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 年的影响因子及其在全国各
类科技期刊中的位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9, 18
(3):139-142 .
[2]《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7 年的被引半衰期及其在中国
科技期刊统计源刊中的位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9, 18(4):053.
[3]1998 年重庆交通学院的影响因子及其在全国各类期刊
中的位置[J].重庆交学院学报, 2000, 19(1):13.
[4]《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8 年的被引半衰期及其在全国
各类科技期刊中的位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0 ,
19(2):121.
[5]《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8 年的总被引频次及其在全国
各类科技期刊中的位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0 ,
19(3):120-121 .
[6]《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8 年的论文地区分布数及比较
[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0 , 19(4):I .
[7]本刊1999 年的被引半衰期及其在各类科技期刊中的
位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1 , 20(4):015.
[8]本刊2000 年的总被引频次与在全国各类统计源刊中
的名次比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2, 21(2):070.
[9]本刊2000 年的影响因子有较大增长[J].重庆交通学院
学报, 2002, 21(3):118.
[10]本刊2000 年的平均引文率[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2, 21(4):074 .
[11]本刊2000 年的被引半衰期继续位居全国各类科技期
刊前列[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2, 21(4):123.
[12]本刊2001 年的影响因子大幅度提高[J].重庆交通学
院学报, 2003, 22(2):130.
[13]范文田.2001 年度《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科学计量指标
的综合评价[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 , 22(3):128-
130.
[14]季 平, 季 山, 李向东.中国水利科技期刊综合评价
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2, 13(1):3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