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丽萍,唐克丽.矿山泥石流[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01.
[2]钟敦伦,严润群,陈精日.初论矿山泥石流[C] / /泥石
流论文集.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83:
43-49.
[3]莫志柏.矿山泥石流行程机理及治理方法(硕士学位
论文)[D].长沙:中南大学,2003.
[4]陈廷方,崔鹏,刘岁海,等.矿产资源开发与泥石流
灾害及其防治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05,13(2):
179-182.
[5]方茜娟,任军旗,郭书科.矿山泥石流形成条件综述
[J].岩土工程界,2008,11(5):66-67.
[6]贾建国.浅论矿山泥石流与公路工程建设[J].山西交
通科技,2006(1):40-41.
[7]杨成立.关于矿山泥石流的若干问题[J].有色矿山,
2000,29(1):47-52.
[8]陈孟利.兰坪金顶矿山泥石流[J].有色矿山,2000,29
(1):47-52.
[9]阳岳龙,胡海兵.郴州市主要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
83-86.
[10]何芳,徐友宁,陈华清,等.西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
的现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J].地质通报,2008,2
(8):1245-1255.
[11]朱五星,孟红军,宋爱民,等.安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
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6
(9):45-46.
[12]张杰,朱雅兰,罗承辉,等.关停矿山地质环境综合
治理与对策[J].矿业工程,2008,6(6):46-48.
[13]韩应龙.河津市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对策浅析
[J].煤,2008,17(4):42-43.
[14]舒顺平.江西省某钽铌钨锡矿山主要地质灾害及防
治措施[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15(4):
121-124.
[15]谭昌明,谭其中,李辉.四川广旺煤矿区地质环境
问题与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
(3):70-76.
[16]伊丽娟,魏正友,李万宁.曼家寨排土场泥石流灾害
及其防治对策[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8,10(3):
61-65.
[17]陈洪凯,唐红梅,马永泰.公路泥石流研究及治理
[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18]王文龙,张平仓,高学田.神府& 东胜矿区一、二期工
程与人为泥石流[J].水土保持研究,1994,11(4):54-59.
[19]张宏宝.酒钢黑沟矿区南沟泥石流研究(硕士学位论
文)[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
[20]崔立昌.矿山生态影响评价及恢复对策研究(硕士学
位论文)[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3.
[21]余中元,帕拉提% 阿不都卡迪尔.新疆矿山环境地质
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7):
66-69.
[22]张明文,杨应平,肖述刚.矿山地质灾害及潜在的环
境地质问题分析[J].中华建设,2008(1):60-61.
[23]Jones D K C.Landslide hazard assessm en t in the contex t
of dev e lopm ent[C] / /Mccall GJH,Laming DJC & Scott
SC.Geo-Hazardsnatural and M an-M ade London:Chap-
m an& Hall, 1992:117-141.
[24]徐步元.甘肃省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对策研
究(硕士学位论文)[D].兰州:兰州大学,2008.
[25]丁绮华.矿山泥石流的防治措施[J].有色矿山,1997
(6):44-47.
[26]刘希林,何思明,乔建平,等.四川泸沽铁矿大顶山矿
区泥石流及其防治[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15(3):64-68.
[27]甘雨,胡有山,尹国龙,等.四川某矿山泥石流调查
及防治方案[J].四川地质学报,2006,26(3):14-15.
[28]方来东.小流域矿山泥石流的综合治理[J].中国锰
业,1998,16(4):14-16.
[29]宫雪.南芬铁矿2#排土场泥石流危险性评判与防
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长春:吉林大学,2007.
[30]王俊芳.攀枝花钒钦磁铁矿& 宝鼎煤矿区矿山环境
遥感监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成都:成都理工
大学,2007.
[31]张宋国,王丽君.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及保护
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13(1):33-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