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08年, 第2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竖向预应力筋对连续刚构桥受力影响分析
    陈妍如, 周水兴, 陈湛荣
    2008, 27(2): 173-176,184. 
    摘要 ( )   PDF(363KB) ( )  
    竖向预应力筋在连续刚构桥中主要起控制腹板主拉应力的作用,根据现行规范分析了不同长度竖向预应力筋的损失比例,提出了减小竖向预应力损失的几种措施;针对目前设计中采用的滞后张拉竖向预应力筋的方法,开展了3种滞后张拉竖向预应力筋方式对连续刚构桥受力的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竖向预应力合理张拉时间的建议;建立了箱梁腹板的细部有限元模型,详细地分析了腹板在单根竖向预应力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和腹板上缘出现拉应力的原因,据此提出避免上缘拉应力出现的构造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混凝土混合拱桥接头应力传递规律研究
    姚国文, 周端明, 周志祥
    2008, 27(2): 177-180,220. 
    摘要 ( )   PDF(410KB) ( )  
    钢、混凝土有效结合并共同受力的可靠性特别重要,作为钢-混凝土混合拱桥的关键构造,接头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施工安全与使用性能。通过有限元仿真比较分析了3种钢-混凝土接头设计方案的应力分布,研究了应力在钢箱-混合接头-混凝土箱区段的传递规律。结果表明:在钢-混凝土接头中增加加劲肋数量及加大混凝土箱末端横截面积、承压板面积,可以逐级、有效地把钢箱高应力状态向混凝土箱低应力状态传递、分散,从而降低钢-混凝土接头局部区域的应力集中程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小跨径斜拉桥索力优化的“二阶段法”
    陈湛荣, 刘琪, 周水兴
    2008, 27(2): 181-184. 
    摘要 ( )   PDF(271KB) ( )  
    以影响矩阵理论为基础,以有约束优化法及正装分析法为核心,提出中小跨径斜拉桥索力优化"二阶段法",并结合算例加以验证.该方法省去倒装分析过程,可以快速求出合理成桥与施工索力,对中小跨径斜拉桥成桥及施工阶段分析的索力优化计算具有实用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最小二乘拟合法计算桥涵设计流量的改进
    彭李立, 邹毅松, 车竞
    2008, 27(2): 185-187,212. 
    摘要 ( )   PDF(311KB) ( )  
    目前桥涵水文计算主要采用经验统计法,它是以皮尔逊Ⅲ型曲线作为理论频率曲线来进行的适线计算。该法存在反复试算、手工绘制理论曲线和经验频率曲线点等缺点。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提高计算效率,有人提出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来进行计算。针对常用的以幂函数为基函数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用双曲函数作为基函数来改进,进一步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和效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限元-神经网络-Monte-Carlo的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
    许永江, 邢兵, 吴进良
    2008, 27(2): 188-190,216. 
    摘要 ( )   PDF(330KB) ( )  
    针对以往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的不足,根据结构可靠度理论,引入神经网络理论和Monte-Carlo理论,结合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提出基于有限元-神经网络-Monte-Carlo的结构可靠度计算方法;首先,建立结构有限元法分析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得到相应的结构响应量;然后,用得到的作用效应和结构响应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高度非线性映射关系的结构作用效应-结构响应模型;利用神经网络随机产生足够多的结构响应值;最后,用Monte-Carlo法计算结构的可靠度。该方法充分发挥了各方法的优点,相互弥补了不足,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为结构可靠度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行规范桥梁气动导纳理论局限性的分析
    诸葛萍, 卢彭真
    2008, 27(2): 191-194. 
    摘要 ( )   PDF(320KB) ( )  
    为准确描述气动导纳对抖振的影响,针对我国现行规范气动导纳函数局限性的问题.通过对气动导纳函数的全面理论分析,提出了影响气动导纳的各种因素;并通过编程计算实例和风洞试验证明了现行气动导纳函数的局限性,指出了需要一个完整的气动导纳理论体系。研究结果为较好把握桥梁抖振的理论分析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跨度桥梁施工力学理论及其应用
    罗玲, 曹淑上, 况建
    2008, 27(2): 195-199. 
    摘要 ( )   PDF(369KB) ( )  
    施工力学是工程力学的拓展,主要研究结构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力学表现及其特点.桥梁施工力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大跨度桥梁施工控制的理论依据.桥梁施工力学理论成果主要有:主梁恒载内力计算的叠加算法、挠度计算的叠加算法及挠度与内力不匹配现象、混凝土徐变作用计算、有效预应力作用计算、结构最不利状态的确定及其结构安全性校核、施工过程中温度效应及混凝土早期应力计算、合理施工次序及施工方法的选择等7个方面。以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为例,介绍了其应用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组合截面内力分配的拱桥加固内力计算方法
    黄海东, 向中富, 刘剑锋, 林晓锋
    2008, 27(2): 200-203,247. 
    摘要 ( )   PDF(344KB) ( )  
    增大截面法是加固拱式桥的常用方法,加固后的新、老拱圈截面在受力性能上属于"二次受力叠合结构",从平截面假定出发,推导了组合截面内力分配公式,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某桥加固内力计算中,对于同类型桥梁的加固设计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式拱桥加固与保护设计
    郭瑞东, 曾德荣, 李杰
    2008, 27(2): 204-207. 
    摘要 ( )   PDF(291KB) ( )  
    以重庆市石柱县过蛟龙古拱桥与现代新拱桥迭合而成的复式拱桥的加固与保护设计为例,通过现场病害调查、合理计算模型的探讨找出病害所在及病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桥梁加固与保护所采取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桥梁改造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白洪涛, 王福敏
    2008, 27(2): 208-212. 
    摘要 ( )   PDF(396KB) ( )  
    运用技术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基础上,对既有公路桥梁的加固与重建在其寿命周期内可能产生的各项费用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给出了一个方案比选模型;最后举一个简单算例来说明方案比选过程,以期能够为既有公路桥梁改造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一点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谈桥梁与城市景观
    陈正斌
    2008, 27(2): 213-216. 
    摘要 ( )   PDF(362KB) ( )  
    阐述桥梁与城市景观的关系,针对当前的桥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视觉艺术角度塑造城市桥梁的观点。对桥梁设计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隧道通风需风量计算中车密度系数的讨论
    韩星, 张翛, 张旭
    2008, 27(2): 217-220. 
    摘要 ( )   PDF(275KB) ( )  
    对《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中的车密度系数进行讨论,推导了不同情况下,机动车在隧道内行驶路程的表达式;证明了一定交通量下的机动车在隧道内行驶路程与车密度无关,即交通量一定时公路隧道通风需风量与车密度与无关。又讨论了交通量与车速的关系,指出车密度系数实际上是对不同速度交通量的修正,所以此系数的意义和取值需要重新考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rigin软件在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常彬彬, 刘山洪, 韩健
    2008, 27(2): 221-224. 
    摘要 ( )   PDF(353KB) ( )  
    介绍Origin软件的基本功能及其应用。利用Origin软件实现了对量测数据的绘图、非线性拟合等处理,获得可靠的参数及直观的图形。以石龙山隧道施工监控中量测数据处理的实例,并据此指导了隧道的开挖作业和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冲隧道进口段开挖方法的优化分析
    范小伟, 徐林生
    2008, 27(2): 225-227,289. 
    摘要 ( )   PDF(299KB) ( )  
    根据隧址区工程地质特征,建立了长冲隧道进口段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台阶分部法和CD工法开挖隧道的过程,通过对围岩的位移和应力特征、屈服接近度和支护结构受力特征的分析,从施工工序和施工力学角度对两种开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设计推荐采用的CD工法较台阶分部法没有明显的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裸洞隧道病害形成耦合机理分析
    李明, 陈洪凯, 叶四桥
    2008, 27(2): 228-231. 
    摘要 ( )   PDF(318KB) ( )  
    裸洞隧道病害的产生主要是地下应力场在损伤、渗流、温度等因素的耦合作用下形成的,是非常复杂的非线性耦合过程。从裸洞隧道开挖后的弹塑性应力场出发,使用Bui损伤模型与地下水渗流场组成的激励-反应耦合系统加以研究病害形成的耦合机理。结果表明,裸洞隧道病害明显产生是损伤和渗流耦合强度因子在0.5左右产生的,随着隧道围岩裂隙的扩展和损伤程度的加剧,围岩塑性区半径随水压力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加速隧道病害的产生,这为探明裸洞隧道病害形成机理研究、治理与防护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弯沉盆惰性点理论研究
    阳恩慧, 邱延峻, 蒋鑫
    2008, 27(2): 232-235,267. 
    摘要 ( )   PDF(367KB) ( )  
    采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分别计算静载和动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FWD理论弯沉盆,寻找理论弯沉盆中的惰性点,并与基于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回归公式得到的惰性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路面结构的动、静荷载反应有明显的差别.如忽略动荷载和底基层的影响,则反算结果误差很大,不能满足工程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虚应变分析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质
    赵延庆, 黄大喜, 潘有强
    2008, 27(2): 236-239. 
    摘要 ( )   PDF(262KB) ( )  
    沥青混合料是典型的粘弹性材料之一,其行为特性较为复杂,利用虚应变则可以简化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分析过程。对Superpave13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条件下的复数模量试验,并将试验结果转化为沥青混合料松弛模量的Prony系列表达式;分别进行了半正弦荷载试验和恒应变压缩试验,利用松弛模量计算了虚应变,并对采用虚应变的沥青混合料粘弹性本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虚应变可以消除粘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滞后效应和对荷载作用速度或时间的依赖性,而且应力-虚应变呈线性关系,从而可以利用广义弹性-粘弹性对应原理对混合料的行为特性进行分析,达到简化粘弹性分析的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路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增韧试验及机理研究
    何兆益, 张政国, 王国伟
    2008, 27(2): 240-243,282. 
    摘要 ( )   PDF(360KB) ( )  
    参照ASTM C 1018韧度指数法,选用极值点作为特征点,对路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进行试验,对比不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不同强度混凝土的增韧效果,得出了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为4 kg/m3,且对低强度混凝土的增韧效果好于高强度混凝土的结论。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阻裂增韧的作用机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纤维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张远航, 吴国雄, 孟巧娟
    2008, 27(2): 244-247. 
    摘要 ( )   PDF(310KB) ( )  
    通过采用传统的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的水稳定性试验发现,这两种方法并不能有效的评价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设计了真空饱水冻融循环飞散试验,以飞散损失和飞散损失速率两项指标综合评价纤维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能更好的模拟路面实际情况,并能更有效可靠的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HP-FUZZY在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选址中的应用
    周福胜, 肖盛燮
    2008, 27(2): 248-251. 
    摘要 ( )   PDF(292KB) ( )  
    在综合分析影响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选址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选址的模糊评价方法。首先选取了7项评价指标,建立这些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模糊综合评价的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AHP-FUZZY评价方法在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选址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王瑞燕, 田文玉, 熊出华
    2008, 27(2): 252-254. 
    摘要 ( )   PDF(216KB) ( )  
    结合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研究,应用数值分析方法回归得到了高性能混凝土28 d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胶凝材料比例、水泥强度、胶水比的多元线性关系,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设计提供了参数计算的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探讨
    赵世航, 许锡宾
    2008, 27(2): 255-258. 
    摘要 ( )   PDF(290KB) ( )  
    针对规范中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提出了用灰色预测系统理论对嵌岩桩单桩承载力的预测。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桩基工程GM(1,1)模型,结合桩基试桩实践,所得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较好,经过精度检验,证明精度较高,为桩基工程承载力预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理论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饱和填土Rankine被动土压力计算
    王俊杰, 柴贺军
    2008, 27(2): 259-263,275. 
    摘要 ( )   PDF(376KB) ( )  
    从理论上分析了饱和填土分别处于无渗流和稳定渗流状态时Rankine被动土压力的计算问题。对填土面无超载的情况,当填土中存在稳定渗流时,挡墙仅受被动土压力作用,其大小取填土饱和重度计算;当饱和填土中无渗流时,挡墙同时受被动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土压力取填土浮重度计算。对填土面作用均布荷载情况,当墙背为排水边界时,除荷载作用瞬间外,挡墙仅受被动土压力作用;当填土底面为排水边界时,只有当荷载在墙背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应力完全消散后,挡墙才仅受被动土压力作用。在超静孔隙水应力完全消散前,挡墙同时受被动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其大小和分布随固结度的不同而异;当填土中无渗流时,挡墙同时受被动土压力和水压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防治对策探讨
    王庆珍, 李田生, 甘林坤
    2008, 27(2): 264-267. 
    摘要 ( )   PDF(346KB) ( )  
    山区沿河公路路基水毁是公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和危害巨大的特点不但严重影响交通运输的营运与安全,而且也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通过分析一些常见的公路水毁类型和机理,提出公路水毁防治的一些对策,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防护措施的运用效果,为公路养护管理部门提供技术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峡工程建设后重庆境内泥石流形成机理及发育趋势
    左科, 张奇, 曹文, 李峰, 张颖
    2008, 27(2): 268-271. 
    摘要 ( )   PDF(354KB) ( )  
    基于对重庆境内泥石流发育的宏观地质环境较系统地分析,认为重庆境内具备发生大型及特大型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根据土体吸水强度衰减规律并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重庆境内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为工程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运用专家系统方法对重庆境内泥石流的发育趋势进行了分区,分区方案对境内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站偏移对变形监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岳仁宾, 熊先才, 雷小华, 赵建赟, 陈伟民
    2008, 27(2): 272-275. 
    摘要 ( )   PDF(278KB) ( )  
    在使用全站仪对大型建筑结构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时,受建筑结构、地形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某些测站点不得不布置在变形区内。在实时监测过程中,当变形区内测站点发生偏移时,该点的设站数据仍然是偏移之前的,这必然对监测数据的精度造成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导出测点偏移对监测数据影响的定量公式,并对该不利影响给予实时改正。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动态实时监测系统中,这种方法可完全消除测站点不稳定带来的误差,并且简单易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平面交叉口合理间距研究
    张兰芳, 方守恩
    2008, 27(2): 276-278,285. 
    摘要 ( )   PDF(308KB) ( )  
    以分析影响公路平面交叉口间距的关键因素为切入点,用理论分析和试验观测的方法来分析交叉口功能区和平稳运行区长度,并采用交通仿真手段分析延误、交通量、信号周期、绿信比和饱和度对交叉口间距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公路无信号交叉口和信号交叉口合理的最小间距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工计数法应用于城市区域性路网交通量统计
    黄华华, 张学进
    2008, 27(2): 279-282. 
    摘要 ( )   PDF(253KB) ( )  
    介绍了运用人工计数方法来统计区域性路网的交通量大小,对重庆市两路口区域路网进行了交通量统计和数据处理;并通过数据进行分析,掌握了两路口区域的交通流量特点。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交通均衡理论的城市干道网改扩建布局规划模型
    刘以舟, 焦海贤, 胡迎鹏
    2008, 27(2): 283-285. 
    摘要 ( )   PDF(225KB) ( )  
    针对城市主干道网构建虚拟交叉点和虚拟路网,采用虚拟路网OD迭代反推技术,获得各虚拟节点间的现状出行量;利用交通均衡模型对其均衡配流,获得虚拟路网各单元的均衡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干道网存在的布局结构缺陷,给出系统改扩建优化方案。为城市干道网改扩建布局规划方案的宏观一体化优化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度预测的BP网络法
    任其亮, 李淑庆
    2008, 27(2): 286-289. 
    摘要 ( )   PDF(321KB) ( )  
    对大型规划项目进行交通影响分析越来越受到交通工程专家和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重视,如何科学预测项目建成后对周围路网的交通影响是交通影响分析的核心。根据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三层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以重庆南岸体育中心为例,说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上游铜鼓滩航道整治数值模型研究
    赵志舟, 周华君, 杨胜发
    2008, 27(2): 290-292. 
    摘要 ( )   PDF(217KB) ( )  
    铜鼓滩为长江上游枯期重点维护的卵石浅险滩。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和平面二维数值模型计算,阐述了滩段的碍航成因,研究表明左槽方案水流条件较好,但对河势的改变相对较大,新开航槽的稳定性较差;右槽整治方案工程投资少、对河势的影响相对较小,基本满足航道要求,选择右槽整治推荐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比降卵砾石河流定床阻力试验研究
    杨胜发, 胡江, 王兴奎
    2008, 27(2): 293-297. 
    摘要 ( )   PDF(341KB) ( )  
    在1 m宽变坡水槽内,采用乒乓球模拟密排卵砾石的流速分布试验和天然卵砾石起动试验两种方法进行定床阻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①起动试验数据确定的定床阻力符合谢才-曼宁公式,得出的阻力系数基本符合Colebrook(1938)公式的变化规律,但比Colebrook(1938)公式的计算值稍小;②乒乓球模拟密排卵砾石流速分布试验表明在床面粗糙范围内,当h/Ks>2,其垂线流速分布符合对数规律;③比较流速起动试验数据和流速分布试验数据确定的定床阻力,尽管试验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装箱码头桥吊结构特征的有限元分析
    田建柱, 王多垠, 周世良
    2008, 27(2): 298-301. 
    摘要 ( )   PDF(378KB) ( )  
    有限元法是结构分析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介绍了利用有限元法对集装箱码头桥吊结构进行计算分析的过程。采用空间壳单元、四面体实体单元、等截面梁单元按空间结构建模分别对各控制工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和比较,并以此为依据,找出了当前结构的控制工况、控制应力及控制位移,验证了设计的合理可靠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色模型和指数平滑法的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施泽军, 李凯
    2008, 27(2): 302-304,332. 
    摘要 ( )   PDF(294KB) ( )  
    提出了在灰色模型GM(1,1)和三次指数平滑法基础上的组合预测方法。集装箱吞吐体系是一个灰色系统,因此可以通过灰色系统进行建模并预测其吞吐量,通过对宁波港历年集装箱吞吐量的观察,发现其吞吐量呈持续的曲线增长趋势,因此考虑采用三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在灰色GM(1,1)和三次指数平滑法的基础上采用了加权组合预测的方法,对宁波港今后几年的集装箱吞吐量进行了预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怀沙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化学特征与地下水资源保护
    刘相超, 宋献方, 夏军, 于静洁, 杨聪
    2008, 27(2): 305-309. 
    摘要 ( )   PDF(436KB) ( )  
    对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怀沙河流域进行现场调查并对泉水、河水和井水采样进行水化学组成测定;阐明了流域内沿河道不同部位的泉水、河水和井水的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为实现区域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控电动式4W S系统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
    张慧萍, 杨志刚
    2008, 27(2): 310-312,316. 
    摘要 ( )   PDF(310KB) ( )  
    介绍了电控电动式四轮转向(4W S)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四轮转向系统的转向电机、整车驱动电机,以及传感器的选取做了较详细的介绍分析。在研究现有4W S电控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助力转向条件下前、后轮分别由电机驱动,同时由电控单元(ECU)监测控制的四轮转向技术。对未来四轮转向电控技术和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层次分析与灰关联分析的公路货运市场细分方法
    唐秋生, 张洋, 李萍
    2008, 27(2): 313-316. 
    摘要 ( )   PDF(299KB) ( )  
    给出了用层次分析与灰关联分析结合的方法对公路货运市场进行细分的算法,通过案例实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从而为公路货运企业科学决策和进行目标市场营销提供依据;并针对不同的公路货运细分市场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简易制备6位溴单取代1,1'-联-2-萘酚的方法
    袁小亚
    2008, 27(2): 317-319. 
    摘要 ( )   PDF(239KB) ( )  
    利用引入的强吸电子基团钝化萘环而控制单溴代反应后再脱去该强吸电子基团的方法,制备了(R)和(S)构型的6位溴单取代1,1'-联-2-萘酚,其对映体纯度高达99% ee。该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单、产物光学纯度高等优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信息不对称下两极供应链的合作机制
    侯彩霞, 洪卫
    2008, 27(2): 320-323,326. 
    摘要 ( )   PDF(408KB) ( )  
    研究由一个供应商和多个销售商的两极供应链系统。首先分析在需求信息和存贮费信息对称情况下单供应商和多个销售商合作的激励机制模型,进一步探讨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促进供应链成员有效合作的激励机制,并使各供应链成员能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收益最大,同时实现各供应链成员的共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灰关联分析在评估投标公司综合实力中的应用
    王浩, 张晓婷
    2008, 27(2): 324-326. 
    摘要 ( )   PDF(214KB) ( )  
    在权衡开办费、合同违约率等评价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灰色系统理论,通过灰关联分析,构造灰靶决策模型,对各投标公司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协助业主优选投标公司承接工程,避免传统评标工作只有少数专家参加、评标的每一项打分都体现专家个人的意见、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或是只依靠单一指标(最低标)进行选择的片面性,提高了决策的精确性和客观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二叉排序树的约束Delaunay三角网局部调整算法
    熊斌, 蒲浩, 宋占峰
    2008, 27(2): 327-332. 
    摘要 ( )   PDF(460KB) ( )  
    在两步法构建约束Delaunay三角网过程中,向现有三角网中嵌入约束边时需要进行三角网的局部调整,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对影响域进行重新剖分的二叉排序树算法。使用该算法在向三角网内嵌入约束边时,只需以影响域边界点在边界数组中的序号来构造一棵二叉排序树即可完成对影响域的剖分,并且可以利用生成的二叉树中各节点之间的关系迅速重构三角形之间的拓扑关系从而完成一次调整,该算法使用递归思想,简洁而高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义Kantorovich不等式的范数改进及其统计应用
    董志清
    2008, 27(2): 333-334. 
    摘要 ( )   PDF(116KB) ( )  
    对于广义Kantorovich不等式,选用适当的矩阵度量并给出相应的界,可以应用在线性模型的参数估计的相对效率问题上。用谱范数作为度量工具,给出广义Kantorovich不等式的的上界改进,并将其应用在线性模型中最小二乘估计的相对效率问题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