的配套工程,它将城市工业及生活污水经一级处理后用排污管排入钱塘江,总排放量达7.5m~3/s,首次采用了江心河床淤积线以下排污方案,工程浩大,技术难度大,且国外无资料,国内又无先例。该工程在分析现场水文地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物模和数模试验,对排污工程作了精心设计和施工。本文在陈述工程任务及地理位置、工程概况、排污管设置与高程设计、排污竖管与间距、管径、喷口结构等的同时,并联系其中的一些技术关键问题,作了一番浅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一个交叉点树的最优分派问题(Ⅰ)
    刘莹
    1992, 11(3): 131-137. 
    摘要 ( )   PDF(435KB) ( )  
    n位机组人员,他们按其阅历形成只有一个交叉点的树。今欲把他们分成若干组,每组的人数是k+1,其中一位被指派作机长,其余k位被指派为组员。要求机长的阅历优于k位组员的阅历,而k位组员彼此之间的阅历的优劣不计。一位人员p担任机长时的贡献f(p),担任组员时的贡献为g(p),这里f(p)、g(p)是二个非负实值函数。自然有如下两个问题:1.能把全体n位人员这样分组的充要条件是什么?2.如果能把全体n位人员这样分组,问在所有可能的分组方法中哪种分组方法使得这n位人员的总贡献最大?本文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