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桥梁与隧道工程
    滨海地区地基沉降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及处治方法
    向中富,刘祥宇,徐礼阁
    2015, 34(4): 1-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01
    摘要 ( )   PDF(1061KB) ( )  
    跨越河口及沿海海域的桥梁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经常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桥梁上部结构产生应力集中和开裂。采用ABAQUS分析了原设计工况,改变桩径,各桩径下增加锚索,桩径基础上增加钢围堰,改变0#台布桩数量、布桩形式6种工况下地基沉降作用中桩基的侧向位移情况。针对不同工况下桩基位移情况,提出上部结构保持桥梁跨径不变,但上部调整为简支结构,采用空心板。下部结构桩基直径仍采用1.2 m,并通过设置大直径钢护筒围堰减小土体对桩基的推挤作用,设置空箱桥台及增加锚拉结构,应力消散孔等辅助措施的处理方案。这套处理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应力组合梁结构试验研究与剪滞效应分析
    胡少伟,喻江,,谢建锋,徐爱卿
    2015, 34(4): 7-1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02
    摘要 ( )   PDF(1135KB) ( )  
    为了深入分析剪滞效应对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宽翼缘双箱钢-混凝土组合梁结构并进行试验研究,探讨了该结构在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组合梁的应力、应变,及挠度随荷载变化的特征。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并假定翘曲位移形函数,建立控制微分方程组,推导出了考虑剪滞效应、预应力增量作用下的应变及挠度函数表达式。结合算例,在线弹性范围内,对该组合梁结构进行了剪滞效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误差在15%以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弯桥墩梁位移自动监测系统研究
    田世清,曹洪,王俊新,张明辉
    2015, 34(4): 15-1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03
    摘要 ( )   PDF(1268KB) ( )  
    针对弯桥的墩、梁、支座以及伸缩缝会出现相互关联的病害的现象,设计研发了弯桥墩梁位移自动监测系统。结合热胀冷缩效应,以及系统安装时墩梁之间的原始偏移情况对监测值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得出墩梁的实际偏移值公式;通过图像采集方式实现对伸缩缝的位移情况进行人工判读,对支座状态进行实时观测,并实现对位移传感器采集得到数据的验证功能;数据通过移动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器中,由软件系统对服务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调用处理,形成数据曲线图、导出监测数据;对超限等状况进行及时短信预警,从而达到及时有效预警被监测点损伤状况的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MEMS的数字压力传感器在竖向位移测量中的应用 在竖向位移测量中的应用
    朱世峰,周志祥,吴海军
    2015, 34(4): 20-2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04
    摘要 ( )   PDF(4401KB) ( )  
    为实现结构竖向位移的便捷、高精度、远程实时测量,开发了一种基于连通管技术和MEMS技术的结构竖向位移测量系统,阐述了封闭差压连通管式位移测量原理及测试模块的实现。重点从稳定性、可靠性角度分析了封闭差压连通管式位移传感器的应用性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位移测量技术及其设备具有优于0.1 mm的竖向位移测量分辨率和较高的灵敏度,长期稳定性0.3 mm,能够满足日常工程测量和在线长期监测项目中的竖向位移测量需求。在桥梁静载试验时的主梁挠度测量中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具有实时测量、布设及操作便捷、低成本等优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凝土连续梁桥悬浇施工控制方法研究
    孙永明, 荣学亮, 何晓东
    2015, 34(4): 28-3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05
    摘要 ( )   PDF(586KB) ( )  
    对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总结与评价,指出参数识别和状态预测均是大跨混凝土连续梁桥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内必不可少的功能。以主梁各悬浇梁段高程的理论计算值和实测值建立高程偏差反馈方程,并将其分为测量偏差、参数偏差和系统偏差三大部分;通过引入参数修正系数向量,实现对结构刚度、梁段自重、挂篮刚度、预应力效应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参数的实时修正。以移动挂篮阶段的高程反馈偏差计算结构刚度修正系数,以浇注梁段阶段的高程反馈偏差计算主梁自重修正系数和挂篮刚度修正系数,以张拉预应力阶段的高程反馈偏差计算预应力修正系数,再根据各梁段在浇注过程的反馈偏差总值计算梁段系统偏差。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GM(1,1)和修正GM(1,1)模型分别对待浇梁段的参数修正系数和系统偏差进行预测,获得了待浇梁段的立模标高。工程算例验证表明:随着悬浇梁段的增多、样本数量不断增大,提出的参数识别方法和计算公式能够较为迅速、准确地识别出各参数的真实值,而基于灰色理论的预测值也能够较为稳定的围绕在真值附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水黄土隧道注浆加固机制及效果评价
    薛晓辉,张军,宿钟鸣,孙志杰
    2015, 34(4): 34-3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06
    摘要 ( )   PDF(606KB) ( )  
    为解决富水黄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害,基于地下水平衡理念,利用佐藤邦明法及地下径流模数法建立关联函数,得出地下水平衡时所需的注浆体渗透系数,并结合乔原隧道的工程实际情况,利用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加固技术对富水黄土地层进行注浆加固,并对注浆效果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明:掌子面土体含有大量浆脉,其分布层理清晰,掌子面土体未出现泌水现象,土体稳定性较好,未发生掉块、塌方、涌水、突泥等病害,且土体强度有大幅提升,渗透性有大幅降低,注浆体渗透系数满足地下水平衡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三系泥质弱胶结富水粉细砂岩隧道主要技术措施研究
    李国良,王飞
    2015, 34(4): 39-4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07
    摘要 ( )   PDF(1204KB) ( )  
    为解决兰渝铁路、宁夏王洼铁路在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第三系泥质弱胶结富水粉细砂岩所带来的系列工程问题,结合桃树坪、胡麻岭、程儿山等隧道建设中的工程难点和科研攻关,系统阐述了第三系泥质弱胶结富水粉细砂岩的围岩特性,介绍了适应该围岩的主要辅助技术措施和工程方案,提出了针对该地层的设计措施和施工关键技术。确定采用以“重降水、密导管、强支护、辅注浆、快挖快支快封闭”为主的工程原则,必要时洞内水平旋喷加固,摸索出一整套此类地层条件下隧道的施工方法,并成功的应用于工程实践中,解决了一个世界罕遇的工程难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路与铁道工程
    应用CatMull-Rom样条曲线描述道路透视图中心线特征的方法研究
    陈雨人,王瑞云,董永杰,贺思虹
    2015, 34(4): 45-5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08
    摘要 ( )   PDF(1680KB) ( )  
    采用三次 Bezier 曲线、三次B样条曲线和CatMull-Rom样条曲线分别拟合道路透视图中心线,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各自描述道路透视图中心线时控制点确定和拟合产生残差的情况,结果显示,在描述道路透视图中心线特征方面,CatMull-Rom样条曲线更为高效和精准,可以适应绝大部分道路几何设计形成的透视图中心线特征描述的需要。将道路透视图划分为“近景”、“中景”和“远景”3个不同功能区域,提出视曲线长和视曲率概念和相应的计算方法,将视曲线长和视曲率作为描述透视图中心线特征的形状参数,并结合运行车速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形状参数和运行车速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抗滑性能的SMA配合比设计
    刘亚敏,韩森,陈德
    2015, 34(4): 52-5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09
    摘要 ( )   PDF(400KB) ( )  
    为了研究各参数对SMA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并指导配合比设计,通过变化配合比设计相关参数,包括各控制筛孔通过率和沥青用量,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利用典型灰关联度量化各参数对抗滑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公称最大粒径通过率的增大,SMA路面的抗滑性能逐渐降低;对于SMA-13,随着9.5 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路面的抗滑性能先增大后减小;当关键筛孔4.75 mm通过率增大时,抗滑性能先减小后增大;随着2.36 mm筛孔通过率的增加,抗滑性能呈增大趋势;随着沥青用量的增加,SMA路面的抗滑性能逐渐降低;各参数对抗滑性能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最大粒径通过率﹥关键筛孔通过率﹥沥青用量﹥最大粒径次一级筛孔通过率、关键筛孔次一级筛孔通过率。得出抗滑性能良好的SMA级配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图像处理的无参考物坑洞测量方法研究
    曹建秋,兰全祥,王丹妹
    2015, 34(4): 57-6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10
    摘要 ( )   PDF(626KB) ( )  
    对路面坑洞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无参考物测量方法。利用安卓设备对坑洞进行图像采集并用其方向和重力感应参数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矫正,然后建立了坑洞测量的数学模型并给出计算公式,最后对测量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准确,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依赖参考物测量的问题,对环境依赖性低,提高了信息采集的便捷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水位上升对V型冲沟超高路堤稳定性的影响
    丁静声,袁猛
    2015, 34(4): 62-6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11
    摘要 ( )   PDF(1108KB) ( )  
    三峡水库水位季节性上涨对库岸超高路堤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库水位上升后在孔隙水压力和渗流作用下,水流不断从坡外向坡内渗透。基于渗流计算理论,运用FLAC软件模拟了库水位从145 m上升至155,165,175 m时库区V型冲沟超高路堤渗流场变化;分析了坡体饱和度、孔隙水压力、水平位移及最大剪应变增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水位上升、水位上升和三维效应、水位上升和三维效应及超载两倍等3种工况下路堤安全系数随库水位上升至150,155,160,165,170,175 m时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随库水位上升,坡体饱和度升高,孔隙水压力增大,饱和浸润线向坡内倾斜;3种工况路堤安全系数都增大,至175 m时安全系数达到最大,安全系数变化率为先减小后增大;库水位每上升5 m,3种工况下的路堤安全系数平均增大幅度约为5%。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寒路基纵向裂缝危险度综合评价
    叶敏,王铁权
    2015, 34(4): 68-7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12
    摘要 ( )   PDF(989KB) ( )  
    以高寒地区自然环境因素、设计因素、冻土因素三类致灾因子指标作为输入变量,根据模糊推理规则构建路基纵向裂缝评价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通过对输入知识的预处理和输出知识的后处理,将模糊逻辑推理融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计算中,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以青藏公路典型路段K3+020段为例,基于11类致灾因子评价该路段纵向裂缝的危险度为2级。结果表明:高寒路基纵向裂缝危险度模糊神经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可用于评价纵向裂缝的发育程度,经济性好、实用性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后轴车的贝克曼梁路基弯沉检测方法
    常 爱 国
    2015, 34(4): 73-7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13
    摘要 ( )   PDF(682KB) ( )  
    用于路基弯沉检测的单后轴车(标准车)产量日趋减少,为使路基弯沉检测更为完善、合理,采用较为常见的双后轴车进行路基弯沉检测,探讨了测量方法,对比分析了单、双后轴车在相同路基上其弯沉之间的关系;依据弹性半空间体理论,分析了两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后轴车可用于路基弯沉检测,且单、双后轴车所检测的弯沉值之间存在较好线性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路面不平整度的车辆动荷载系数分析
    杨春风,解帅,孙吉书
    2015, 34(4): 77-8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14
    摘要 ( )   PDF(581KB) ( )  
    为更好地研究路面不平整度下车辆对路面的动载作用,运用1/4车辆振动模型,借助MATLAB数学计算软件,分析路面不平整度、车辆参数等因素对动载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车速、路面振幅对动载系数影响很大,路面振幅与动载系数呈线性关系,验证了路面不平整是导致动载的主要原因;汽车结构参数中的轮胎阻尼、悬架刚度、悬架阻尼对动载系数影响较小,但减小轮胎刚度可以显著地减小动载。从道路设计的角度考虑,提高道路的平整度是减小动载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港口航道·水利水电·资源环境
    桩底约束条件对弧形排桩-连系梁内力影响研究
    张志伟,邓荣贵,王振永,钟志彬
    2015, 34(4): 82-8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15
    摘要 ( )   PDF(683KB) ( )  
    弧形排桩-连系梁抗滑结构为多次超静定结构,将桩顶弧形连系梁计算模型简化为无铰拱,视抗滑桩与弧形连系梁之间的约束力为冗力,利用桩顶与弧形连系梁之间的变形协调条件,建立了抗滑结构的整体柔度方程;在桩底自由、铰支及固定等3种不同桩底约束条件下,分别求解桩梁之间的约束冗力,比较了3种桩底约束条件下弧形连系梁的内力,及抗滑桩的内力和位移。研究表明:桩底固定时,桩底部弯矩较大;桩底自由时,弯矩明显减小,桩身位移增加;在桩顶连系梁的约束下,减小桩身锚固段长度,能够减小桩身底部弯矩的影响规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恒定水流作用下升船机对接安全预警措施研究
    李中华,胡亚安,
    2015, 34(4): 88-9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16
    摘要 ( )   PDF(901KB) ( )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下游水位、不同波动幅值和波动周期条件下,三峡升船机船下游引航道承船厢位置附近与口门区之间水面波动的传递规律,建立了三峡升船机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与承船厢位置的水位波动变化关系;提出了利用口门区水位波动监测资料进行船厢对接实时预警的新方法,降低了枢纽非恒定水流变化引起的升船机船厢运行对接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粗糙单裂隙溶质运移优先通道的模拟研究
    余成,雷文武
    2015, 34(4): 91-9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17
    摘要 ( )   PDF(758KB) ( )  
    为考察岩石粗糙裂隙内不均匀分布的裂隙空间对溶质运移过程的影响,采用基于LCL方法的数值模型对不同裂隙宽度下的流场和溶质运移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裂隙宽度减小,流场逐渐从均匀的平行板流过渡到强烈不均匀的沟槽流,流线逐渐集中于部分优先沟槽通道;溶质运移锋面的推进也从基本呈直线状平行推进,逐渐开始不规则化,出现指流现象;随着宽度继续减小,沟槽通道进一步发展,形成贯穿整个流场的溶质运移优先通道;优先运移通道的溶质运移速度远大于其他部位,出现某些部位溶质运移受困而滞留的现象。因此,在裂隙宽度较小时,粗糙裂隙内的优先沟槽通道对裂隙流动和溶质运移过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运输及管理工程
    不同行道树绿化带疏透度对降低交通噪音效果的对比 对降低交通噪音效果的对比
    胡喜生,郑燕,陈敏,魏华云,叶丽敏,邱荣祖
    2015, 34(4): 96-9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18
    摘要 ( )   PDF(499KB) ( )  
    运用Photoshop软件对数码相机拍摄的行道树绿化带相片进行处理并测定其疏透度,然后分析其与降低交通噪音效果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福州市杨桥中路、五四路、八一七路、上下店路、工业路、北江滨大道的行道树绿化带疏透度值分别为0.683,0.752,0.600,0.767,0.909,0.787;不同行道树疏透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樟树(幼年)、木棉、羊蹄甲、芒果、榕树和樟树(成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行道树A层的疏透度与降低噪音效果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为行道树的合理配置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暴风雪天气下高速公路驾驶员信息获取研究
    张续光,高建平,吴国雄
    2015, 34(4): 100-10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19
    摘要 ( )   PDF(550KB) ( )  
    暴风雪天气下信息获取是保障高速公路使用者出行安全的重要手段,研究驾驶员信息获取策略可以保障道路使用者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及成功率。选取样本量为200的不同车型驾驶员进行调查问卷,统计驾驶员出行目的和信息需求,利用综合分析法建立信息需求逻辑模型;通过调研依托工程现有信息发布设施及信息发布手段,分析现有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建议;总结信息发布潜力技术,通过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利用信息融合手段对已有设施及网络技术进行融合,建立综合信息发布系统;从发布时段、发布对象、发布范围、发布内容及发布方式进行信息发布方案设计,提出信息发布流程,为冬季暴风雪天气下高速公路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轿车-行人腿部碰撞的有限元仿真与分析
    莫明立,杨海威,贺岩松
    2015, 34(4): 104-10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20
    摘要 ( )   PDF(504KB) ( )  
    在行人与轿车碰撞的交通事故中,行人下肢是主要的受伤部位。运用Hypermesh软件,建立了某型轿车保险杠对行人下肢的碰撞有限元模型,采用LS-DYNA进行了求解计算,得到了符合欧洲E-NCAP法规的胫骨加速度、膝部弯曲角和膝部剪切位移等三方面的伤害值仿真结果,并与相应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指出了该车需要针对前保险杠行人保护性能进行结构优化与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充电策略的纯电动公交车辆调度优化
    李军,唐晓宇,赵长相
    2015, 34(4): 107-11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21
    摘要 ( )   PDF(459KB) ( )  
    考虑充电区间、充电速率、电池核电状态、发车策略等综合因素,提出了以最小化车辆数为目标的单线路单充电站的纯电动公交车辆调度算法。该算法采用车队整体优化的方法,使得营运的车辆数最小,并达到每辆车发车次数的均衡。以东莞松山湖公交线路为例,分析了线路发车时刻、充电速率、车辆耗电对车辆数及单车发车次数的影响,并和常规公交车辆调度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发车策略有效地减少了所需车辆数,且车辆利用率均衡,达到了最小化车队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体车库的排队与效率分析
    左为恒,江代君
    2015, 34(4): 113-11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22
    摘要 ( )   PDF(549KB) ( )  
    应用排队论方法对巷道堆垛式立体车库进行建模,给出了车库运行效率的主要指标参数。在仅采用调度堆垛机数量的传统方法下,总结出立体车库在不同车辆到达率下的调度规律。在达到率处于某些时段,总结出了该调度方法存在效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车辆到达率的变化,采用调度堆垛机数量和运行速度相结合的新调度策略。在车辆到达率处于欠平峰和过平峰时段,新调度策略更合理有效和节能,从而使车库在到达率全范围内更好满足了各项效能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持续出行行为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万轶凌,余跃武
    2015, 34(4): 117-12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23
    摘要 ( )   PDF(400KB) ( )  
    引导人们的出行选择一种更加可持续的方式是可持续交通的必然要求。回顾心理学在引导可持续出行行为40多年的研究成果,以总结该领域的总体研究脉络。以可持续为目标导向,从心理学角度对一个出行行为发生的各个环节(信息、规范和价值、态度、行为意图、行为过程、行为结果)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可持续出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家庭属性和Nested Logit模型的学生出行选择特性分析 学生出行选择特性分析
    马书红,付建川,姚志刚
    2015, 34(4): 122-12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24
    摘要 ( )   PDF(470KB) ( )  
    运用非集计模型中 Nested Logit模型的理论与方法,以中小学生出行方式选择行为为对象,研究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和出行特性对学生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模型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方式的选择,下层为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及步行交通方式的选择; 利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标定和检验,分析各因素对学生出行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对于上下层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大,收入高的家庭,学生出行更倾向于选择私人交通方式;是否拥有公交卡对上层交通方式影响最明显,当学生拥有公交卡时,其选择公共交通方式是私人方式的38倍;家庭交通工具拥有量和是否有人接送是下层交通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家庭小汽车数量增加或有人接送时,学生出行选择小汽车的概率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物流需求预测系统的实现 物流需求预测系统的实现
    许茂增,余国印
    2015, 34(4): 128-13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25
    摘要 ( )   PDF(824KB) ( )  
    根据物流需求数据的不同特点,归纳了灰色GM(1,1)模型、移动平均值模型、指数平滑模型、季节指数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线性回归模型、多项式拟合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8种常见的物流需求预测模型,并据此为物流企业开发了基于C # 与MATLAB混合编程的物流需求预测系统,降低了物流企业物流需求预测的复杂度。最后通过预测实例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铁路对周边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影响
    国巧真,蒋卫国,王志恒
    2015, 34(4): 133-13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26
    摘要 ( )   PDF(1196KB) ( )  
    为了获得高速铁路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情况,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为例,基于RS和GIS技术,以2003年、2009年、2013年3期遥感数据(TM和OLI)和铁路矢量数据为基础,从整体和局部研究近10年来京津城际沿线区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首先,采用分层提取法对图像进行解译,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5种,分别是居民地、水域、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其次,从整体上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分形维数、多样性和破碎度;最后,建立缓冲区半径为1 km间隔的20个缓冲区,从局部分析通州-武清段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分析缓冲距离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京津城际铁路周边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从2003—2013年一直在减少,形状越来越规则,而随着居民地不断增加,动态度在2009—2013年大于2003—2009年,破碎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景观多样性指数呈递增趋势。从总体上看,离铁路距离越近的缓冲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幅度越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船距离与转向避让难度关系量化研究
    刘佳,柳成林,王艳杰
    2015, 34(4): 140-14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27
    摘要 ( )   PDF(328KB) ( )  
    转向避让是航海上最为常用也最有效的解除碰撞危险方法,但转向避让行动的幅度和难度会受到避让行动采取时机的极大影响。从船舶运动的数学模型出发,提出了转向难度、最小转向角度等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进一步推理出本船施舵时两船距离与最小转向角和转向难度的关系,定量解释了随着两船间距离的不断减小,转向难度急剧增大、最小转向角急剧增大的原因,并通过著名学者S.Lenart的实例进行计算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运工具与机电工程
    基于货车车身悬架的最佳主动控制
    潘公宇,徐腾跃,张树,杨海,杨欣
    2015, 34(4): 143-14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28
    摘要 ( )   PDF(662KB) ( )  
    建立了载货汽车5自由度模型,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车身前后悬架进行主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与一般的控制座椅悬架的控制方式相比,对车身悬架运用主动控制,不仅衰减座椅加速度,同时衰减了车身加速度。考虑减振性能和生产成本,对前、后悬架单独运用主动控制进行分析,得出了最佳的控制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非线性8-DOF模型的简化分析
    刘刚,王常乐,郑凯锋,王文竹
    2015, 34(4): 147-15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29
    摘要 ( )   PDF(637KB) ( )  
    在对车辆侧向动力学的研究中,多采用非线性8自由度(8-DOF)模型,但车辆主要的4个自由度(纵向、侧向、横摆和侧倾)运动微分方程在使用中常需要不同程度的简化,针对这些简化形式,建立了完整的非线性8-DOF模型,对比了各类简化项对整车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最后给出一种合理的最简形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控制策略研究
    于英,肖棒,彭耀润,兰士新,周平
    2015, 34(4): 151-15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30
    摘要 ( )   PDF(629KB) ( )  
    换挡控制是研究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建立DCT车辆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分析换挡过程输出轴转矩变化、发动机和双离合器的转速特性;针对换挡过程开环控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离合器的压力控制方法,及联合发动机转速/转矩控制的DCT车辆换挡过程离合器接合控制策略;建立了DCT车辆换挡过程Simulink仿真模型,对其换挡特性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换挡过程中,输出轴转矩没有过多的波动,能够改善DCT车辆换挡品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驱动桥大客车电子差速系统模糊PID控制
    何仁,倪赟磊
    2015, 34(4): 156-16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31
    摘要 ( )   PDF(545KB) ( )  
    研究了轮毂式电驱动桥大客车的差速控制策略,推导了恒转矩下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流和对应驱动轮纵向速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基于滑转率的模糊PID控制方法对电驱动桥大客车左右车轮单独转速协调控制,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推导了差速时左右侧驱动轮滑转率计算方法,建立了控制系统的MATLAB/Simulink系统模型。仿真分析差速时车辆内外侧车轮滑转率变化曲线,该控制系统相应时间快,内外侧车轮滑转率均趋于理想值,与理论分析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纯电动越野车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研究
    宋百玲,周学升, 杨瑞
    2015, 34(4): 161-16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32
    摘要 ( )   PDF(825KB) ( )  
    针对纯电动越野汽车对能量和功率的双重要求,将超级电容引入到纯电动汽车的储能系统中,组成了超级电容-蓄电池的双能量源储能结构。分析了纯电动汽车仿真软件ADVISOR中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不足,提出了新的基于ECE法规的串联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双能量源纯电动越野车再生制动系统仿真模型。通过典型的道路循环工况,对提出的制动力分配方案与ADVISOR中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回收了33.88%的制动能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车载能量的利用率和车辆的动力性能,增加了汽车的续驶里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用于危险品运输安全的智能车载终端的设计
    潘道远,宋晓磊,石存杰
    2015, 34(4): 166-17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33
    摘要 ( )   PDF(871KB) ( )  
    为了减少危险品公路交通运输事故的发生,提高运输效率以及运输过程中保护人-车-物安全,设计了一款用于危险品运输安全的智能车载终端。所设计的智能车载终端负责对驾驶员驾驶状态、车辆运行状态和危险品状态实时监控,并具有通信、导航和联网等功能。硬件部分主要包括通信导航模块、MEMS传感器模块、微处理器模块和电源处理模块等。终端软件系统由下位机软件和上位机软件组成,下位机软件负责系统初始化、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上位机软件负责调用下位机数据进行车辆状态显示,以及完成与驾驶员的交互操作。基于所设计的智能车载终端平台开展了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该智能车载终端运行稳定、性能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NSYS的轮轨接触疲劳分析
    曹世豪,李煦,文良华,江晓禹
    2015, 34(4): 171-17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34
    摘要 ( )   PDF(786KB) ( )  
    通过分析ANSYS求解断裂参数K因子的原理位移外推法,并比较ANSYS仿真计算与断裂力学的解析解结果,表明ANSYS计算K因子的精确度可以达到99.9%。对钢轨表面存在裂纹的轮轨接触疲劳问题进行研究,在不同裂纹角度下,获得不同位置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随着裂纹角度的增加,应力强度因子KI增加而KII减小;在裂纹角度比较小时,裂纹以滑开型破坏为主,随着裂纹角度的增加,其破坏形式向张开型破坏转变;疲劳裂纹最危险的位置发生在接触斑边缘位置,在钢轨养护时,应选用固体润滑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空间变形梁的柔性机械臂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
    罗天洪,黄世福,陈才,刘淼,董绍江
    2015, 34(4): 176-18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5.04.35
    摘要 ( )   PDF(585KB) ( )  
    针对作大范围空间运动的机械臂,提出了基于变形旋量理论的工业机器人机械臂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了机械臂空间变形耦合和扭转变形对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作大范围空间运动柔性机械臂的刚-柔耦合动力学理论模型,该模型将机械臂应用到空间范围,并考虑扭转变形的影响。对模型做计算仿真分析,将分析结果与传统零次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作大范围运动机械臂动力学方程的建立,旋量理论的应用解决了传统数学方法只限于平面运动的局限性;大范围运动与机械臂变形之间的耦合,对于机械臂杆件和终端有一定的影响;计及变形耦合影响的机械臂动力学特性将发生变化,机械臂振动频率会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