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金春,宋子轩,梁栋. 单箱三室连续梁桥在横向温度梯度与汽车偏载下的空间效应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06): 80-86. |
[2] |
王民1,2,尚飞1,肖丽1,包广志3. 钢桥面浇注式沥青铺装复合梁疲劳损伤规律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40(03): 84-88. |
[3] |
王滔1,2,徐恭义3,常城1,2,肖丽1,2,王民1,2. 大跨径低刚度钢桥面铺装三维仿真力学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9): 67-73. |
[4] |
马辉1,茅荃1,李宁2.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RAP料掺量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9): 97-104. |
[5] |
吴海军1,2,何立1,韦跃3. 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挠度监测的温度效应分离方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8): 66-71. |
[6] |
常继峰1,陈彦君2,孙全胜3. 多年岛状冻土路基坡向性热效应数值模拟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7): 100-107. |
[7] |
付军1,3,刘智鸿1,2,左雪娜3,赖泽涵1,王学智1,丁庆军4. 区域气候变化对沥青路面夏季温度效应的影响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39(02): 87-94. |
[8] |
梁乃兴,俞靖洋,于伟,李媛. 基于实测数据的沥青路面温度场年变化回归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1): 63-68. |
[9] |
颉志强1,2,付志1,2,吕兴栋1,2. 水工混凝土结构日照辐射模拟方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1): 82-89. |
[10] |
向浩1,张文武2,刘鹏2,姚启文1,何兆益1. 基于DSR的再生沥青最佳愈合温度与愈合时间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10): 56-60. |
[11] |
周刚1,王庆1,孙潜1,刘秘强2. 聚酯纤维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压实温度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06): 55-60. |
[12] |
高强1,邱珍锋2,黄诗渊2,袁智洪2. 岩溶地区水库库底封堵新型坝体应力分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06): 66-71. |
[13] |
张 少 华1, 2. 分丝管型索鞍锚固区局部应力简化模拟[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8(04): 29-34. |
[14] |
徐向锋1,2,张 峰3,刘佳琪3. 波形钢腹板箱梁温度分布[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2): 1-10. |
[15] |
向浩,朱洪洲,陈柳晓,钟伟明. 离析对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渗透性能的影响[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7(11): 2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