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3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车-桥耦合振动的联合方程分析方法
    毛国辉,王小松,郑鸿飞
    2013, 32(1): 1-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01
    摘要 ( )   PDF(277KB) ( )  
    根据d’Alembert 原理和有限元理论,分别建立了车辆和桥梁的振动方程; 基于车辆密贴理论,轮底接触点位 移由桥梁节点位移采用形函数插值得到,接触点作用力等效成桥梁单元的结点力代入桥梁振动方程,将车辆、桥梁 振动方程组联立形成了车-桥耦合振动的总体振动方程; 采用数值积分的Newmark-β 法求解方程组。结果表明: 此 方法和经典的迭代求解方法是吻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作用下桥梁冲击系数分析
    许华东
    2013, 32(1): 5-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02
    摘要 ( )   PDF(319KB) ( )  
    应用达朗贝尔原理推导了1 /4 车辆模型和桥梁的振动平衡方程; 采用三角级数法生成各级桥面不平度序列; 用数值方法分析了桥面平整度、车速及车辆参数对桥梁冲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桥面不平度对桥梁冲击系数影 响很大; 冲击系数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发生波动; 合理的车辆参数可以减小对桥梁的冲击作用; 车辆固有频率同样是 影响冲击系数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筋混凝土拱桥体外预应力加固试验
    丁玮,向中富
    2013, 32(1): 9-1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03
    摘要 ( )   PDF(451KB) ( )  
    为验证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在钢筋混凝土主拱固应用的可行性,特进行了模型试验。分别对拱顶和拱脚进行 加固,分析拱顶和拱脚及1 /4 截面在加固前后的应变和挠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主拱圈承载力得到提高,加固效果 显著,此方法是可行、可靠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ilbert-Huang变换在声振信号检测 钢管混凝土脱空中的应用
    韩西,向丽,钟厉,杨劲,陈晖
    2013, 32(1): 14-1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04
    摘要 ( )   PDF(513KB) ( )  
    提出了基于Hilbert-Huang 变换的钢管混凝土脱空检测方法,通过对瞬态冲击下脱空钢管的声振信号进行分 析,提取出了瞬时幅值特征样本,采用改进的K 均值聚类法对特征样本进行二类模式识别,从而对钢管混凝土的脱 空进行判定,试验研究表明本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机敏网裂缝监测技术的实验研究
    张旭,张奔牛
    2013, 32(1): 18-2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05
    摘要 ( )   PDF(515KB) ( )  
    对机敏网桥梁裂缝监测系统的监测机理展开研究。首先,模拟实际监测情况进行裂缝宽度监测实验研究,以获 得监测到的裂缝宽度与残余伸长率对应关系的实验数据; 然后,把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研究,验证其有效性; 最后,结合实际桥梁工程的裂缝监测来验证系统的监测效果,从而建立一套机敏网裂缝监测系统的新型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盾构法施工在过江隧道中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施瑾伟,王学军
    2013, 32(1): 23-2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06
    摘要 ( )   PDF(273KB) ( )  
    以南京长江隧道工程为例,系统全面的分析了盾构法施工在过江隧道中的各类风险,探讨了盾构进出工作井 施工风险、盾构穿越江中段风险、超大盾构工作面失稳风险、管片密封事故风险、施工中地层移动风险、盾尾冻结法 施工风险等发生后将导致的后果以及引发该风险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为类似的盾构法施工的风险 评估和安全管理提供经验和技术上的参考,降低了施工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区棚洞合理结构形式的研究
    伍臣宇,高峰
    2013, 32(1): 27-3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07
    摘要 ( )   PDF(609KB) ( )  
    以傍山隧道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地震动作用下不同结构形式棚洞的主应力和位移。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 对棚洞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根据D-P 屈服准则,利用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建立边界条件。研究表明: 半拱斜 柱式棚洞比半拱直柱式棚洞的抗震性能更优越; 拱式棚洞比柱式棚洞抗震性能更好; 柱式棚洞柱与横梁的连接形式 不同而应力分布规律发生变化; 地震时,洞顶回填土与边坡的交界面可能产生滑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路基干湿状态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
    古芸琳,何相呈,杨倩荣
    2013, 32(1): 32-3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08
    摘要 ( )   PDF(449KB) ( )  
    采用BISAR3 软件从路面力学的角度研究了不同干湿状态下的路基对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采用路基回弹模 量和层间连接状态两个参数来分析路表弯沉、各层面的正应力和剪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路基干湿状态对沥 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变化有很大影响,尤其是路面弯沉和基层层底拉应力,剪应力也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车辙MPE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黄维蓉,崔通
    2013, 32(1): 37-4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09
    摘要 ( )   PDF(305KB) ( )  
    采用MPE 和SBS 两种改性剂,对比研究了基质沥青、MPE 改性沥青与花岗岩碎石的黏附性; 分析了加抗剥落 剂的基质沥青、加抗剥落剂的SBS 改性沥青和MPE 改性沥青与酸性花岗岩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 明: MPE 改性沥青和花岗岩碎石的黏附等级为5 级; 掺加MPE 的AC-13 沥青混合料,其动稳定度为60, 70, 80℃条件 下分别超过6 000,5 000,2 000 次/mm,马歇尔稳定度比基质沥青混合料提高35%,比掺加5% SBS 的改性沥青混合 料提高23%; 浸水残留稳定度达到98%,比基质沥青混合料提高11%,比SBS 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5%; 冻融劈裂 残留强度比达到97%,较基质沥青提高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排水沥青混合料比表面积的分形研究
    林楠,郭锋,陈华鑫
    2013, 32(1): 41-4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10
    摘要 ( )   PDF(382KB) ( )  
    对集料的粒径分布、级配、集料总体积、空隙率、表面积等做出相关分析,给定了集料各特征值的具体求法,建 立体积分维DV 和表面积分维DS 之间的关系,并根据级配曲线的走向,按不同分段方式进行比表面积计算对比。 结果表明: 不同的分段方式对于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比表面积确定有很大的影响,在进行比表面积计算时,应按各筛 级进行逐级分段计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潮湿气候条件下聚酯玻纤布层间黏结性能研究
    曹雪娟,李国明,王坚,芮捷,成志强,战琦琦
    2013, 32(1): 46-4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11
    摘要 ( )   PDF(385KB) ( )  
    通过UTM 剪切试验确定黏层油的种类及其最佳用量; 分别成型沥青混凝土+ 防裂材料+ 水泥混凝土的剪切 试件,通过UTM 剪切试验测定不同浸水条件下各试件的抗剪强度; 采用现场拉拔试验测定不同防裂材料结构层的 抗拉能力。结果表明: 采用SBS 改性沥青作为黏层油,其最佳用量为1. 0 kg /m2 ; 不同潮湿气候条件中聚酯玻纤布层 间抗剪强度大于其余两种防裂材料层间抗剪强度; 相同潮湿气候条件中聚酯玻纤布层间拉拔强度大于防水卷材层 间拉拔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面波勘探方法在填方路基压实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周军平,汪魁,刘运来
    2013, 32(1): 50-5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12
    摘要 ( )   PDF(358KB) ( )  
    利用浮点工程动测仪现场采集高速公路路基的波动信号,基于互谱分析理论分析了各工点的波速指标; 通过 现场取回各工点的填料制作大量的击实试件,利用面波测试仪测试了击实试件的横波波速,建立了波速和击实试件 干密度及压实度的对应关系,并通过获得的标定曲线计算了对应现场的压实质量。结果表明,填方路基现场的波速 和路基压实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波速的测试,可以直接反映填方路基整个断面的压实程度,从而可以实现 路基压实质量的无损检测及快速监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侧风环境下考虑行车安全的路堤风速场研究
    胡朋,潘晓东
    2013, 32(1): 54-5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13
    摘要 ( )   PDF(660KB) ( )  
    为研究侧风环境下路堤风速场,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高度路基风速场进行了仿真分析; 现场实测了侧风 环境下的路基风速变化规律,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提出了影响行车安全的计算风速区域。结果表明: 路基越 高局部风速的增强就越大,上风侧路肩和行车道风速增强最明显,对行车安全影响越大。研究结果提供了侧风环境 下高大路堤行车安全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波动理论在岩土工程测试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笑,赵明阶,汪魁,荀扬
    2013, 32(1): 58-6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14
    摘要 ( )   PDF(365KB) ( )  
    回顾了波动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工程波动理论在岩土工程测试中应用的主要方面以及最新研究的进展, 对波动理论在岩土工程中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雨作用下土质边坡水分迁移特征研究
    文光菊,邓文杰,廖培伟
    2013, 32(1): 63-6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15
    摘要 ( )   PDF(555KB) ( )  
    针对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的特点,从水分迁移的角度出发,结合非饱和土力学,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降雨强 度作用下边坡内部水分迁移的特征;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 降雨作用下,边坡内部孔隙水压力呈层状分布,坡脚处孔隙 水压力最大,坡顶次之,坡中最小; 边坡中的水分主要沿垂直和倾斜方向迁移,迁移速度由表层向深部逐渐减小,迁 移方向也随深度和时间而改变; 体积含水率呈非线性分布,且非饱和区非线性化程度较饱和区的高; 土体渗透系数 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土体饱和时其渗透系数为饱和渗透系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锚固体的布设位置与形态对固坡效果的影响
    姜芝坤,严秋荣,颜富
    2013, 32(1): 68-7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16
    摘要 ( )   PDF(793KB) ( )  
    为揭示灌浆锚固体对固坡效果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了单根锚固体分别在垂直或水平布 设于坡体不同位置条件下以及布设角度不同等条件下锚固体的变形和边坡的稳定系数。分析表明: 在坡体中置入 锚固体对边坡的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垂直布设较水平布设的固坡效果更为显著; 布设位置在坡高约 1 /3 处最为理想; 锚固体与坡面夹角也对固坡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地下空间影响因素的层次模糊评价
    邓书永,刘浪
    2013, 32(1): 75-7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17
    摘要 ( )   PDF(455KB) ( )  
    通过对影响重庆地下空间的地质、法律、环境、管理、环保、社会经济、安全等因素的分析,建立了评价各影响因 素的指标体系; 建立专家评分准则,采用层次结构,将评价因素分为两层,提出了基于AHP 的重庆地下空间影响因 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重庆地区4 处地下空间进行综合评价; 实地调研,证实该方法易行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
    范嫦娥,李德华
    2013, 32(1): 80-8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18
    摘要 ( )   PDF(466KB) ( )  
    针对目前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选择 了行驶质量、路面破损状况、结构承载力和路面抗滑性能等4 个主要因素,应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沥青路 面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该方法 合理有效,且相对于目前常用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养护施工中的交通控制与管理
    孟凡琨,陈广交,巨永锋,杜凯
    2013, 32(1): 83-8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19
    摘要 ( )   PDF(515KB) ( )  
    对高速公路养护施工中“单边全封闭交通组织和单边部分路段交通组织”两种可行整体路网交通组织方案进 行对比和评价。运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对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区连续流的服务水 平分级,并对养护区路段延长控制区域长度预留值和整体路网统筹交通组织方案进行讨论。以山东东港高速公路 为例,进行交通组织预案,建立合理数学模型并进行交通仿真系统模型,提出科学合理的交通控制与管理的方案,并 在山东烟威高速养护施工中实际运用验证,为日后的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事故树的公路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牛世峰,郑永雄,冯萨丹,石辉
    2013, 32(1): 87-9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20
    摘要 ( )   PDF(455KB) ( )  
    针对现有公路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无法评价而导致安全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或因评价指标权重很难确定 的缺点,利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建立了公路路段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确定方法,提出事故树的修正结构重要度的概念, 并以其为基础建立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方法。以平曲线路段为例对其进行了说明,最后选取 实际公路路段数据对所设计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方法不仅可以评价出路段的整体安全程度,而且能够确定出 导致路段安全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路交通事故当量死亡人数的计算模型研究
    曹建军
    2013, 32(1): 91-9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21
    摘要 ( )   PDF(563KB) ( )  
    采用比较、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目前涉及当量死亡人数的主要计算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目前我 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损失工作日为参照物,涵盖事故中实际死亡人数、重伤、轻伤、轻微 伤及直接经济损失等5 大类指标的道路交通事故当量死亡人数计算模型,明确了1 人死亡所对应标准损失工作日 为5 000 的确定依据; 将重伤按最终伤残评级细分为11 种不同类型和其对应的范围在0. 06 ~ 1 内的11 个换算系 数,明确了不进行或无法获得伤残分类时重伤的换算系数为0. 51,提供了轻伤、轻微伤和直接经济损失的换算系数 确定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颜色空间和面部特征的驾驶员面部定位方法
    符凯,葛如海,符鸿玉,金桥
    2013, 32(1): 95-9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22
    摘要 ( )   PDF(510KB) ( )  
    介绍了一种快速检测和定位驾驶员面部区域的方法。首先将驾驶员面部图像映射到YCbCr 颜色空间,建立 肤色高斯模型; 然后通过似然图自适应阈值分割获得驾驶员面部区域,对获得的二值化面部图像进行形态学操作消 除毛刺和小孔; 最后对处理后的面部图像进行灰度积分投影,结合面部特征获得驾驶员的面部区域并框定。并试验 证明了方法的实时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行效率评价
    闫冬梅,向红艳,邵毅明
    2013, 32(1): 99-10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23
    摘要 ( )   PDF(424KB) ( )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系统的分析,分别从基础设施、运营、信息化等方面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建立了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基于综合灰色关联度加权法的城市轨道交 通换乘站运行效率评价模型; 以重庆轨道交通的换乘站为例,计算了换乘车站的多项指标并排序,得到评价结果。 结果表明: 该评价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MC数采器的跨座式单轨列车转向架疲劳试验
    文孝霞,杜子学,姜保军,李吉惠
    2013, 32(1): 103-10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24
    摘要 ( )   PDF(667KB) ( )  
    以跨坐式单轨列车转向架构架为试验对象,在构架危险部位布置应变片。采用半桥路接线法,运用IMC 公司 便携式数采器CI,对车辆在30, 35, 40, 45 km/h 运行速度下危险部位测点的应力时间历程数据实时采集。对采集的 数据进行截取、滤波、平滑、迟滞处理及载荷谱无效幅值舍弃后,编制雨流计数程序及材料的S-N 材料特性程序,计 算出该构架在不同时速、不同滤波情况下疲劳损伤值。根据测试的数据,拟合出损伤值与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预 测了转向架构架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的疲劳寿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道路环境下的车载自组网分簇路由机制
    宋军,杨露霞,孙建乐,胡瑾瑜
    2013, 32(1): 108-11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25
    摘要 ( )   PDF(577KB) ( )  
    车载自组网( VANET) 是一种将高速移动车辆作为通信节点的Ad hoc 网络,其网络拓扑结构变化迅速导致传 统的Ad hoc 路由技术并不适用。针对车辆节点在城市道路环境下的移动特点及分层结构给无线网络带来的易管 理、易扩展等特性,提出了以公交车辆为簇头的VANET 路由机制。该机制以公交车辆为簇头建立簇,其它车辆根据 行驶速度和方向加入最优簇,在分簇的基础上运行路由协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机制在分组投递率和网络稳定 性上均有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DAMS与MATLAB自平衡双轮车混合模型建模
    杨志刚,田浪,单少华
    2013, 32(1): 112-11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26
    摘要 ( )   PDF(634KB) ( )  
    根据实车设计数据利用ADAMS 软件建立ADAMS 多体动力学模型,并与MATLAB/Simulink 构成混合仿真模 型的步骤和方法; 同时利用已有自平衡双轮车数学模型和所研制车的设计参数建立起MATLAB/Simulink 模型,并 对两种模型给予相同的输入进行仿真。通过分析比较两者仿真结果,发现ADAMS 与MATLAB 混合模型亦能如实 的反映出自平衡双轮车的运动状态,也表明这种基于ADAMS 的混合模型可为自平衡双轮电动车等机电系统的动 力学仿真提供一种新的模型的构建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动机电流变液悬置的模糊控制仿真
    黄鼎友,陈少梁,张金文
    2013, 32(1): 118-12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27
    摘要 ( )   PDF(789KB) ( )  
    将模糊控制理论引入发动机电流变悬置振动控制中,通过对发动机振动系统建立数学模型和根据经验和理论 分析制定的模糊控制规则,应用MATLAB 对普通液压悬置和电流变液悬置发动机振动系统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 果显示: 发动机电流变液悬置采用模糊控制后比普通液压悬置隔振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流变减振器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兰文奎,袁苗达,张晋源
    2013, 32(1): 122-12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28
    摘要 ( )   PDF(669KB) ( )  
    针对设计制造的基于混合工作模式的单级磁路与双级磁路磁流变减振器,在伺服试验台上对所设计制造的减 振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两种结构的磁流变减振器在不同激励电流的作用下示功特性曲线的特点及速度特性 曲线特点。试验表明: 双级磁路活塞减振器阻尼力变化范围更大,比同样结构的单级磁路活塞减振器性能更为优 越,为磁流变减振器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客车空气悬架结构件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
    张小波,陈昆山
    2013, 32(1): 126-13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29
    摘要 ( )   PDF(682KB) ( )  
    将产品级参数化设计方法和实例推理技术运用到客车空气悬架设计中,分析了并构建了空气悬架的产品级参 数化模型。在UG 平台上,建立了典型客车空气悬架实例库及其参数化模板,通过UG 二次开发工具设计界面,在 Visual C ++ 环境中结合COM 组件与Access 2007 数据库技术,开发了客车空气悬架的结构件参数化设计系统。通 过实例介绍了参数化设计过程,建立客车空气悬架的参数化模型,结果验证了该参数化设计系统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十五工况法的轻型汽车能量利用率研究
    张鹏,储江伟
    2013, 32(1): 131-13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30
    摘要 ( )   PDF(484KB) ( )  
    介绍了国内外行驶工况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能量消耗研究模型,提出了能耗、能态、各种能量利用率的概念。 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基础上根据车辆在加速、减速、怠速各种工况下的行使距离及自由行使距离建立了多种能量利 用率模型; 将此模型在欧洲十五工况法下进行应用,计算轻型车相应的全行程利用能量利用率、半行程能量利用率、 自由行程能量利用率。结果表明: 能量都没有被有效利用,有很大提升空间,为汽车在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提供 新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Linux系统的车载GPS设计与开发
    陆文昌,朱林,陈龙,汪若尘
    2013, 32(1): 136-13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31
    摘要 ( )   PDF(528KB) ( )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载GPS 定位系统实现了移动车辆实时定位与监控的功能。该系统的 创建是以天嵌公司生产的TQ2440 嵌入式开发板为硬件平台,以Linux 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首先是开发平台的选 取以及系统整体架构的建立,其次是系统的功能设计,接着利用Mapinfo7. 0 绘制电子地图并在QT 框架下进行相关 程序的开发,然后将其移植到ARM 开发板,最终,成功地实现了数据采集、地图浏览和GPS 定位的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车载导航与电话系统设计
    刘军,石存杰,韦龙平,余节发
    2013, 32(1): 139-14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32
    摘要 ( )   PDF(601KB) ( )  
    基于S3C2410 微处理器、WinCE 6. 0 嵌入式操作系统、GSM、GPS、GPRS 和标准的RS232 串口通讯等技术设计 了一款嵌入式智能车载导航与电话系统。介绍了系统主要模块的电路设计以及软件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流程和实 现过程。该系统可以方便实现车载电话、卫星导航、无线上网等基本功能,还可以通过网络与车辆监控中心连接实 现在线导航、车辆调度、车辆监控等服务,在未来的车联网和智能交通系统中将有一定的应用前景。该系统平台具 有成本低、体积小、便于安装、可靠性强和高稳定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BAQUS的汽车后视镜视野稳定性仿真分析
    葛如海,高宏范
    2013, 32(1): 143-14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33
    摘要 ( )   PDF(580KB) ( )  
    传统试验方法无法在前期阶段控制后视镜的动态性能,或只能依据经验进行结构设计,无法得知其具体的结 构动态性能。运用CAE 分析方法在结构设计完成之后进行动态性能分析从而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CAE 分析中,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简化,建立了镜面转角法,为CAE 后期处理做好准备,实验与有限元分析并进从而证明 了CAE 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峡成库初期长江涪陵—长寿河段航道水流条件变化分析
    罗宏
    2013, 32(1): 147-15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34
    摘要 ( )   PDF(928KB) ( )  
    为研究三峡蓄水以来涪陵至长寿河段水流条件的变化情况,收集了三峡工程各蓄水期库区沿程各水位站水位 资料,以及库区代表水文站流量资料。利用一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了成库初期3 级特征流量下涪陵至长寿河段通 航水流条件( 水深、流速、比降) ,进行了水流条件变化对比分析,简述了航道条件改善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重庆大沙坝采砂对航道的影响
    何洋,杨胜发,张帅帅,吴国茂
    2013, 32(1): 152-15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35
    摘要 ( )   PDF(887KB) ( )  
    以重庆市大渡口区大沙坝采砂区为例,采用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拟定的采砂区采砂后工程河段的水流条件进 行模拟计算,就工程河段的航道条件及水域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按照设计的采砂方式和采砂工程量对该河 段的航道基本不会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船闸输水系统水动力学研究综述
    陈明,宣国祥,陈明栋
    2013, 32(1): 157-16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36
    摘要 ( )   PDF(478KB) ( )  
    基于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从船闸输水系统水动力学研究方法、船闸输水系统消能设施、船闸输水系统空蚀空 化和闸室船舶系缆力研究等方面对船闸输水系统水动力学的研究进行了系统论述和评析,并对船闸输水系流水动 力系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县天白水电站水工模型试验
    成应鹏1,周锡发1,赵以国1,谢龙2,杨金晶3
    2013, 32(1): 161-16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37
    摘要 ( )   PDF(458KB) ( )  
    针对开县天白水电工程的初设方案,探究了工程在洪水期运行是否满足泄洪要求,泄洪隧洞是否产生空蚀,破坏 建筑物安全等问题,建立水工模型。通过试验对工程溢洪道的泄流能力及泄水隧洞底部受压情况进行验证和计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咀坡水电站溢洪道弯道段优化模型试验
    李立强,杨胜发,刘腾
    2013, 32(1): 164-16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38
    摘要 ( )   PDF(793KB) ( )  
    针对中咀坡水电工程的初设方案,探究水电站工程在洪水期运行期间是否满足泄洪要求,泄洪隧洞是否产生 空蚀,是否破坏建筑物安全建立水工模型。通过模型试验对中咀坡水电工程的泄洪隧洞弯道段优化计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图信息“捕捉”与应用例举
    徐兮
    2013, 32(1): 169-17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39
    摘要 ( )   PDF(683KB) ( )  
    地图具有运用特殊数学法产生的可量测计算性、采用专用地图语言产生的直观易读性、实施合理制图综合产 生的综观一览性等3 大特性。在信息呈海量增长并伴随新信息不断产生的当今,无论是以地图作为表述事物的工 具,还是阅读地图“捕捉”所需信息,或者使用地图分析解决问题,其优势都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社会公平的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策略研究
    石浩,孟卫军
    2013, 32(1): 173-17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1.40
    摘要 ( )   PDF(506KB) ( )  
    通过梳理城市发展模式,并借鉴国际上有效处理居住社会公平问题的经验,在调查西安市保障房空间分布状 况的基础上,就目前保障性住房因空间布局造成的社会公平问题进行分析,着重从建设主体的行为激励、保障性住 房的科学规划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有助于解决保障房居民获得公平公共服务和发展机会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