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07年, 第2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复合材料薄壁杆件非线性扭转分析
    巫祖烈,赵奋,常国强
    2007, 26(6): 1-6. 
    摘要 ( )   PDF(221KB) ( )  
    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影响,建立了在拉、压、弯、扭组合变形下复合材料薄壁杆件理论.重点对杆件进行非线性扭 转分析,由给出的等效本构方程和总势能泛函,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导出了所给问题的平衡控制方程和相应边界条 件.讨论了该方程和边界条件的求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管砼偏心受压构件的徐变分析
    余武军,顾安邦,陈宇峰,李博
    2007, 26(6): 7-9. 
    摘要 ( )   PDF(168KB) ( )  
    钢管砼结构徐变由于物理状况上封闭、干硬性、养生时不浇水,受力上卸载而低于普通砼的徐变,由于徐变导 致的钢管和砼的应力?重分布十分明显而不可忽视,为了有效计算核心砼徐变导致的重分布应力,在推导轴心受压 构件徐变公式的基础上,结合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点,偏安全地考虑最大纤维处的徐变,根据弹性理论及叠 加原理推导了钢管砼构件徐变系数的一般计算公式,并测试了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结构的徐变应变和收缩应变,经 比较,徐变计算比较吻合,验证了理论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管砼拱桥模型构建及自振特性对比分析
    隋严春,肖盛燮,李放,国祥明
    2007, 26(6): 10-14. 
    摘要 ( )   PDF(237KB) ( )  
    以云南省海口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ANSYS软件分别考虑墩底固结和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建立了该桥的两 种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了两种模型的自振特性对比分析;并系统地介绍了两种中承式钢管砼系杆拱桥 简化模型的构建方法,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圆截面钢管砼构件极限弯矩分析
    刘小渝,刘东升
    2007, 26(6): 15-17. 
    摘要 ( )   PDF(159KB) ( )  
    分析了圆截面钢管砼构件在弯曲极限状态下,钢管和砼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两种套箍作用效果;推导了理想塑 性状态下的中和轴位置和极限弯矩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等截面薄壁梯形箱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常国强,巫祖烈,赵奋,管延武
    2007, 26(6): 18-23. 
    摘要 ( )   PDF(225KB) ( )  
    假定箱梁的纵向位移沿横截面满足余弦函数分布,考虑荷载沿横向的作用位置的影响,采用广义变分原理推 导出了等截面梯形箱梁发生对称挠曲时的剪力滞效应表达式,并与三次抛物线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计算 假定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长悬臂钢一砼组合行车道梁的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李立峰,邵旭东
    2007, 26(6): 24-28. 
    摘要 ( )   PDF(282KB) ( )  
    长沙市洪山大桥是一座竖琴式无背索斜塔斜拉桥,主跨跨径206m,主梁为脊骨梁布置形式,两侧挑梁采用 13m超长悬臂钢一砼组合梁结构,纵向间距4m.为了准确把握钢挑梁的受力特性,提出了采用修正的铰接梁法计算 钢挑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推导了详细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予以验证,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 吻合良好;采用压重320kN的方法解决负弯矩区域砼板的开裂问题;综合比较各种规范关于砼收缩徐变的规定;分 析了砼板的裂缝宽度;为大桥设计和类似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彭溪河特大斜拉桥风致颤振分析
    黎曦,涂忠仁,顾安邦
    2007, 26(6): 29-32. 
    摘要 ( )   PDF(265KB) ( )  
    针对风荷载对斜拉桥作用敏感的特点,结合振动型态特性,探讨了风致颤振机理及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以 彭溪河特大斜拉桥为例,考虑结构几何非线性影响,使用大型桥梁专业软件MIDAS,建立了符合动力特点的空间模 型,对成桥、施工危险状态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据此评估了该桥的抗风性能,为大跨斜拉桥抗风设计及动力稳定分 析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HP和模糊理论的斜拉桥稳定性评价
    贺丽丽,肖盛燮,臧登科
    2007, 26(6): 33-37. 
    摘要 ( )   PDF(233KB) ( )  
    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斜拉桥稳定性,工作量大,计算方法复杂,且难以综合考虑稳定性影响因素.运用模糊理论 中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跨径斜拉桥的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全面考虑影响因素,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综合应 用专家评测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较好地量化了全面评估过程.最后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得到斜拉 桥稳定性评判结果,从而可知斜拉桥是否满足稳定性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制梁存放过程中裂缝成因分析
    宰国军,周志祥
    2007, 26(6): 38-42. 
    摘要 ( )   PDF(232KB) ( )  
    针对预制梁存放时开裂的问题,运用力学知识推导公式,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下降不同温度时产生的拉应力大 小,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验证,指出预制梁存放时支承处理不当,温度骤降是导致梁体开裂的原因,并提出 了处理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C连续刚构桥运营阶段箱梁开裂机理及预防措施
    陈宇峰,罗玲,王维红,王运涛,徐君兰
    2007, 26(6): 43-45. 
    摘要 ( )   PDF(212KB) ( )  
    从温度应力、车辆荷载、砼容许主拉应力、砼疲劳、预应力损失等方面,对Pc连续刚构桥在运营阶段出现的腹 板斜裂缝进行了具体分析,结论是:容许主拉应力偏大、温度梯度选择不当、温度荷载及车辆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砼疲 劳效应是箱梁腹板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开裂的措施:设计时选择适当的温度梯度;用防锈涂料对钢 绞线进行防锈处理以防止因孔洞渗水对钢绞线产生的锈蚀;在各跨箱梁腹板的1/4L~3/4L之间的砼用钢纤维砼浇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的成因及对策
    齐东春,张永水,李强
    2007, 26(6): 46-49. 
    摘要 ( )   PDF(214KB) ( )  
    跨中下挠过大是目前国内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主要病害之一.对跨中下挠过大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桥墩墩顶水平位移的计算与分析
    马朝霞,陈思甜,龚尚龙
    2007, 26(6): 50-54. 
    摘要 ( )   PDF(198KB) ( )  
    考虑板式橡胶支座的弹性约束作用、地基弹性变形的影响,用能量法对高桥墩墩顶水平位移进行计算与分析; 算例表明,对具有板式橡胶支座的弹性地基高桥墩的设计计算,支座对高桥墩弹性约束和地基的弹性变位影响不可 忽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湿软土基地段U型槽式结构应用技术
    梁雄,周建庭,杨圣超
    2007, 26(6): 55-59. 
    摘要 ( )   PDF(225KB) ( )  
    以广东佛山市某一U型槽式结构在湿软土基地段应用为背景,介绍该U型槽结构构造及软基处理方式,给出 该工程防排水的设计要点,探讨湿软土地基U型槽结构的计算模型,分析不设置抗拔桩时U型槽结构的受力和变形 特点.实践表明,U型槽式结构对于沿海湿软土基地段是适用的、安全的、经济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简支梁桥上拱度对高速行车舒适性影响研究
    王旭军,钟明全,刘建波,赵奋
    2007, 26(6): 60-63. 
    摘要 ( )   PDF(239KB) ( )  
    中小跨径的PC简支梁桥过度上拱现象经常出现对行车舒适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1/4汽车模型,采用常 量力移动荷载模型模拟桥梁振动,以及半正弦曲线模拟桥梁上拱后所形成的桥面纵坡曲线,分别建立了由桥梁振动 和桥梁上拱引起的车辆振动响应方程,分析比较了以上2种情况对车辆振动的影响.得出桥梁振动相对于上拱度对 车辆振动的影响很小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PSS在拱桥轴线变形观测回归拟合中应用
    徐兮,张义
    2007, 26(6): 64-66. 
    摘要 ( )   PDF(157KB) ( )  
    根据实测获取的桥拱轴线的观测数据,通过应用SPSS程序软件,对桥拱轴线的设计线形进行了拟合,确定了 其有关参数和理论数据,使桥梁及其他建筑物的曲线回归、变形分析和精度评定更规律化简单化和高效率,为旧危 建筑加固维护,新建筑物施工质量评价,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研究进展
    韦良文,张庆贺,孙统立,吴敏慧
    2007, 26(6): 67-72. 
    摘要 ( )   PDF(311KB) ( )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失稳可导致地表沉降过大,从而破坏地表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通过微 观破坏分析模型、塑性极限分析模型及楔形体极限平衡模型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的理论研究现状进行了详述,并 指出了今后应深入研究的几个重点:应考虑水土耦合作用;应考虑开挖面地层的变异性;应考虑掘进参数对开挖面 稳定性的影响;应加强研究进出洞的切口压力控制.分析结果为完善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理论及指导现场实践提供 了有益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隧底隐伏岩溶探测及加固处理措施研究
    阳敦国,李敏
    2007, 26(6): 73-76. 
    摘要 ( )   PDF(221KB) ( )  
    针对宜万铁路16标段三岔口大断面隧道的特殊复杂地质条件:隧底节理裂隙异常发育,溶蚀严重,岩体破碎夹 泥,且有多处不规则岩溶等情况,采用钢花管注浆对隐伏岩溶、溶槽、破碎带进行加固处理,通过注浆钻心取样评定 检查,该段基底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有效避免了雨季施工产生涌水、突泥岩层产状较缓和因岩溶带来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筑设施停车库通道平纵控制指标研究
    潘晓东,詹嘉,滕生强
    2007, 26(6): 77-79. 
    摘要 ( )   PDF(173KB) ( )  
    随着城市基本建设和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对于停车库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城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 了停车库的配建和控制指标.对停车库的净空和弯道加宽控制指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研究,提出了动 态净空的新概念,并得出了动态净空计算方法和弯道宽度的控制指标建议值,提高停车库的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理论的公路沉降预测研究
    柳立峰,姜德义,王庆珍,田静,李林
    2007, 26(6): 80-81. 
    摘要 ( )   PDF(141KB) ( )  
    以工程实测数据为基础,根据灰色理论中的数列预测理论,针对公路建设中路基沉降监测,建立灰色预测模 型.根据预测结果与沉降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了模型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同时讨论了所用灰色预测模型的特 点及其在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旧砼路面加铺沥青层后接缝处的力学模型分析
    罗晓辉,董军,刘海亮
    2007, 26(6): 82-86. 
    摘要 ( )   PDF(246KB) ( )  
    针对目前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的一系列力学问题,从力学模型的角度,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探 索和研究.包括二维简化模型分析、三维模型分析等几个主要部分最后针对二维、三维算法分别应用Fortran90语言 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作了算例分析.所有数值计算结果和Ansys软件仿真结果及现场测试结果基本吻合,从而说明 模型研究方法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对于进一步探索旧砼路面修补技术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填半挖式路基静动力稳定性分析
    蒋鑫,邱延峻,凌建明
    2007, 26(6): 87-91. 
    摘要 ( )   PDF(256KB) ( )  
    足够的稳定性是半填半挖式路基设计的前提.针对填挖结合部存有软弱夹层的横向半填半挖式路基,基于 FLAC/SLOPE软件平台,运用强度折减法,探讨了潜在滑动面性态随软弱夹层与地基黏聚力之比值增加而演化的全 过程;基于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法FLAC3D软件平台,分析了同时受横向、竖向地震荷载作用的半填半挖式 路基地震动力响应及稳定性.得出结论.半填半挖式路基必须高度重视填挖结合部的良好处理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滑 动失稳,地震将对半填半挖式路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uperpave技术的沥青路面再生研究
    周志坚,肖飞鹏
    2007, 26(6): 92-95. 
    摘要 ( )   PDF(249KB) ( )  
    废旧沥青路面再生是沥青路面修建的新技术,它不仅节约资源、减少道路修建成本,而且改善相关环境.然而, 这些材料在Superpave设计规范中没有详细的说明,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废旧沥青混合料是否能够在Superpave设 计中使用.通过使用Superpave技术对沥青再生混合料进行的试验,表明掺配废旧沥青混合料能减少新的沥青含量, 增加沥青砼间接拉伸强度.同时,掺配废旧料的沥青再生砼也在增强沥青路面的车辙抵抗性能、沥青砼间接回弹模 量和影响疲劳寿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围压对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影响
    赵延庆,叶勤,文健
    2007, 26(6): 96-99. 
    摘要 ( )   PDF(160KB) ( )  
    沥青混合料在路面结构中承受三维应力状态,所以有必要了解其力学性质随围压的变化情况.对改性沥青su— perpave20和普通沥青Superpave25两种混合料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围压和不同频率条件下进行了三轴动态模量试 验,分析了各种条件下围压对动态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荷载频率的降低,NE,对动态模量的影响 越来越显著.当温度<15℃时,围压对动态模量的影响很小,但在55℃时,Superpave20和Superpave25混合料在250kPa 围压时的动态模量可达无围压时的4.7倍和l8倍,表明在进行沥青路面结构分析时很有必要考虑围压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沥青混合料温度离析对路面性能的影响
    郑晓光,丛林,郭忠印
    2007, 26(6): 100-104. 
    摘要 ( )   PDF(275KB) ( )  
    通过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分析现场温度变化规律,温度与沥青混合料密度、空隙率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温度 离析是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温度离析严重的区域密度小,空隙率大,容易导致路面出现水损害和疲劳破坏, 红外线温度记录仪与具有金属探针的插入式温度计结合使用,可以比较全面地分析路面温度特性,控制施工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级配对OGFC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黄刚,何兆益
    2007, 26(6): 105-109. 
    摘要 ( )   PDF(218KB) ( )  
    不同级配决定了沥青混合料的结构组成,进而影响混合料的性能.以OGFC一13矿料级配作为研究对象,在规范 级配范围内选择典型级配,对整个OGFC矿料级配走向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不同级配走向对混合料技术指标和路 用性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提出了满足OGFC混合料技术要求的合理级配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沥青混合料试验性能研究
    孟岩,梅迎军,李志勇,陆跃飞
    2007, 26(6): 110-114. 
    摘要 ( )   PDF(248KB) ( )  
    在AC、SMA、OGFC3种级配形式的沥青混合料中分别掺加国产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和木质素纤维。测定纤 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包括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性、渗水性和抗滑性能,分析了 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机理.与无纤维沥青混合料试验结果进行对比,3种纤维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都有 不同程度的提高,聚酯纤维与聚丙烯腈纤维的综合改善性能优于木质素纤维.通过车辙试验。确定了聚酯纤维满足 不同交通量下的设计用量.技术经济分析表明,纤维沥青混合料经济效益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砂砾石材料回弹模量试验方法研究
    陈文杰,梁乃兴
    2007, 26(6): 115-118. 
    摘要 ( )   PDF(241KB) ( )  
    针对砂砾石颗粒粒径大、与<公路土工试验规程》回弹模量试验不适用的问题,在试验仪器和方法上作了一定 的改进,以使测试的砂砾石材料回弹模量更接近实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分形维数与相空间重构预测
    李建章,朱顺应
    2007, 26(6): 119-122. 
    摘要 ( )   PDF(197KB) ( )  
    对成渝高速公路短时交通流通过计算不同时间尺度下Hurst指数而等到其相应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时间间 隔越短的交通流,其分形维数越大,结构越复杂.由于时间问隔越短的交通流随机性大和复杂的结构.所以预测也就 越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相空间重构和移动平均相结合的预测方法——移动平均最近邻域法,从理论与实际数 据两方面分析和验证了该方法对短时交通流预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反射波初至时刻判断中的信号对比法
    许年春,石东虹,张秋
    2007, 26(6): 123-126. 
    摘要 ( )   PDF(188KB) ( )  
    在地表波动测试中,若不考虑上部岩层不均匀性,与发射点距离相等的测点上测得的振动信号理应吻合,而当 某测点最先有节理面反射纵波传播至时,其振动信号就与其它测点振动信号发生偏离,故可通过信号对比判断出该 测点处节理反射波初至时刻,该方法应用于实测信号,判断出的节理反射波初至时刻误差<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宽浅变迁河流动床模型验证 ——以呼图壁河模型为例
    杨胜发,胡江,金炜
    2007, 26(6): 127-132. 
    摘要 ( )   PDF(293KB) ( )  
    以呼图壁河动床模型验证为例,分析“自相似”动床模型验证中涉及到的模型砂选取、试验加砂控制、模型验 证指标的确定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呼图壁河动床模型与原型河段的水面线、河床变迁范围、典型断面的冲淤深度 比较,模型结果和实际基本一致,说明呼图壁河动床模型设计和模型布置合理,同时为新疆宽浅变迁河流的动床模 型设计和验证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汉天兴 洲洲头整治工程效果分析
    徐芳,岳红艳,邓金运
    2007, 26(6): 133-136. 
    摘要 ( )   PDF(217KB) ( )  
    为了遏制武汉市天兴洲洲头和右缘持续崩退,促使天兴洲微弯分汉河道内的天兴洲大桥桥区河段河势稳定及 航运安全,武汉市天兴洲洲头实施守护工程.根据历年河道实测资料,在分析工程实施前后工程河段的近期河道演 变和预测三峡水库运用后工程河段来水来沙和冲淤变化趋势的基础上,综合论证了天兴洲洲头整治工程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装箱码头桥吊结构特性的模态分析
    田建柱,王多垠,周世良
    2007, 26(6): 137-140. 
    摘要 ( )   PDF(163KB) ( )  
    振动是结构经常面对的问题之一,因此了解结构本身具有的刚度特性即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将避免在使 用中因共振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谓的模态分析就是确定设计结构的振动特性,得到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 对复杂结构进行准确的模态分析将对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以及结构动态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 依据.用有限元法对关累码头桥吊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1O阶模态,并挑选出关键模态,分析了其对结构的影 响,最后结合该码头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其基本工况下的振动安全性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方法在鉴江流域的应用
    王渺林,蒲菽洪,傅华
    2007, 26(6): 141-144. 
    摘要 ( )   PDF(209KB) ( )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为了摸清流域水资源总量中不同水质的水量变化与 分布情况,需要建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联合评价的体系与方法.以鉴江流域为例,给出地表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 评价的两种方法和结果.分析讨论了方法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灰色系统理论在过坝运量预测中的应用
    李唯唯,赵健
    2007, 26(6): 145-147. 
    摘要 ( )   PDF(142KB) ( )  
    为了解决复杂的过坝客货运量预测问题,基于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过坝运量预测建立灰色模 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乌江银盘枢纽过坝运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过坝运量进行预测是可行 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渝两地高速公路客运经营策略研究
    唐热情,黄伟宏,郭良久
    2007, 26(6): 148-152. 
    摘要 ( )   PDF(295KB) ( )  
    成都与重庆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两个特大城市,经济联系非常密切,长期以来,一直由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 输方式共同承担着两地的旅客运输任务,竞争非常激烈.遂渝准高速铁路通车后,再度掀起了成渝两地间客运的激 烈竞争,铁路运输“安全、舒适、运价低”的优势给高速公路与民航客运带来了巨大压力.回顾了成渝两地间三种运输 方式的客运竞争历史,分析了未来两地间旅客运输的竞争局势,采用SWOT分析法研究了高速公路客运在特定竞争 环境下的经营战略问题,提出应及时实施战略转移,并相应提出了六项具体的防御性竞争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QY16汽车起重机回转台有限元分析
    朱福根
    2007, 26(6): 153-155. 
    摘要 ( )   PDF(139KB) ( )  
    详细分析了QY16汽车起重机回转台在实际应用中的受力情况,建立了回转台受力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方法分 析计算了三种典型工况下回转台的刚度和强度.通过分析受力最恶劣的工况一,证明该型号的回转台的设计基本上 满足要求.最后,给出了进一步改进回转台设计的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车电控系统故障监测与自诊断
    陈锋,丁养燕,黄建
    2007, 26(6): 156-161. 
    摘要 ( )   PDF(256KB) ( )  
    针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自诊断设计中的基本问题,讨论了电控系统的3个主要部分一传感器、执行器和电 控单元的故障监测和自诊断的一些实用技术和方法,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些设计思路,对提高汽 车电控系统的自诊断性能提供了有益的技术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神经网络的混沌时序数据失真检测方法研究
    王兴家,汪晓惠,赵超
    2007, 26(6): 162-165. 
    摘要 ( )   PDF(181KB) ( )  
    介绍了时序数据的混沌识别方法,并根据混沌时序数据的可预测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混沌时序数 据失真检测方法.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能准确地检测出混沌时序数据的失真点,并将其还原.该方法既是检测过程 同时也是修复的过程,在数据处理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