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2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曲线梁桥盖梁挡块裂缝分析
    吴选涛, 周志祥, 曾凡江
    2008, 27(1): 1-4. 
    摘要 ( )   PDF(265KB) ( )  
    分析了曲线梁桥盖梁挡块产生裂缝的原因;结合有限元软件ANSYS给出了挡块在汽车离心力作用下的受力计算公式;讨论了防止曲线梁桥盖梁挡块裂缝的措施。可供曲线梁桥盖梁挡块的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既有多梁式桥梁的损伤识别
    单德山, 李乔, 王玉珏
    2008, 27(1): 5-8,16. 
    摘要 ( )   PDF(391KB) ( )  
    讨论了利用量测的柔度矩阵定位损伤的方法。分别选用模态柔度和模态柔度曲率两种方法对多梁式T型梁桥的损伤识别进行研究;并定性分析了测试噪声对损伤识别结果的影响。为反映实际多梁式桥梁的损伤识别情况,采用符合实际多梁式桥梁结构构形的计算模型模拟结构损伤。通过一个简支多梁式T梁桥的数值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量测模态与频率数不多的情况下,所讨论的方法可用于识别多梁式桥梁的损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果渡嘉陵江大桥徐变仿真分析
    王维红, 王运涛, 陈宇峰, 许震
    2008, 27(1): 9-12. 
    摘要 ( )   PDF(273KB) ( )  
    利用金属蠕变理论推导了混凝土徐变的计算公式。在对ANSYS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上,以金属蠕变代替混凝土的徐变,编制了徐变的计算程序,实现了对白果渡嘉陵江大桥成桥30 a的徐变仿真分析,实现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可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梁格法在弯箱梁桥上的分析及应用
    张发春, 杨昌正
    2008, 27(1): 13-16. 
    摘要 ( )   PDF(248KB) ( )  
    梁格法是一种能较好地模拟原结构的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它具有基本概念清晰、计算费用低等特点,因此常应用于宽、斜、弯梁桥设计中。在这介绍了适用于箱型截面的梁格的基本理论,并用ANSYS实体单元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为设计人员对梁格理论的理解及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VBA实现拱桥设计计算与制图
    刘国栋, 张敏, 罗东
    2008, 27(1): 17-19,104. 
    摘要 ( )   PDF(305KB) ( )  
    AutoCAD已在桥梁设计、结构分析辅助建模中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AutoCAD图形对象的定义和创建方法,利用VBA程序开发了集设计、计算与制图于一体的拱桥设计程序,最后简要介绍VBA所需环境及操作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增大截面法加固石拱桥最小加固层厚度
    刘庆阳, 周建庭, 王玲, 祝小龙
    2008, 27(1): 20-23. 
    摘要 ( )   PDF(280KB) ( )  
    以容许应力理论为基础,考虑利用增大截面法加固主拱圈前后的受力特点,并以保证加固层与原结构变形协调为前提,在加固前建立一个关于加固层厚度的截面破坏方程,通过合理的解方程来确立加固层最小厚度,从而为快速确定最小加固层厚度提供合理的理论保证,并减少试算和验算的工作量,对石拱桥加固理论化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箱肋拱桥的加固方法研究及分析
    李立峰, 邵旭东, 张阳, 李显潮
    2008, 27(1): 24-27. 
    摘要 ( )   PDF(271KB) ( )  
    某箱肋拱桥主拱圈出现了大量的裂缝,荷载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刚度偏低、冲击系数偏大。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增设拱肋之间的斜撑以增强横向联系,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并结合空间梁格有限元模型分析对比了加固前后的拱圈内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增设斜撑后,活载内力将下降20%左右,效果明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菜园坝大桥B匝道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
    陈思甜, 王志鹏, 刘鹏, 原媛
    2008, 27(1): 28-31,36. 
    摘要 ( )   PDF(300KB) ( )  
    结合菜园坝大桥工程实例,对采用分节段悬臂浇筑施工的连续刚构桥梁结构施工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法。对成桥后的收缩徐变影响进行了专门考虑,增设附加预拱度,合拢后合拢误差小,桥面线形顺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斜拉桥施工阶段初张索力计算方法研究
    杨煊, 周水兴
    2008, 27(1): 32-36. 
    摘要 ( )   PDF(324KB) ( )  
    提出了用差值法确定一次张拉斜拉桥施工阶段拉索初张力的实用计算方法,该方法只需按施工步骤进行正装迭代计算。通过消除成桥阶段最优目标索力与正装迭代所得成桥索力之间的差值,可获得施工阶段拉索初张力。该方法避免了传统倒拆法无法考虑混凝土收缩、徐变和几何非线性等问题,同时给出了差值法加速收敛的近似方法,并对差值法和影响矩阵法进行了比较。通过一座实际桥梁的计算分析,证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隧道系统锚杆设计计算理论研究
    王成
    2008, 27(1): 37-39. 
    摘要 ( )   PDF(184KB) ( )  
    隧道系统锚杆的设计大多采用工程类比法,没有充分考虑到围岩对支护结构的影响.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共同组成"围岩-支护"体系参与作用,并通过承压拱机理,对隧道系统锚杆的设计计算理论进行研究,从而确定其合理参数,降低建设成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隧道通风中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研究
    杨秀军, 王晓雯, 陈建忠
    2008, 27(1): 40-43,164. 
    摘要 ( )   PDF(331KB) ( )  
    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确定对于风机正常经济的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射流风机工作原理和隧道内流态进行分析,依据射流力学的有关原理找到了影响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因素和计算方法。确定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计算方法通过工程类比和CFD软件数值模拟验证,符合真实情况,可为今后射流风机纵向最小间距的确定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龙山隧道新奥法施工围岩变形监测研究
    刘山洪, 刘毅, 李放
    2008, 27(1): 44-48,156. 
    摘要 ( )   PDF(405KB) ( )  
    新奥法是目前广为采用的隧道动态监测施工技术。以石龙山隧道施工监测为例,详细说明了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对围岩位移及受力变化的监控实施程序,并根据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对支护结构进行调整。实施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控制围岩的稳定性,节省支护费用,确保施工安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面交叉口左转车道的几何设计方法研究
    张兰芳, 毛应萍, 方守恩
    2008, 27(1): 49-52,117. 
    摘要 ( )   PDF(353KB) ( )  
    针对平面交叉口左转车道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参考发达国家平交路口安全设计规范,分析现有的设计技术规范中不合理的因素,从左转车道的布置、车道宽度的确定、车道长度的确定、过渡段的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平面交叉口左转车道的几何设计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弯道超高路段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分析
    肖兴强, 张立宏, 艾长发, 邱延峻
    2008, 27(1): 53-56. 
    摘要 ( )   PDF(279KB) ( )  
    车辆在弯道超高路段行驶时会受到离心力作用,而现行路面设计方法未考虑离心力的影响。工程实践发现,在沥青路面弯道超高路段病害较多。就这分析了路面超高路段的力学特征,推导出离心力导致轮载不平衡的计算公式。利用有限元软件,以高速公路典型沥青路面结构为例,定量分析了离心力对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计算表明:考虑离心力后路面的力学响应均大于不考虑离心力的情况,且速度越高影响程度越大。可见离心力的存在和现行设计方法的不足是导致路面弯道薄弱环节的原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动态模量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赵延庆, 潘友强, 黄荣华
    2008, 27(1): 57-60. 
    摘要 ( )   PDF(301KB) ( )  
    实测了某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试验段各层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和荷载作用频率下的动态模量,利用时间-温度转化原理得到了各自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和时间-温度转化因子,并结合路面结构内的实测温度和较成熟的荷载频率预测方法,分析了路面结构内温度和荷载频率的变化对沥青混凝土力学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动态模量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采用我国规范中的抗压回弹模量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动态模量的方法可以考虑路面结构内温度和荷载频率对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从而使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图像处理的路面裂缝识别研究
    孙波成, 邱延峻
    2008, 27(1): 61-64,168. 
    摘要 ( )   PDF(357KB) ( )  
    传统的人工视觉检测裂缝方法具有耗力、耗时、不精确、影响交通、危险、花费高等缺点。这里介绍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路面裂缝类病害自动识别方法。首先使用一种掩膜平滑法,对有大量噪音的路面图像进行增强,再采用最大类间、类内距离准则对图像进行阈值分割,提取图像上的裂缝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柔性路面复合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研究
    黄芳, 吴国雄, 王燕, 张大可
    2008, 27(1): 65-68,133. 
    摘要 ( )   PDF(306KB) ( )  
    通过对基体混合料设计空隙率25%的复合材料进行室内试验得到相应的抗压回弹模量,并与实体路面工程实测弯沉反算得到的抗压回弹模量进行比较,提出了确定复合材料抗压回弹模量的改进方法,由此计算出基体混合料空隙率分别为20%和30%对应的复合材料回弹模量,并确定了相应的取值范围,最后通过回归得到复合材料回弹模量与基体混合料空隙率之间的关系式,由此可确定任意空隙率的复合材料回弹模量,为半柔性复合路面设计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何兆益, 张政国, 朱洪洲, 韩均
    2008, 27(1): 69-72,99. 
    摘要 ( )   PDF(339KB) ( )  
    结合规范推荐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类型,对9种级配和3种沥青的沥青稳定基层混合料的高温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集料级配、沥青品种、沥青用量、试验温度和车辙板厚度对高温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影响规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纳米膨润土改性沥青机理研究
    冉龙飞, 黄维蓉, 朱宝华
    2008, 27(1): 73-76. 
    摘要 ( )   PDF(337KB) ( )  
    利用膨润土中富含的天然层状硅酸盐有机化"插层"预处理,在熔融沥青中"剥离"为纳米颗粒,并在沥青中均匀分散,形成纳米增强沥青复合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凝土的温度时效研究
    余志刚, 韩西, 钟厉, 杨明理
    2008, 27(1): 77-79. 
    摘要 ( )   PDF(236KB) ( )  
    混凝土结构在遭受火灾作用后,在决定修复受损结构之前,必须估算结构的残余承载能力,这需要了解结构在高温作用后的性能,对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在温度作用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试验研究,包括抗压强度和横纵向应变,并分析了其变化规律,为高温后混凝土的温度时效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岩作用对文笔沱滑坡群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范玮佳, 赵明阶
    2008, 27(1): 80-84,90. 
    摘要 ( )   PDF(536KB) ( )  
    滑坡的发生与水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滑坡在水的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破坏机理。通过对三峡库区文笔沱滑坡群的实地考察和对现有资料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水岩作用机理及其与滑坡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水岩作用条件成熟,具有3种典型的作用形式,它们对文笔沱滑坡群地质灾害的诱发和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危岩变形的灰色预测方法及应用
    张玉萍, 唐红梅
    2008, 27(1): 85-90. 
    摘要 ( )   PDF(454KB) ( )  
    危岩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病害之一,危岩变形监测预测是危岩防灾减灾的重要基础。将灰色预测理论应用于危岩变形监测,建立了危岩变形灰色预测模型及残差修正灰色预测模型。以重庆南川甑子危岩为例,以实测危岩累计位移值为原始数据,建立了GM(1,1)灰色预测模型及残差修正预测模型。经精度检验,小误差频率P=1,后验差比值C=0.160243,模型精度等级达到较高水平,比常规危岩预测方法更具有可靠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的地貌学解译
    陈洪凯
    2008, 27(1): 91-95. 
    摘要 ( )   PDF(397KB) ( )  
    危岩的形成、失稳崩塌与运动是三峡库区边坡动力演化过程的主要形式之一,陡崖逆向台阶地貌形迹是危岩阶段性演化的宏观表象。基于对库区内近万个危岩的现场调查并结合地貌分析原理,发现了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包括危岩从坡脚向坡顶逐渐崩落的微观链和从临空面向山体内部后退的宏观链;危岩链式规律可分为仅有一个宏观链简单模式和多个宏观链同时发育的复合嵌套模型;陡崖坡脚岩腔的形成过程及其卸荷效应是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的孕育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非参数回归在交通流量预测中的应用
    范鲁明, 贺国光
    2008, 27(1): 96-99. 
    摘要 ( )   PDF(286KB) ( )  
    实时、准确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是实现交通控制与诱导的关键。结合模式识别的思想,提出基于模式识别的非参数回归算法,并将之应用于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最后用仿真试验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路网容量约束下的机动车发展规模研究
    李淑庆
    2008, 27(1): 100-104. 
    摘要 ( )   PDF(395KB) ( )  
    研究与一个城市道路网络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机动车辆拥有规模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城市路网容量和路网服务水平的概念,建立了路网容量计算模型,得到城市路网容量约束下的城市机动车发展规模的确定方法,为城市机动车需求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研究方法在确定2010年、2020年重庆市主城区机动车的合理发展规模中得到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的综合评价
    刘晓佳
    2008, 27(1): 105-108. 
    摘要 ( )   PDF(287KB) ( )  
    结合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需与自身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特点,提出了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能力指标,并构建了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评价的"专家法-信息熵法-灰色关联度法"的组合评价模型。该模型将专家评判、信息熵理论和灰色关联决策法有机结合起来,可全面分析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较好克服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在确定权重时又充分考虑了主客观因素,是一种客观、可信、便于实际应用的方法。最后根据实际数据,对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能力进行评价和排序,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镇公交线网布局优化方法研究
    陈红, 肖殿良, 柳孟松, 罗剑
    2008, 27(1): 109-112. 
    摘要 ( )   PDF(321KB) ( )  
    针对目前我国城镇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层次结构不明显,线网重复率高,线网密度和覆盖率低等问题,基于客观性、可行性、实用性的原则,给出了城镇公交线网优化的思路、步骤及方法,从公交线路的优良度排序、区域分布特征、与轨道和枢纽的接驳、居民的反馈意见及公交运输部门的利益均衡等方面进行了合理性分析,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评价。最后,进行了实例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能够很好的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是切实可行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公路规划与执行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马书红
    2008, 27(1): 113-117. 
    摘要 ( )   PDF(374KB) ( )  
    在分析绩效评价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公路的特点,提出了农村公路规划与执行绩效评价的概念,应用三维视域内的全景分析法确定了农村公路规划与执行绩效评价的内容;在对财政部和交通部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价值-目标-指标和标准的逻辑思路构建了农村公路规划与执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了雷达图分析法在农村公路规划与执行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结合浙江省"乡村康庄工程"绩效评价,论述了相关理论、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余沛
    2008, 27(1): 118-121. 
    摘要 ( )   PDF(260KB) ( )  
    根据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在简要分析了项目的数据和信息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目前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和管理的现实情况,对项目信息的流程、编码、收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和传递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分析和建立了适合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模式,为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工程设计阶段的全面造价管理
    张晓婷, 刘燕
    2008, 27(1): 122-126. 
    摘要 ( )   PDF(353KB) ( )  
    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社会效益广、工期长等特点,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现,造价控制是关键因素之一。其中,设计阶段是决定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采用全面造价管理的技术方法从全过程造价管理、全要素造价管理、全风险造价管理和全团队造价管理等4个方面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提出了建议及措施,以期使工程造价得到更佳的控制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版FIDIC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刘浪, 李海
    2008, 27(1): 127-128. 
    摘要 ( )   PDF(175KB) ( )  
    新版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已经发行,为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应用,就新版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基本情况作简要介绍,以便同行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熵权的Fuzzy法在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佘娜
    2008, 27(1): 129-133. 
    摘要 ( )   PDF(363KB) ( )  
    从业主的角度分析一个实际的工程项目所存在的风险,利用熵权计算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再结合模糊数学方法建立评价模型,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结论,目的不仅是检验该方法的实用性,更为业主在风险管理上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斗笠子河段滩险整治船模通航试验研究
    蔡创
    2008, 27(1): 134-138. 
    摘要 ( )   PDF(363KB) ( )  
    通航小尺度船模技术已成为通航研究中重要的技术手段,长江上游斗笠子滩险是著名的枯水急流滩,在河工模型基础上进行小尺度自航船模试验很有必要.对船模试验情况进行了详细描述,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为斗笠子滩险航道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水位差架空直立式集装箱码头结构型式研究
    王多垠, 田建柱
    2008, 27(1): 139-143. 
    摘要 ( )   PDF(309KB) ( )  
    结合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港口航道水域特点和地形特点,充分考虑长江航运发展、长江上游重庆航运中心的建设等需求,以及码头建设对长江航运通航条件、通航环境安全及行洪能力的影响,对各种适合集装箱装卸的码头结构进行了全面归纳、分析、筛选,提出了在长江上游30 m以上大水位差条件下5种比较适合于集装箱装卸的码头结构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水质水量联合角度评价鉴江流域可用水资源量
    王渺林, 蒲菽洪, 傅华
    2008, 27(1): 144-147. 
    摘要 ( )   PDF(436KB) ( )  
    首先介绍满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水量平衡和污染物质的质量平衡原理,建立单元系统的水量水质模型,依据水质水量资料确定模型参数;然后利用模型推求单元系统的可用水资源量;最后推广应用到河流多区段系统。将该评价方法应用到广东鉴江流域,计算该流域的可用水资源量。结果表明,可用水资源量与水质污染现状、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河道生态需水量等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磷酸铵镁技术中不同沉淀剂脱氮除磷效果比较
    汤琪
    2008, 27(1): 148-151. 
    摘要 ( )   PDF(295KB) ( )  
    探讨了磷酸铵镁法中不同沉淀剂的脱氮除磷效果,比较了氨氮去除率、磷酸盐去除率、残氮量、残磷量,沉淀物质质量和组成,处理液的电导率。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得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较佳的沉淀剂为Na3PO4·12H2O+MgCl2·6H2O和Na3PO4·12H2O+MgSO4·7H2O,处理高浓度磷酸盐废水的较佳的沉淀剂为NH4Cl+MgCl2·6H2O和NH4Cl+MgSO4·7H2O.并对磷酸铵镁沉淀进行了X-衍射光谱和扫描电镜表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人下肢生物力学仿真及腿部仿形器研究现状
    周孔亢, 陈可, 黄俊明, 刘咏萱
    2008, 27(1): 152-156. 
    摘要 ( )   PDF(398KB) ( )  
    基于PCDS(Pedestrian Crash Data Study)数据库,分析了人车相撞事故中各种因素对人体下肢损伤程度、损伤形式的影响,对目前各国关于行人下肢损伤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且比较了目前现有的腿部仿形器以及相关的试验方法,从而为开展行人下肢损伤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限元法的汽车起重机尾架结构改进设计
    陆兆峰, 秦旻, 罗天洪
    2008, 27(1): 157-160. 
    摘要 ( )   PDF(356KB) ( )  
    建立了汽车起重机尾架有限元模型,利用MSC/patran和MSC/nastran软件,对尾架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从而得到尾架上应力较大的区域和应力分布规律,同时对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了对比,二者相当吻合。并以此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行了结构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绝热毛细管流动特性的模拟分析
    张甫仁, 胡启国, 李伟
    2008, 27(1): 161-164. 
    摘要 ( )   PDF(244KB) ( )  
    在绝热毛细管积分近似模型解析解和雍塞状态下压力和流量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绝热毛细管积分模型对其流动特性及其相关参数进行计算的研究方法。通过与相关试验和文献结果的比较分析,证实了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可靠的计算精度和适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ITS共用信息平台的研究
    吴波, 曹守明, 苏日娜
    2008, 27(1): 165-168. 
    摘要 ( )   PDF(316KB) ( )  
    针对目前智能交通各子系统独立应用,存在大量信息孤岛,信息无法充分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共用信息平台在数据交换、数据共享以及数据融合挖掘等方面的功能,提出了一种共用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并着重分析了平台各模块的功能。该共用信息平台在实现智能交通系统各子系统的集成上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陆上空箱调运模糊优化研究
    王斌, 王忠郴
    2008, 27(1): 169-172. 
    摘要 ( )   PDF(269KB) ( )  
    应用模糊规划的方法建立了内陆空箱多式联运调运优化模型,研究多种运输方式下的内陆集装箱空箱调运问题。在调运优化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运输时间和不同运输费用下的成本最低的调运方案.旨在为船公司提供费用最低的内陆空集装箱调运方案,提高船公司的空箱管理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