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桥梁抗倒塌能力鲁棒性设计研究
    陈宝春,黄冀卓,余印根
    2014, 33(1): 1-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01
    摘要 ( )   PDF(601KB) ( )  
    从设计人员的认识水平和设计责任等方面分析了桥梁事故中存在的人为因素。通过吸取已有桥梁事故的经 验教训,从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两方面对如何提高桥梁的抗倒塌能力、保证桥梁的整体牢固性(即鲁棒性)提出了 若干设计建议。研究对提高桥梁的抗倒塌能力、帮助设计人员增强桥梁设计中的安全防范意识具有很好的实际指 导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形状记忆合金辅助索-简化索网模型 振动特性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周海俊,陈朝骏,杨夏,林焙淳
    2014, 33(1): 8-1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02
    摘要 ( )   PDF(268KB) ( )  
    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简称SMA) 辅助索-简化索网系统模型,该简化索 网模型由两根平行的拉索和-根SMA 辅助索所组成。由数值模拟得到的简化索网模型的自由振动时程曲线,计算 得到振动模态阻尼比,分析了索网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了SMA 辅助索连接与普通钢绞线辅助索两种不同连接方 式对索网系统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SMA 辅助索的减振效果是比普通钢丝辅助索要好。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模 型实验结果,发现两者吻合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式桥梁伸缩缝界面黏结性能研究
    唐古南,李立寒
    2014, 33(1): 12-1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03
    摘要 ( )   PDF(448KB) ( )  
    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连续式桥梁伸缩缝界面在交通荷载及温度收缩变形作用下的受力特征;探讨了连续 式桥梁伸缩缝界面脱开原因;研究了伸缩缝材料模量、铺装厚度、宽度和界面接触条件对界面秸结性能的影响。结 果表明:当温度收缩变形比较大时,界面温度拉应力比界面荷载剪应力对界面教结状态影响大;当温度收缩变形比 较小时,界面温度拉应力比界面荷载剪应力对界面秸结状态影响小;适当地增加伸缩缝材料的模量和宽度,减小铺 装厚度和界面摩擦系数可以相应提高伸缩缝界面的蒙古结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刚构桥组合式桥墩临界荷载分析
    周水兴,满泽联, 周光强,李银斌
    2014, 33(1): 17-2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04
    摘要 ( )   PDF(354KB) ( )  
    根据弹性稳定理论中的瑞利-里兹法,推导了连续刚构桥中由双薄壁墩与独墩组合而成的组合式桥墩在悬臂 施工阶段面外失稳临界荷载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双薄壁墩与独墩分界点位置对11备界荷载和失稳模态 的影响。给出了组合式桥墩计入其自重作用的弹性稳定系数计算公式以及双薄壁墩与独墩分界点位置的建议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的无应力状态控制法
    牛登辉,周志祥,吴海军,王邵锐
    2014, 33(1): 21-2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05
    摘要 ( )   PDF(307KB) ( )  
    以满足自锚式悬索桥目标成桥状态为前提,针对如何确定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中吊索张拉力及张拉程 序的问题,提出了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的吊索张拉计算方法:调整吊索元应力长度的降温法。由于倒退分析 法和传统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在计算自锚式悬索桥体系转换过程中存在缺陷,在传统无应力状态控制法的基础上,提 出了调整吊索无应力长度的降温法。该方法可用于计算自锚式悬索桥且计算方法简单,计算精度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区爆破下梁桥振动频带能量的小波分析
    刘大洋,黄福伟,刘益铭,刘波,夏超
    2014, 33(1): 25-2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06
    摘要 ( )   PDF(311KB) ( )  
    近区爆破引起的连续梁桥产生振动,评估爆破震动对桥梁产生的影响,为桥梁的抗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基 于小波变换方法,采用db8 小波基对振动测试信号进行分解与重构,计算爆破震动在各个频带的能量分布。以厦漳 跨海大桥南汉南引桥施工期爆破监测项目为依托,建立桥梁的空间动力分析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计算桥梁的前 10 阶自振频率。对23 次爆破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爆破振动信号的主震频带在15.625 - 62.5 Hz 内, 桥梁的前9 阶固有自振频率所在频带能量小于总能量的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优选法的拱桥加固层最优厚度取值探讨
    唐世娇,周建庭,孙伊圣,樊甘露,钟恒
    2014, 33(1): 28-3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07
    摘要 ( )   PDF(307KB) ( )  
    采用优选法对增大截面加固石拱桥最优加固层厚度取值问题进行探讨。利用优选法的相关理论,考虑增大截 面加固石拱桥加固层与结构的协调变形的特点,综合评选得到一个加固层厚度最优值,并以此类推得到不同跨径的 加固层最优值,最后利用统计学原理建立加固层厚度与拱桥跨径的函数关系O 此方法能快速、准确的确定最优加固 层厚度,大大减少了采用增大截面技术加固石拱桥时所需的试算和验算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RP 抗弯加固空心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及参数研究
    陈志军,曹鸿猷,聂立力,朱宏平
    2014, 33(1): 31-35.  DOI: 10.3969 /j.issn.1674-0696.2014.01.08
    摘要 ( )   PDF(473KB) ( )  
    以FRP 抗弯加固预应力空心板为研究对象,考虑钢筋、混凝土材料本构的非线性以及FRP 与混凝土间的界面 剥离,进行加固后结构承载能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表明加固后结构的承载力和延性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 提高,数值分析结果明显大于按现有规范公式得到的计算值。此外,从混凝土强度、FRP 的轴向刚度、FRP 材料用量 和二次受力4 个方面对FRP 加固空心板效果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 混凝土强度、FRP 的轴向刚度对加固效 果影响较大; FRP 材料用量存在最优用量,超过最优用量后,加固后结构的受力性能并无明显改观; 当结构以钢筋屈 服和混凝土压碎为破坏形式时,二次受力对钢筋和FRP 的应变影响较大,但对整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地层扰动的影晌因素分析
    方勇,杨斌,杨志浩,符亚鹏
    2014, 33(1): 36-4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09
    摘要 ( )   PDF(417KB) ( )  
    盾构掘进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地层产生扰动,其中盾构自身的施工过程参数是引起地层扰动的重要因素,这 些施工过程参数包括掘削面支护压力、盾构机超挖量、盾尾注浆压力、注浆时间等。通过对地铁盾构隧道掘进过程 的数值模拟,研究盾构施工参数对地层扰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掘削面支护压力是影响盾构机前方的地表沉降 的主要因素,盾构机超挖量、盾尾注浆压力及注浆时间3 者对地层的位移、管片衬砌承受的外荷载及结构内力分布 均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将盾构施工的关键参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时,可以有效地减小盾构施工对地层 的扰动,从而降低地表沉降和管片结构内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拓决策方法在选线设计中的应用
    周亦良,姚令侃,唐超
    2014, 33(1): 42-4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10
    摘要 ( )   PDF(406KB) ( )  
    选线设计-优化的手段基本是方案比选,如何产生优化方案就成为成功设计的关键,但在此方面目前只能依靠 设计者的经验。可拓学是用形式化模型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首先介绍了物元的基本 概念,归纳总结出可拓学解决矛盾问题的方法架构,并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原理;然后,以用分合链方法解决傍山长隧 道的工期控制问题、用转换桥方法解决线路通过林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例,论述了可拓学在解决不相容问题和对立 问题的具体应用程式和形式化描述;最后按照铁路选线设计的作业流程,提出了各阶段适宜参考的可拓学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动力晌应分析
    黄兵,周正峰,贾宏财, 李保险
    2014, 33(1): 47-5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11
    摘要 ( )   PDF(428KB) ( )  
    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 ,建立了一典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分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材料阻 尼、荷载参数和层间接触等对沥青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动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响应出现振荡衰 减,阻尼比对路面结构动力响应影响很小;荷载作用时间缩短,路表弯沉有明显减小,而基层和底基层层底拉应力有 所增大;荷载轴重增加,路面结构各动力响应量峰值与荷载幅值近似呈线性增长;荷载轴数增多,路表弯沉峰值随轴 数近似呈线性增长,而三轴引起的基层和底基层层底拉应力要大于单轴,而单轴又大于双轴;路表弯沉受基层与面 层或底基层之间接触条件影响较大,基层层底拉应力受基层与面层或底基层层间接触条件影响显著,而底基层层底 拉应力受基层与面层层间接触条件影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泥路面再生混凝土主要路用性能研究
    孙吉书,窦远明,刘熙嫂
    2014, 33(1): 52-5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12
    摘要 ( )   PDF(328KB) ( )  
    通过系统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旧水泥路面板再生混凝土的主要路用性能技术指标(抗压强度、弯拉强度、耐磨 性能等)及其随各种原材料与配合比因素的变化规律,并且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对再生混凝土耐磨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旧水泥路面板破碎后再生骨料在骨料中的掺入量对再生泪凝土的抗压强度、弯拉强度、耐磨性能等路用 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与相同配合比的新骨料i昆凝土相比较,再生混凝土28 d 龄期的抗压强度约低5.3% - 23.3% , 弯拉强度要低6.4% -19.6% ,单位磨损量增大3.8% -25.8% ,适量粉煤灰的掺入能够改善再生混凝土的耐磨性 能,再生1昆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符合相关要求,可以作为新建水泥路面的建筑材料O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酯纤维增强型水泥稳定砂砾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侯兆军,冯立群,李林萍
    2014, 33(1): 55-59.  DOI: 10.3969 /j.issn.1674-0696.2014.01.13
    摘要 ( )   PDF(363KB) ( )  
    选用3 种不同长度的聚酯纤维,以7, 28 d 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纤维长度、掺量和试件 养护龄期对聚酯纤维增强型水泥稳定砂砾的影响。研究表明: 聚酯纤维水泥稳定砂砾的7, 28 d 无侧限抗压强度随 纤维掺量增加而提高,但随纤维长度增加而降低; 聚酯纤维水泥稳定砂砾的强度主要形成于7 d 养护龄期内,7 ~ 28 d 龄期内强度增长缓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加固效果数值模拟
    赵亮,王昌贤, 王俊杰
    2014, 33(1): 60-6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14
    摘要 ( )   PDF(301KB) ( )  
    以杭瑞高速公路贵州遵义一毕节段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依托,针对碎石桩加固、CFG 桩加固以及碎石桩与 CFG 桩联合加固三种不同软土路基加固形式,利用PLAXIS 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计算位移、桩间土应力, 对比分析了三种方法的加固效果及经济性。研究表明:碎石桩加固、组合桩加固、CFG 桩加固三种加固地基的最大 坚向位移分别为0.569 , 0.056 , 0.035 m; 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0.317 , 0.069 , 0.054 m; 造价分别为8480.27 , 9776.08 , 11216.08 元。说明CFG 桩加固效果最好,而组合桩加固地基具有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风化砂改良膨胀土力学指标试验研究
    杨俊,童磊,张国栋,唐云伟,梁勇
    2014, 33(1): 64-69.  DOI: 10.3969 /j.issn.1674-0696.2014.01.15
    摘要 ( )   PDF(469KB) ( )  
    通过室内加州承载比( CBR) 、回弹模量及抗剪强度试验,研究了初始含水率、掺砂比对改良膨胀土性能的影 响。研究表明: 在同一掺砂比下,CBR 值、回弹模量和抗剪强度指标均随着初始含水率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小; 当初始 含水率相同时,CBR 值随着掺砂比的增大逐渐增加,当掺砂比由30% 提高至40% 时,CBR 值增幅最大; 黏聚力随着 掺砂比的增加逐渐减小; 内摩擦角随着掺砂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 回弹模量随着掺砂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掺 砂比超过10%后回弹模量迅速降低。在进行路基设计与施工时,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强度指标间的 影响,适当的调整初始含水率与掺砂比,以到达最佳的改良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江白石窑水利枢纽上游引航道布置及 通航条件研究
    杨文浩,费晓昕,张绪进
    2014, 33(1): 70-7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16
    摘要 ( )   PDF(360KB) ( )  
    拟建的白石窑枢纽两线船闸是北江中下游重要的通航船闸,口门区水流条件十分复杂O 为保证两钱船闸口门 区利于顺利通航的良好水流条件,建立了整体定床物理模型,在拟定水库调度运行方式下,研究引航道右导墙长度 及布置形式对口门区及引航道内水流条件的影响。通过总结实验效果并考虑各种影响因素,认为修改方案IV (上 引航道右导墙长392.5 m) 较好,其上引航道内均为静水且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较好,建议作为推荐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环隙流场特性试验研究
    张雪兰,孙西欢,李永业
    2014, 33(1): 75-7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17
    摘要 ( )   PDF(272KB) ( )  
    为进一步完善从流场角度对简装料管道水力输送管道车运移过程的研究,采用试验的方法对车长100 mm 、直 径60 mm 、荷载750 g 的管道车在30 -70 旷/h 不同流量控制条件下运行时管道车车身环隙流流场水力特性进行分 析。得到了车体周围环隙流为紊流状态;断面内压力、轴向速度以及周向速度均随流量的增大呈现总体增大的趋 势;同一流量条件下,轴向速度在车中断面内分布为运动管道车壁附近较大、静止管道壁面附近较小,且沿车体在车 中断面内分布较车前、车后断面更为均匀;各流量条件下,断面内周向速度分布均呈现较明显的不均匀性,轴向速度 分布均匀性随流量增大而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udy on the Features and Criteria of Debris Flow Partially Blocking Big River
    Liu Cuirong,Du Cui
    2014, 33(1): 79-8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17
    摘要 ( )   PDF(406KB) ( )  
    针对由民江流域泥石流多半是以堪塞坝形式局部阻塞主河的现象,运用大型室内水槽试验再现交、汇角为90 0 时高 容重泥石流入汇主河的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泥石流人汇主河的运动过程是后续泥石流逐步推移龙头运动的过程; 泥石流总量对堵河有重要的影响,总量越大堵河越严重;在泥石流堵河过程中,主河的流速随堵塞系数R 先增大后减 小,当R<0.8 时,堪塞坝的物质流失量少,当R~0.8 时,堪塞坝的物质流失量严重。基于水沙动力过程,以泥石流在 坡度变化沟道内的运动方程为基础,考虑堪塞坝和主河水流的相互作用,给出了泥石流在主河中运移距离的计算公 式;鉴于泥石流堵塞大河过程中物质流失严重的现象,根据水槽实验数据确定了流失系数;以周必凡提出的泥石流堵 断主河总量的计算公式为基础,提出了按流失系数加以修正的泥石流阻塞大河物质总量条件。建立了基于动力学方 程、物质总量的泥石流局部阻塞大河判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泥石流龙头冲击特性模型实验研究
    何晓英,陈洪凯,唐红梅,朱绣竹
    2014, 33(1): 85-89.  DOI: 10.3969/j.>ssn.1674-0696.2014.01.19
    摘要 ( )   PDF(354KB) ( )  
    以平川泥石流沟为原型研制泥石流龙头运动与冲击特性实验模型,探索了5 种浆体勃度、5 种罔相比、4 种间 相颗粒粒径组合条件下泥石流龙头冲击特性,实施了85 组冲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浆体秸度的增大,泥石流 龙头作用越不明显,当秸度达到和超过0.72 Pa . s 时,龙头消失;泥石流龙头作用时间随着浆体教度与固相颗粒固 相比的增加而减小,勃度为0 , 0. 口, 0.37 Pa . s 时,泥石流龙头冲击时间平均值分别为7.4 , 2.6 ,1. 6 S; 低茹度与低 固相比组合条件下,龙头冲击力峰值为冲击全程峰值,随着站度与固相比的增大,龙头冲击力峰值减小,不再是全程 峰值。根据实验数据与图像资料将泥石流龙头形态分为高速高强度龙头形态、过渡塑龙头形态及低速低强度形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桩·土作用效应的组合式抗滑桩结构研究
    王羽,柴贺军,吴祖松,刘丽,王晓东
    2014, 33(1): 90-9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20
    摘要 ( )   PDF(307KB) ( )  
    在对现有双排桩计算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桩士作用效应的平面杆系有限单元门型桩分析 模型。此模型用弹簧来模拟受荷段土体作用,接触单元来模拟锚固段桩土间的协调变形,通过水平弹簧模拟桩间士 的薄压缩层,优化门架桩土压力分布状态,并将此计算模型应用于三峡库区一滑坡支护工程中,验证了该模型的合 理有效性。实例计算表明:所提出的计算分析模式是合理可靠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石复合介质横波传播特性理论及试验研究
    王庆峰,彭俊杰,刘长发
    2014, 33(1): 94-9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21
    摘要 ( )   PDF(344KB) ( )  
    以多相体弹性波理论及其计算模型为基础,通过试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编程、数理统计和曲线 拟合等手段,分析了土石复合介质于密度、孔隙度、土有比等物理量与横波波速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岩土体横波测 试方法可靠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浮泥现场观测技术综述
    居尧, 高敏,王元叶,王钟寅
    2014, 33(1): 98-10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22
    摘要 ( )   PDF(482KB) ( )  
    淤泥质海岸地区的港池及泼深的航道内容易产生浮泥层,造成通航水深的减小,影响适航水深的判断,严重时 会导致船舶搁浅。浮泥问题的提出正是源于现场观测的结果,测量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为准确获得浮泥层的厚度、 流变特性、密度等关键参数,深入研究浮泥的组成来源、运动特性及形成机理提供了重要支持。对浮泥现场观测技 术进行了分类及介绍,并简要分析了各观测方法的优缺点,认为以SILAS 系统为代表的搞合观测系统代表了今后 浮泥现场观测的发展趋势,该方法所得数据直观、可靠且连续,可为研究浮泥分布、确定适航水深等问题提供较为准 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策论下的交叉口TSCA 间的多交互学习
    夏新海
    2014, 33(1): 103-10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23
    摘要 ( )   PDF(215KB) ( )  
    针对路网中交叉口之间交通流的相互关联性,利用对策论构建了交叉口TSCA 间多交互数学模型,分析了相 邻两交叉口TSCA 间博弈交互过程,提出了交叉口TSCA 间多交互学习算法。实例分析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收 敛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交通波理论的改进动态路阻函数
    宋博文,张俊友,李庆印,柳奇
    2014, 33(1): 106-11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24
    摘要 ( )   PDF(346KB) ( )  
    以动态交通分配中的动态路阻函数与现状实际车辆行程时间的拟合度为基础,运用道路Greenshield 速-密关 系模型对原有交通波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了更适应于动态交通分配的改进动态路阻函数。通过TransModeler仿真 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动态路阻函数可行,改进动态路阻函数计算值比原函数计算值更接近仿真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影晌因素分析
    马柱,陈雨人,张兰芳
    2014, 33(1): 111-11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25
    摘要 ( )   PDF(309KB) ( )  
    根据乌鲁木齐市5 年的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将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为严重事故和非严重事故两类。以交通事 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从影响因素中初步选取13 个候选自变量,分析候选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获得最具 相关性的因素组合。采用二项Logistic 模型建立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并对模型的 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相关研究可以为降低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开放式服务区与区域社会经济藕合研究
    兰北章 ,邝习东,傅舰峰,高建平
    2014, 33(1): 115-11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26
    摘要 ( )   PDF(303KB) ( )  
    高速公路开放式服务区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二者的捐合发展程度是衡量开放式服务区经济带 动作用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开放式服务区影响区域的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搞合分析,建立了捐 合指标体系和基于精合度函数的服务区影响区域交通与经济的捐合发展度模型与评价标准。研究成果以四川省成 德南高速公路开放式服务区建设为例进行了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仿真平台研究与应用 一一-以北京为例
    茹华所,何良君,彭德品
    2014, 33(1): 119-12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27
    摘要 ( )   PDF(467KB) ( )  
    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仿真平台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子系统之一。以北京市交通管理仿真平台建设为例, 提出系统架构、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方法。通过城市交通组织管理仿真平台系统的建设,为交通管理各级部门用户 提供系统操作终端及仿真工具,支持大范围的区域路网和重点路口的交通组织优化仿真,能进行交通管制方案、道 路施工影响和大范围交通路网通行能力的科学评价,实现区域型的宏观路网分析和重要道路节点的微观评价。为 提升交通组织的科学化、动态化和精细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VECM 的Cape 市场即期运费和 期租费率关系研究
    金明,胡吴,贾大山
    2014, 33(1): 125-12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28
    摘要 ( )   PDF(298KB) ( )  
    为分析海山甲型船市场即期运费,短期租船费率和长期租船费率之间的关系,建立VEC 模型对2001-2012 年 间海山甲型市场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海山甲型市场即期运费与短期、长期租金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期市场 对3 年以内的期租市场影响较为明显;短期租船费率和长期租船费率互相影响;可以利用短期租船市场信息推断长 期租船费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碳经济下班轮船期表的编制
    许欢,刘伟,刘君裔
    2014, 33(1): 129-13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29
    摘要 ( )   PDF(389KB) ( )  
    "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对造船、航运及相关配套产业在成本效益、技术、管理等方面带来挑战。鉴 于船舶的燃油消耗量和碳排放量与航速之间存在着幕函数的关系及班轮运输营运的特点,在航次时间确定的情况 下,低碳经济下班轮船期表的编制实际上就是要确定船舶在各挂靠港间的运行时间,也即寻求船舶在各相邻挂靠港 之间营运的最优航速,使其在满足航程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航次的燃油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在对问题 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将船舶在各航段的航速作为决策变量,以船舶平均航次燃油消耗量最小作为优化目标,用数学 模型描述了班轮运输这个连续的动态系统,并用数学的方法证明了各挂靠港间或者各区段间采用相同的航速,将使 整个航次的燃油消耗总量及碳排放量达到最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堆场取箱作业中倒箱问题的启发式算法研究
    范磊,梁承姬
    2014, 33(1): 133-13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30
    摘要 ( )   PDF(480KB) ( )  
    以龙门吊起重机在贝位内取箱作业过程中倒箱量最少为目标,建立龙门吊起重机取箱作业数学模型;再应用 基于6 条倒箱落位原则的启发式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随机生成不同规模的初始贝位状态,使用MATLAB 编 译的启发式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将得到的较优解与动态规划所得的最优解进行比较;经验证,启发式算法可获得较 优的可行解,稳定性强,提高了取箱作业的效率,符合码头作业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灵敏度方法的车门模态优化
    朱茂桃,陈亚洲
    2014, 33(1): 139-14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31
    摘要 ( )   PDF(345KB) ( )  
    在Hypermesh 软件中对某车门进行简化得到其有限元模型,并对车门进行模态分析获得车门模态性能。通过 车门模态实验分析验证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由于车门一阶、三阶频率与白车身固有频率相近,需要优化车门模态 性能。通过灵敏度分析方法获得影响模态频率的关键部件,并以关键部件的厚度作为设计变量,经过优化提高车门 一阶、三阶固有频率,避开车身固有频率,提高车门模态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LabVIEW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转弯安全性研究
    黎邦权,曹源文,李泽军,曹志坡
    2014, 33(1): 144-14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32
    摘要 ( )   PDF(350KB) ( )  
    在阐述棍凝土搅拌运输车空载、满载时侧翻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转弯时安全车速的理论计算方法;基 于LabVIEW 软件开发环境下,依据其计算方法,搭建出安全车速实时计算系统的程序框图及设计出相应的虚拟仪 器前面板阁,当搅拌运输车转弯行驶时,在配有相应传感器的情况下,该虚拟仪器具有实时显示安全车速和预警功 能,给驾驶员一个及时的速度参考,从而有效地提高其转弯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车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陈龙,王晓亮,盘朝奉,赵水平
    2014, 33(1): 149-15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33
    摘要 ( )   PDF(285KB) ( )  
    以某燃料电池电动车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燃料电池发动机负载均衡策略和基于PI 控制的动力蓄电池SOC 功 率补偿策略,基于dSPACE 对策略进行硬件在环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够很好的对燃料电池 和动力蓄电池进行功率分配并回收部分能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液压减振器液压模型与气穴异响研究
    罗天洪,金锐超,江礁,胡启国,朱孙科
    2014, 33(1): 153-156.  DOI: 10.3969 /j.issn.1674-0696.2014.01.34
    摘要 ( )   PDF(268KB) ( )  
    为了降低液压减振器气穴异响,分析了压缩和复原过程中液压油的运动状态和气穴的生成过程,建立了气穴 系数与节流孔直径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双筒液压减振器的参数模型; 通过Simulink 对液压减振器压缩和复原过程 的仿真分析,确定了减振器气穴异响与节流孔直径和油液运动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 减振器的异响可以通过增加 节流阀的有效节流直径和降低油液运动黏度来减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接触保护原理及试验研究
    周芝萍,蒋怀贞,伍旭刚,任科臣,李燕
    2014, 33(1): 157-16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1.35
    摘要 ( )   PDF(280KB) ( )  
    对于采用换电技术的电动汽车,其动力电池箱的可靠连接对行驶安全至关重要;针对动力电池箱的士作特性 和连接特点,对动力电池箱连接故障进行分析;提出检测极柱接触不良故障及实现保护的解决方案,并设计、开发出 相应的保护终端;通过模拟动力电池箱极柱接触不良故障试验,得到故障检测的相关判据参数,并验证了保护方案 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