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于机构分析法的圬工拱桥病害产生机理研究
    洪华,刘山洪,马登阳
    2014, 33(2): 1-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01
    摘要 ( )   PDF(207KB) ( )  
    圬工拱桥在外部过大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变形或局部开裂来释放自身约束。根据Heyman、D. K. McNeely 及钱 令希机构分析方法,对拱桥病害进行分析,从理论上研究了圬工拱桥病害产生的机理,提出了三铰破坏机理和压力 线定性分析机理,用以定性判断圬工拱桥病害产生的机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图像处理的桥梁缆索检测系统研制
    刘朝涛,杜子学,武维,向中富
    2014, 33(2): 5-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02
    摘要 ( )   PDF(418KB) ( )  
    研制了一套基于图像采集和处理的桥梁缆索健康检测系统,包括检测机器人、上位计算机、相机及图像采集系 统。检测机器人采用单电机驱动,能自动适应不同直径的缆索。机器人通过对缆索进行全方位照相,并对缆索图像 进行自动识另1],来判断缆索的病害。对采集的缆索罔像,经过图像去躁、图像增强、罔像分割、特征提取,最后以用像 的灰度直方图中的灰度分布和能量分布等为特征进行病害识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形心轴附加弯矩对四周布筋混凝土 墩柱整体的受力分析
    王 军,刘少乾,苏文明,郑 罡
    2014, 33(2): 10-1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03
    摘要 ( )   PDF(354KB) ( )  
    以基本的力学理论为基础,简化了四周布筋混凝土桥墩的受力模式,推导出墩身截面的力学平衡方程及力矩平衡方程;分析了在受地震作用过程中桥墩墩身开裂截面形心轴的偏移情况;应用形心轴附加弯矩的概念,分析了形心轴附加弯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墩柱受力和整体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上,形心轴附加弯矩能够抵消墩柱的部分侧向变形,能够抑制截面开裂、减缓刚度退化。建议在结构抗震分析中应考虑形心轴的附加弯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汶川地震简支梁桥桥墩及主梁震害机理分析
    肖旭红
    2014, 33(2): 15-2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04
    摘要 ( )   PDF(432KB) ( )  
    桥梁震害机理研究是将震害调查结果转化为实用技术的重要技术环节,汶川地震中简支梁桥表现出一些区别于其他地震的特点。采用数值模拟结合振动台试验的方法,揭示了桥墩震害和主梁震害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主梁与支座间的相对滑动释放了主梁的地震作用是汶川地震中桥墩震害少的主要原因;桥面连续协调了主梁位移,桥台约束了主梁的纵向位移是汶川地震中落梁少的主要原因。简支梁桥的主梁、桥墩、支座、桥台、桥面连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抗震系统,在释放主梁地震作用的同时,减小了落梁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瞬时脱离的列车作用下桥梁振动分析
    杨宏印,张海龙,陈志军,黄雯
    2014, 33(2): 21-2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05
    摘要 ( )   PDF(468KB) ( )  
    采用非线性Hertz 接触理论,并将其线性化,推导了考虑车轮瞬时脱离的车-桥耦合分析单元,解决了传统分析 中“车轮密贴”假设的不足; 应用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了耦合系统动力方程,并给出了其组装和求解思 路; 编制了相应计算程序,对现有铁路桥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车桥共振时,桥梁动力响应会显著增大,而移动 力模型结果更偏于安全,脉冲型不平顺会激起强烈的高频振动,使桥梁加速度响应显著增加; 未发生脱离时,考虑和 不考虑脱离模型所得结果一样,而发生脱离时,后者结果将不准确,而前者准确模拟出了脱离现象; 应采用考虑车轮 脱离的模型进行车-桥耦合振动分析,同时应重视线路养护维修和桥梁变形控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机敏网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监测方法研究
    张奔牛,范中华,黄锐,张旭,杨光,李星星,吴韬
    2014, 33(2): 26-2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06
    摘要 ( )   PDF(315KB) ( )  
    机敏网裂缝监测方法能够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长度、位置和形状等进行长期有效监测。为实现对混凝土结构 裂缝宽度的监测,在实际的机敏网结构中增加多组横向的机敏线组,其中每一组横向机敏线组都由多根直径不同的 机敏线组成。由于不同直径的机敏线具有不同的极限拉应变,理论推导和实验均证明了机敏线的极限拉应变与结 构裂缝宽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机敏线的极限拉应变间接地计算出裂缝的宽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跨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研究
    高 峰,薛佃立
    2014, 33(2): 30-3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07
    摘要 ( )   PDF(348KB) ( )  
    以遵义市子尹隧道为背景,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该工程采用的施工工况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通过对3种开挖工况的分析,获得了大跨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在不同开挖工况时各阶段围岩的应力状态、地表沉降以及隧道支护结构的内力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并结合现场施工监控量测资料,得到隧道处于偏压状态时,不同的开挖顺序对隧道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桥梁桩基施工振动对邻近埋地管道影晌试验研究
    余艳华,苏华友
    2014, 33(2): 35-3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08
    摘要 ( )   PDF(379KB) ( )  
    通过开展现场微地震试验,对桥梁桩基施工振动波的传播衰减特性和其影响范围进行了相关分析,对振动对邻近埋地管道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通过研究显示:管道的存在使得振动能量幅值有所放大;当在埋管附近进行常规桩基施工作业,其施工振动监测的主要控制指标为管道上方的地表峰值振动速度;通过冲击振源的定位分析,确定了由振动引起的管道周围岩土体的破裂区域,进而为埋地管道的安全保护提出了相应措施,同时也为桩基施工振动的控制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瞬变电磁法探测湿陷性黄土塌陷区 ———以常闫分离式立交桥为例
    蒋博,王志荣,郏亚坤,张利民
    2014, 33(2): 40-4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09
    摘要 ( )   PDF(318KB) ( )  
    针对豫西湿陷性黄土塌陷问题的特殊性,利用瞬变电磁法探讨了黄土区陷坑、裂隙以及含水塌陷体等非层状 体系的电阻率响应特征; 设计出根据土壤视电阻率ρ 值即能直接动态查询相应含水量的程序,从而实现了土壤由电 性信息向含水量信息的快速转换。结合工程实例,以10% 界限含水量为场地塌陷的判别依据,提出了适合豫西黄 土湿陷特点的物探解译方法和超前预报方法,并运用钻探工程验证了探测效果,为同类复杂工程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层间接触对半刚性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李 星,刘志芳,宋晓燕
    2014, 33(2): 44-4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10
    摘要 ( )   PDF(366KB) ( )  
    基于典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将沥青路面结构分为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半刚性基层和土基层。考虑各结构层层间的接触,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并与连续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两种不同有限元模型在车辆荷载下的路面弯沉值,沥青面层底面和半刚性基层底面的最大主应力,土基顶部的最小主应变,结构层中的最大剪应力等。结果表明:基于连续模型的半刚性路面厚度设计值偏小,导致在使用初期路面就容易出现各种损坏,而接触模型比较符合路面的实际工作状况,进行半刚性路面厚度设计时采用接触模型应该更加合理、准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层间接触时基层参数对水泥路面 力学特性的影晌
    张艳聪,赵队家,刘少文,申俊敏
    2014, 33(2): 49-5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11
    摘要 ( )   PDF(368KB) ( )  
    建立了Winkler J也基上考虑层间接触条件的三维结构模型,计算了基层模量、厚度、层间接触状况对水泥由凝 土路面面层和基层受力、层间剪切应力及面层翘曲的影响。结果表明:层间接触状态对面层应力和翘曲影响较大, 随层间蒙古结状况的减弱,面层应力不断下降,但翘曲愈加显著,层间脱空范围不断扩大;基层模量是影响基层受力的 首要因素,基层底部最大应力随模量上升而增大,随层间勃结状况的减弱而降低;层间剪切应力主要发生在板边,随 层间秸结状况的减弱而变小,且几乎不随基层模量和厚度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柔性基层预制块铺面永久变形的环道试验研究
    王火明,凌天清,周 刚,王 秀
    2014, 33(2): 53-5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12
    摘要 ( )   PDF(337KB) ( )  
    通过室内足尺环道试验测试了级配碎石柔性基层预制块铺面永久变形特性,研究了平整度和接缝宽度随荷载作用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接缝宽度,砂垫层厚度,块体厚度和荷载作用次数对预制块铺面永久变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荷载作用下预制块铺面接缝宽度变化的绝对数值未超过2 mm;接缝宽度与预制块铺面最终永久变形量成正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接缝宽度为3~8 mm;在接缝宽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砂垫层厚度的预制块铺面几乎都是在5万次荷载作用时出现稳定的嵌挤状态,表明砂垫层厚度对预制块铺面嵌挤状态的形成没有影响,但会影响铺面最终永久变形量大小,根据试验结果,适宜的砂垫层厚为2~5 cm。块体厚度对于铺面永久变形的影响很小,块体厚度增加了1倍,而铺面永久变形只减少了10%。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建立了混凝土预制块铺面的永久变形L与荷载作用次数N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粉煤灰在高填方路基拓宽工程中的适用性研究
    张晓磊,胡海彦
    2014, 33(2): 58-6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13
    摘要 ( )   PDF(334KB) ( )  
    针对粉煤灰作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填料的适用性问题展开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对比分析r 分别铺设有 土工格栅的粉煤灰填筑拓宽段与素土填筑拓宽段的力学响应特征,重点研究了铺设土工格栅后粉煤灰填筑高填方 拓宽路基时路基本体与地基的沉降规律,验证了粉煤灰作为高速公路拓宽填料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模型维数下常规三轴试验的离散元研究
    周 杰
    2014, 33(2): 63-6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14
    摘要 ( )   PDF(423KB) ( )  
    借助离散元程序——颗粒流PFC,对实验室常规三轴试验分别进行了三维和二维数值试验,从试样宏观力学响应和微观结构特征的角度,分析了模型维数对离散元研究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处于最密实状态的、模型参数相同的三维和二维数值试样,剪切试验中均表现出软化的特征,但三维数值试样达到峰值强度所对应的应变约为二维数值试样的1/4。两种维数数值试样峰值强度均随围压增大而增大,高围压下三维试样峰值强度变为大于二维试样峰值强度。相同围压下,不同维数数值试样宏观剪切带的形状不同,其是由颗粒间切向接触力的分布规律决定的;围压增大使离散元试样内颗粒间切向接触力的分布趋于接触法向的分布范围,宏观上表现为试样剪切带变得集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格栅反包生态袋挡土面层界面特性试验研究
    魏军扬,王保田,张海霞,蓝日彦
    2014, 33(2): 68-7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15
    摘要 ( )   PDF(310KB) ( )  
    通过袋装黏土的袋-袋直剪试验和对两种相同网格尺寸不同强度经编涤纶土工格栅材料反包生态袋(袋装黏土)挡土结构面层进行拉拔试验,研究了不同格栅反包生态袋挡土面层的界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袋装黏土生态袋界面之间的剪切摩擦强度和加筋格栅反包生态袋的拉拔试验强度均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强度包线均是一条直线;加筋格栅反包生态袋的试验强度比袋装黏土生态袋界面之间的剪切摩擦强度要高,反包拉拔试验的平均摩擦系数和黏聚力比袋装黏土生态袋直剪试验大,但是摩擦角大小却相反,而拉拔强度-位移曲线并不一定出现峰值;强格栅反包拉拔试验强度比弱格栅的拉拔试验强度高,无论是黏聚力、摩擦角还是摩擦系数指标均是格栅试验组比格栅试验组大。在工程中,尽量选择强度大的格栅有利于加筋挡土结构面层的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河架空直立式码头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展望
    戴 俊,吴林键,呙城新,彭华君,舒 丹
    2014, 33(2): 72-7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16
    摘要 ( )   PDF(396KB) ( )  
    三峡工程的建设为内河航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使库区内码头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也让库区内码头结构型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回顾了库区内常用的码头结构型式,阐述了其构造、优缺点。重点分析了一种库区新型码头结构型式——架空框架直立式码头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提出采用嵌岩叉桩或斜桩的思路来优化码头结构,为三峡库区新型码头结构型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木孔库区河段动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倪志辉,易 静 ,张绪进,杜宗伟 ,王云莉
    2014, 33(2): 76-8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17
    摘要 ( )   PDF(468KB) ( )  
    老木孔枢纽建成运行后,库区河段水位将有所升高,流速有所减少,比降将逐渐趋于平缓,水流输沙能力也会随之降低,泥沙沿河道易发生累积性淤积。通过历年实测资料结合动床物理模型试验,对水库运行20 a内河段泥沙淤积量、泥沙淤积分布情况做了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枢纽运行20 a末,泥沙主要淤积在水库常年回水区,而变动回水区淤积甚少;库区泥沙淤积后各级频率洪水的洪水位仍未超过建库前同频率下的天然洪水位,对上游乐山大佛及乐山城区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震区泥石流对线路工程的危害及防灾对策研究
    刘翠容,姚令侃,杜 翠
    2014, 33(2): 81-8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18
    摘要 ( )   PDF(410KB) ( )  
    研究了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损害线路工程的典型事件,归纳出泥石流对线路工程有4种危害模式:掩埋和淤积、冲刷、冲击、堵塞主河。基于泥石流堵塞主河对线路工程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的现象,提出了以“最大限度利用主河输移和容纳泥沙的能力”为指导的防灾对策,基于主河水位壅高值计算式和泥石流堵河异岸受灾判据,给出了主河最大容纳泥沙量的确定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诱发滑坡地质灾害的强度评估方法
    党 杰,陈 筠,杨胜元,郭 果
    2014, 33(2): 86-8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19
    摘要 ( )   PDF(319KB) ( )  
    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群发性的特点,由于没有统一的强度评估方法,很难对不同震级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以地质灾害释放的能量作为强度评估的依据,采用物理学中摩擦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原理,针对地震诱发的滑坡地质灾害,提出强度评估的指标及方法。以云贵交界处“9.7”地震贵州震区内诱发某典型滑坡地质灾害为例,采用该方法进行强度评估,为评估群发性地质灾害释放的能量大小提供借鉴与帮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石复合介质电阻率特性理论及应用研究
    汪 魁,赵明阶
    2014, 33(2): 90-9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20
    摘要 ( )   PDF(397KB) ( )  
    由于多相士石复合介质的士石颗粒特性、含石量、含水量、压实程度等均对电阻率特性产生重要影响,且各影 响因素之间具有关联性,使得多相士石复合介质的导电性能变得极其复杂c 基于现有的非饱和纯士介质和岩石介 质的电阻率模型,构建了土石复合介质导电特性的物理模型,推导了士石复合介质的电阻率大小有l物理特征参数之 间的理论关系。研究表明:基于多相土石复合介质电阻率测试技术可以针对土石填方了程质量评价的不同需要反 演士石复合介质特征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奉节县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
    杨乐,彭海游,周莫林,谢洪斌,罗真富,谭亮
    2014, 33(2): 95-9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21
    摘要 ( )   PDF(442KB) ( )  
    在考虑地域地质特点基础上,首先构建奉节新县城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出评价指标权重,借助GIS 技术对评价指标图层提取、分析、处理,最后得到奉节县城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区图。研 究成果可为奉节新城今后的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类似库区迁建城市以及丘陵山区的城市建设和地质灾 害防治等提供宝贵方法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两种模型的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等级研究
    龚 杰,张 敏,雷 林
    2014, 33(2): 100-10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22
    摘要 ( )   PDF(228KB) ( )  
    通过模糊数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综合污染指数模型;利用离散数学原理,建立内梅罗指数模型,分别对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南岸交通区的污染等级为重度污染等级,工业区为警戒线等级,生活区和农业区分别为轻度污染和清洁等级。研究结论与实际现状一致,表明所建立模型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互通式立交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研究
    高建平,廖 丽
    2014, 33(2): 103-10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23
    摘要 ( )   PDF(371KB) ( )  
    匝道连续分流点间距是互通式立交规划设计的重点,对交通运行有重要影响。研究首先分析了交通量、运行速度、交通标志布置对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的影响;其次,结合现场调研,分析匝道连续分流区车辆换道行为和不同换道型式下最小间距组成,运用交通冲突技术对不同车道变换型式进行交通安全评价;基于驾驶员行为理论和可接受间隙理论,从交通标志识认距离、车辆换道所需的最小安全距离、减速车道长度等3方面,建立互通式立交匝道连续分流点最小间距计算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最小间距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可以为山地城市互通式立交规划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司乘人员需求特征的服务设施间距 和功能配置研究
    崔洪军,邢小高,梁国凤,朱敏清
    2014, 33(2): 108-11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24
    摘要 ( )   PDF(248KB) ( )  
    调查分析司乘人员的需求及其容忍弹性,结合国内外服务设施间距设置情况,提出我国高速公路必须重视停 车区建设,而且服务区和停车区综合间距应控制在15 km。根据高速公路沿线服务设施驶入量和各类型服务需求 量计算结果量,采用未满足需求逐次累积方法,以司乘人员需求弹性和服务设施运营成本为约束,提出服务设施间 距和功能配置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PC-Crash 车人碰撞事故再现研究
    朱路生,潘公宇,张学荣
    2014, 33(2): 113-11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25
    摘要 ( )   PDF(336KB) ( )  
    以一起真实的车人碰撞事故为案例,利用PC-Crash 软件,根据事故现场采集到的车人信息,建立车人碰撞事 故现场模型; 利用正交试验法对各参数的权重进行分析,由分析结果辅助车人碰撞事故的再现仿真; 仿真得到的车 人位置值、行人头部和胸部的动力学响应等与实际的车人位置测量值、行人的头部和胸部损伤程度相吻合,表明正 交试验能有效地辅助PC-Crash 进行事故仿真分析时的参数选取,得到合理的仿真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熵率值的驾驶人视觉与心理负荷特性分析
    彭金栓,高翠翠,郭应时
    2014, 33(2): 118-12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26
    摘要 ( )   PDF(313KB) ( )  
    为明确驾驶经验对视觉特性与心理负荷的影响机理,选择合适的被试驾驶人,设计了城市道路环境下的驾驶行为提取试验。划分兴趣区域,引入注视熵率值的概念,分析了熟练程度及交叉口不同通行方式对驾驶人视觉特性的影响,并探析了驾驶经验对驾驶人心理负荷的影响特性。研究表明:熟练驾驶人的视觉搜索频率高于非熟练驾驶人;交叉口的不同通过方式中,左转时的搜索频率显著高于右转及直行;相似环境下,熟练驾驶人的心理负荷低于非熟练驾驶人。研究结论对驾驶人熟练程度评价及驾驶适宜性检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时路网单车多任务物流配送路径优化
    彭 勇,何俊生
    2014, 33(2): 122-12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27
    摘要 ( )   PDF(257KB) ( )  
    考虑真实路网车辆行驶速度随时间、路段不同而变化的特点,研究了一类单车多任务末端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建立了优化目标为配送时间最短的基于实时路网的单车多任务配送路径模型;提出了利用实时Dijkstra算法求解两点间实时最短路、遗传算法优化车辆客户配送顺序相结合的Dijkstra-GA优化求解算法;数值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表明了考虑路网时变特性对末端物流配送路径计划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类粒子群算法的集装箱装载模型优化研究
    连志刚,林蔚天,曹 宇,计春雷
    2014, 33(2): 126-13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28
    摘要 ( )   PDF(439KB) ( )  
    向体积与重量限定的容器中装载货物时,装载方式不同容积利用率将有很大差别。通过详细分析,发现运筹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一个集装箱装载实例数学模型有缺欠。我们举出反例,验证当装载的货物不可变形时该模型求出的解是错误的。本文建立了符合集装箱装载实际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类粒子群算法对所建模型进行优化,实现容器容积和承重量的最大发挥,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出租车合理拥有量确定方法研究
    王 迎,苏 洁,侯 静
    2014, 33(2): 131-13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29
    摘要 ( )   PDF(298KB) ( )  
    为确定城市出租车的合理拥有量,结合供需平衡理论及效用理论,研究了城市出租车客运供需、出租车行业营运收益及出租车乘客的出行效用,建立了城市出租车合理拥有量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VE 模型的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排放清单研究
    冯晓,王婷丽,赵琦
    2014, 33(2): 135-13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30
    摘要 ( )   PDF(191KB) ( )  
    对IVE 排放模型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给出了IVE 排放模型主要数据的调查方法及 排放量的计算方法; 利用IVE 排放模型建立了2011 年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的排放清单。为以后的重庆市主城区的 交通环境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等参变换的发动机负荷特性插值方法研究
    朱江苏,刚宪约,柴 山
    2014, 33(2): 138-14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31
    摘要 ( )   PDF(273KB) ( )  
    发动机负荷特性实验数据是计算汽车负荷特性的重要参数。利用负荷特性实验数据,建立了等参变换插值法的数学模型,得到了汽车在任意工况下的负荷特性(包括负荷燃油特性和负荷排放特性);利用发动机在怠速工况时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率数据,通过外插法得到了发动机在怠速和输出扭矩为0时单位时间内的燃油消耗率;通过实例验证了计算模型推导和建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单向流固耦合的叶轮强度和振动研究
    杜子学,韩山河,刘雅黔, 查 雷
    2014, 33(2): 142-14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32
    摘要 ( )   PDF(294KB) ( )  
    为了获得某带分流叶片的离心式压气机叶轮更为真实详细的应力状态,建立三维实体模型;采用流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单向流固耦合分析,构建叶轮单通道三维流场模型和结构有限元模型;利用软件之间的接口,实现了流场与结构场之间的压力数据传递,获得离心力和气动力共同作用时的叶轮最大应力和应变的分布,进而完成叶轮静强度的分析计算,并验证了叶轮强度的可靠性;利用静力结果进行模态分析,分析了转速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得到在常用转速下的共振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氢HCNG发动机一维数值模拟研究
    安 娜,何义团,乔海江,苏志凯,邵毅明,谢 飞
    2014, 33(2): 146-14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33
    摘要 ( )   PDF(282KB) ( )  
    为防止HCNG发动机回火,提高仿真模型计算精度,针对台架发动机的结构和试验参数,利用AVL BOOST软件建立富氢HCNG发动机简化模型。研究不同压缩比ε和配气相位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及经济性;减少气门重叠角使发动机的充气效率降低,动力性和经济性略有下降。在提高发动机压缩比的同时减小气门重叠角可以防止富氢HCNG发动机回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实现大转向角的电动汽车驱动机构的设计
    季从东,葛如海,王斌,刘德仿
    2014, 33(2): 150-15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34
    摘要 ( )   PDF(380KB) ( )  
    提出一种可实现大角度转向的电动汽车独立驱动机构,该机构的最大转向角接近± 90°,且驱动电机和转向电 机均布置在车架上,降低了电动汽车的非簧载质量,提高了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对不同转向模式下的该机构驱动电 机的转速控制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NX 中建立了该机构的三维模型。最后,以左前轮为例,通过仿真分析验 证了该控制算法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类中心的SVM 训练样本集缩减改进策略
    庞首颜,陈松,魏建猛,张元胜
    2014, 33(2): 154-15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4.02.35
    摘要 ( )   PDF(164KB) ( )  
    针对SVM 训练样本集规模较大引发的学习速度慢、存储需求量大、泛化能力降低等问题,通过改进的样本点 到类中心的方法来确定边界样本,从而大量缩减训练样本,提高训练速度。此外,针对非线性空间无法直接通过计 算得到特征空间类中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在特征空间中,寻找能生成最小超球的样本点来近似代替特征样本 的替代策略,使得在保证分类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训练速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