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13年, 第3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3-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自锚式斜拉桥的极限跨径研究(II)
    张杨永
    2013, 32(3): 369-37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01
    摘要 ( )   PDF(459KB) ( )  
    从结构变形、压屈稳定性、风动稳定性等角度探讨了当前材料水平和施工水平下全自锚斜拉桥结构体系的极 限跨径。研究表明:控制斜拉桥设计的工况首先是横向极限静阵风作用,其次才是活载作用,设计中首先要解决主 梁的侧向刚度问题;当前条件下建设一座主跨1500m左右的自锚式斜拉桥是初步可行的。通过极限跨径分析,提 出了进一步增大斜拉桥跨径的技术措施,可供超大跨度斜拉桥概念设计时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无应力索长及几何线形控制
    谢明志,卜一之,魏然,李少鹏
    2013, 32(3): 374-37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02
    摘要 ( )   PDF(707KB) ( )  
    针对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期结构受力特点及制造加工和安装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几何控制理论, 以主跨926m的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研究斜拉索无应力长度及主梁几何线形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以理想成 桥线形索力为目标,通过对制造及安装阶段全过程无应力状态量的调整,安装阶段将无应力线形无应力索长的控 制转换成夹角引伸量的控制,该方法易规避不良施工效应施工误差,高效快捷精度高,同时能降低环境带来的不 良影响施工实践表明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吻合很好,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子模型法的斜拉桥塔梁墩固结段局部分析
    宋军,周建庭,陈增顺
    2013, 32(3): 379-38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03
    摘要 ( )   PDF(809KB) ( )  
    在对大跨径斜拉桥整体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子模型法对斜拉桥塔梁墩固结位置进行了有限元结构,受力分析,计算了4种不同工况下结构的应力应变状态研究表明:子模型法可以更为精确有效地计算斜拉桥塔梁墩固结处的应力分布情况,计算结果可作为大跨径斜拉桥塔梁墩固结处局部设计和施工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界面材料参数和层间状态对钢桥面铺装体系 受力的影响
    赵朝华,韩绪,李亚
    2013, 32(3): 385-38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04
    摘要 ( )   PDF(447KB) ( )  
    借助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界面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界面层厚度变化对铺装体系受力的影响及不同层间 接触状态下钢桥面铺装体系受力规律,论证了钢桥面铺装中界面黏结的重要性,对于界面层材料设计和施工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框架式钢管混凝土桥墩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
    常山 ,朱东生 ,何发礼
    2013, 32(3): 389-39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05
    摘要 ( )   PDF(568KB) ( )  
    以框架式钢管混凝土桥墩及钢筋混凝土空心薄壁墩为研究对象,采用纤维单元建立了框架式钢管混凝土桥墩 及钢筋混凝土空心薄壁墩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输入3条地震波,计算得到了框架式钢管混凝土桥墩与钢筋混凝 土空心薄壁墩的线性及非线性地震时程响应,比较了不同类型桥墩地震响应的差异,讨论了框架式钢管混凝土桥墩 的地震反应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盐冻条件下矩形氯丁橡胶支座受压性能试验
    沈小俊 ,陈伯奎 ,高飞 ,谢应爽 ,郑怡 ,马良
    2013, 32(3): 396-39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06
    摘要 ( )   PDF(707KB) ( )  
    为了研究矩形氯丁橡胶支座在盐冻条件下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变化,将矩形氯丁橡胶支座分别进行20,40, 60,80d盐冻处理,并采用压力试验机对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研究盐冻对矩形氯丁橡胶支座的承载力极限抗压强 度竖向刚度抗压弹性模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盐冻条件下,矩形氯丁橡胶支座更易发生脆性破坏,弹性阶 段缩短,发生钢板外露裂缝层状破坏等现象更严重;承载力极限抗压强度竖向刚度抗压弹性模量随盐冻程度 的加深而逐渐降低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得到盐冻条件下矩形氯丁橡胶支座50a抗压强度及抗 压弹性模量衰减曲线和衰减模型,统计分析表明衰减曲线和衰减模型符合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跨径铁路拱辅梁桥健康监测研究
    满建琳,张永水,桂成中
    2013, 32(3): 400-40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07
    摘要 ( )   PDF(495KB) ( )  
    以新建兰渝铁路广元嘉陵江双线特大桥为例,根据大跨径铁路桥拱辅梁桥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当前铁路桥梁 结构健康监测的现状和不足通过对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以影响铁路桥梁结构响应 的动静力参数为依据,对铁路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的选型和布设方面进行了设计和优化,并给出了该桥健 康监测系统传感器优化组合的算例,为同类型的大跨径铁路拱辅梁桥的健康监测设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路面坡度对水膜厚度的影响分析
    张理,张卓
    2013, 32(3): 404-40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08
    摘要 ( )   PDF(372KB) ( )  
    利用满宁公式,推导出水膜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水膜厚度公式,分别求出水膜厚度关于横坡和纵坡的偏导 函数根据所得偏导函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关于横坡坡度的偏导函数小于0恒成立,即水膜厚度随着横坡坡度 的增大而减小;关于纵坡坡度的偏导函数大于0恒成立,即水膜厚度随着纵坡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横坡与纵坡坡度 的偏导函数绝对值之间的比值大于22,即横坡坡度对水膜厚度的影响要大于纵坡坡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薄层沥青路面摊铺工艺中的抗离析研究
    李朋伟,魏亚,钟黎
    2013, 32(3): 407-40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09
    摘要 ( )   PDF(209KB) ( )  
    通过分析超薄层摊铺工艺,论述了超薄层摊铺机施工工艺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对沥青路面罩面层的特殊要求, 提出了在施工过程中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压实和机械结构的改进措施,从而减轻了混合料的离析现象,改善了混合 料的均匀性,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频振动对引气混凝土引气参数和抗冻能力的影响
    张艳聪 ,韩丽君 ,高玲玲
    2013, 32(3): 410-41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10
    摘要 ( )   PDF(576KB) ( )  
    针对两种引气混凝土施加不同时间的高频振动,采用硬化混凝土气孔结构分析仪定量地描述振动对引气混凝 土含气量气泡间距和气泡孔径分布等参数的影响,通过冻融循环试验反映高频振动与引气混凝土抗冻能力的关 系结果表明:振动施加初期混凝土含气量变化不大,随振动时间的延长(约60s后),含气量开始大幅下降,约105 s后,含气量下降放缓,最终趋于稳定;随高频振动时间的延长,混凝土气泡间距系数先增大再减小,气泡平均直径 不断减小,比表面积不断增大;480~960m的气泡对高频振动更为敏感,0~480m的气泡在混凝土中较为稳定; 长时间的高频振动会直接劣化引气性能,造成混凝土抗冻融能力下降 关键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地震区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
    陈林杰,郑晓卫
    2013, 32(3): 415-41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11
    摘要 ( )   PDF(719KB) ( )  
    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地震区三维边坡进行静力和拟静力分析,探讨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 屈服准则和失稳判据等在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求得三维边坡安全系数的基础上,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 价;同时与传统极限平衡方法二维有限元法所得的安全系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应用于地震 区三维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倒Y型挡土墙力学特性研究
    陈亮 ,谌晓静
    2013, 32(3): 419-42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12
    摘要 ( )   PDF(655KB) ( )  
    介绍了倒Y型挡土墙的结构特点力学特性,并与悬臂式重力式挡土墙进行对比结合工程实例,采用解析 计算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求得3种挡土墙的稳定系数侧向土压力及基底应力等,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 析结果表明:倒Y型挡土墙的自重侧向土压力及基底应力均最小,探讨了倒Y型挡土墙相对于悬臂式和重力式 挡土墙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拱效应及土工格栅拉膜效应数值分析
    滕前良,胡润忠
    2013, 32(3): 424-42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13
    摘要 ( )   PDF(1231KB) ( )  
    为了更为清楚的认识桩网结构支承路堤土拱效应,建立了单桩简化模型从沉降竖向应力主应力变化等方 面研究了土拱效应产生的机理及变化特征,同时对土工格栅拉膜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路堤等沉面高度 约为1.7倍桩净间距;路堤可分为土拱影响区和土拱未影响区,土拱影响区桩间土中心位置路堤竖向应力呈S形 变化,土拱未影响区呈直线变化;桩顶应力分布不均匀,桩净间距小于1m时,桩中心所受应力最小,桩边缘所受应 力最大,桩净间距大于等于1m时,桩边缘所受应力最小,靠近桩边缘处应力最大;路堤大小主应力方向发生旋转, 大主应力流线近似椭圆弧;土工格栅应力近似M形分布,靠近桩边缘的桩间土位置应力最大,桩间土中心和桩中 心位置应力最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有限元法的超声波测桩评定方法
    张红军 ,周世良 ,杨虎锋
    2013, 32(3): 429-43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14
    摘要 ( )   PDF(410KB) ( )  
    在建立评价集的隶属函数的基础上,采用加权平均法对超声波测桩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再用有限元法计算桩 身不同位置在相同缺陷的情况下的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出不同位置的缺陷影响系数;将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与相 应的缺陷影响系数相乘,并将所有的乘积结果值相加,得到一个考虑桩基缺陷位置的综合评定与其他超声波测桩 评定方法相比,该方法以桩基的竖向承载力为依据,并考虑了缺陷位置,是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评定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三角函数内插法的波动反应谱计算精度分析
    王子健,肖盛燮
    2013, 32(3): 434-43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15
    摘要 ( )   PDF(586KB) ( )  
    以反应谱基本概念和线性插值法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求解波动反应谱的三角函数内插法推导了反应谱计算 公式,建立了时间间隔相等的三角函数内插法的连锁递推反应谱计算公式对简谐波动荷载进行三角函数内插法 解析法和精确法的反应谱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三角函数内插法的反应谱计算值比反应谱计算方法(精确法)计 算值更接近解析解,且计算精度更高利用三角函数内插法对两条实际记录的波动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行反应谱的 数值计算分析表明:基于三角函数内插法得到的各反应谱值是稳定的,其反应谱值一般稍大于线性内插法所得结 果,精度满足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计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高峰,谭绪凯,孙常新
    2013, 32(3): 438-44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16
    摘要 ( )   PDF(802KB) ( )  
    通过有限元模拟计算了不同围岩条件、洞跨及地震烈度下的隧道地震反应特性,研究了隧道动力深浅埋划分 界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隧道结构受力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可见拐点即为深浅埋 界限;围岩条件越好,隧道的动力深浅埋界限越深,隧道在Ⅲ级、Ⅳ级及Ⅴ级围岩条件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 100,80,60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深度随着隧道跨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其受影响程度较小,隧道在跨径为6, 10,20m的情况下的动力深浅埋界限分别为100,100,80m左右;隧道动力深浅埋界限不受地震烈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隧拱变形分析的自回归与分段回归方法应用
    曾山,徐兮3
    2013, 32(3): 442-44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17
    摘要 ( )   PDF(414KB) ( )  
    土建工程变形分析与预测,有赖于数理统计理论方法的支持。应用自回归理论和分段回归两种理论方法,实施隧拱沉降监控,结果表明:自回归理论宜于进行工程安全质量预测预报时使用,而分段回归方法能够准确、即时诠释监测对象的变形规律的变化,同样具备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及应用
    高买燕,唐红梅,曾云松,吕韬
    2013, 32(3): 446-45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18
    摘要 ( )   PDF(809KB) ( )  
    基于RocFall数值模拟软件,划定落石威胁范围。危岩的自稳能力和致灾能力是导致崩塌具有危险性的两个 先决条件,据此遴选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进行相对重要性排序,结合层次- 集对分析法求解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基于综合指标评价法建立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并根据最危险原则法将崩 塌区分为极高危险、高危险、中危险和低危险4个等级。将此方法应用于巫山望霞危岩,评价得出望霞危岩属于高 危险,与实际情况吻合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异节拍流水施工中流水工期差异的实质
    魏道升
    2013, 32(3): 451-45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19
    摘要 ( )   PDF(325KB) ( )  
    基于异节拍流水施工可以按照不窝工有间歇(即分别流水)或不间歇有窝工的形式组织,研究了异节拍流水 施工中流水节拍产生两种流水工期差异的条件,及差异值与流水节拍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流水工期差异为当m 个施工段需要n道工序进行流水施工时,任意连续的3个流水节拍值中,若位于中间的流水节拍值为最小值,不窝 工有间歇的流水工期(T)与不间歇有窝工的流水工期(T')的关系是T>T',并且其工期差值与3个连续流水节拍中 的最小值和另一侧的流水节拍最大值的差值有关,是m-1的倍数;否则,T=T'。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级公路全封闭施工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梅子俊,刘唐志,唐伯明
    2013, 32(3): 455-45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20
    摘要 ( )   PDF(500KB) ( )  
    在对路网分级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封闭施工对各个层次路网的影响。以重庆市南涪二级公路全封闭施工为案 例,采用道路负荷度、路段平均行程车速、安全度、高速收费等4个指标对交通流进行科学分配,并根据南涪路实际 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方案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速公路暴风雪实时预警级别判别
    张续光,高建平,吴国雄
    2013, 32(3): 459-46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21
    摘要 ( )   PDF(470KB) ( )  
    通过分析暴风雪天气对交通的影响,建立暴风雪预警体系,将暴风雪预警分为灾前和灾时预警两个连续过程。 其中灾时预警采用显式预警方法,选取降雪量与其对高速公路交通的影响,依据Fisher判别法则建立暴风雪预警级 别判别模型,并提出暴风雪实时预警级别判别评价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暴风雪预警级别判别模型的可靠性,进一 步证明该模型可用于高速公路暴风雪预警级别判别,可以为保障暴风雪天气下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建设科技项目(2011318801670)
    胡华,刘志钢,朱海燕
    2013, 32(3): 463-46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22
    摘要 ( )   PDF(502KB) ( )  
    换乘枢纽衔接公交线路的换乘客流OD是APTS下实施公交多线路动态协调调度的基础数据。以公交线路上 下车乘客数的自动获取为前提,建立换乘OD推算优化模型,并设计了BP神经网络求解算法,应用数值试验对神经 网络中的核心参数进行了标定。算例表明:BP神经网络为动态更新公交枢纽换乘客流OD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 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区公路沿线小流域划分及流域特征分析
    田佳,林孝松,喻莎莎,周李磊
    2013, 32(3): 467-47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23
    摘要 ( )   PDF(705KB) ( )  
    以重庆市巴南区安澜、跳石两镇主要公路干线为研究对象,采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数据建立公路沿线数 字高程模型,基于ArcGIS水文分析模块通过DEM填洼、水流方向分析、汇流累积量计算、河网提取等对研究区公路 沿线进行小流域划分,并分析其流域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集水栅格阈值为15000时提取的水系与实际河网最 接近,以此将研究区划分为87个小流域,其中公路通过31个小流域。在31个小流域中,有58.06%的小流域面积 在1~5km2之间;小流域形状系数在0.32~4.96之间;小流域起伏度在121~535m之间;各小流域到达公路最大 汇流累积量在46~759348之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王图锦,杨清伟,潘瑾,刘雪莲
    2013, 32(3): 471-47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24
    摘要 ( )   PDF(568KB) ( )  
    采集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对干湿交替运行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汛 期水体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汛后,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引起的环境风险较低。消落带土壤Cu和Cr主 要以残渣态存在,生态风险较低,Pb和Cd可提取态重金属含量较高,潜在生态风险较大。长期周期性干湿交替运 行下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含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土壤中Cu,Pb,Cd,Cr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7.04%,24.49%,12.99% 及13.70%,总体而言,增大幅度排序为Pb>Cu>Cr>Cd。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峡成库初期长江万州—涪陵河段航道变化研究
    伍文俊
    2013, 32(3): 475-47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25
    摘要 ( )   PDF(481KB) ( )  
    利用一维数学模型计算万州至涪陵河段通航水流条件(水深、流速、比降),并对各蓄水阶段通航水流条件变 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万州至涪陵河段航道均不同程度的受到蓄水影响,并相应产生一定变化,有 利有弊。蓄水期水位抬高,流速减缓,对航道有利但也造成部分滩险的泥沙淤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库区滑坡涌浪理论研究进展
    罗翔,李怡,周世良
    2013, 32(3): 480-48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26
    摘要 ( )   PDF(380KB) ( )  
    水库滑坡涌浪是个复杂的流体力学问题。在最近几十年,通过对边界条件、波浪发生机制以及流动条件作出 合理假设,许多理论被用于描述滑坡涌浪。首先,对一部分滑坡涌浪中的典型理论进行了回顾,如孤立波,冲击波, 稀疏波等。其次,对各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适用性以及缺点进行了详细比较。最后,为建立可靠的涌浪预测模型提 供了实用的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佛山水利工程左岸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王俊杰,邱珍锋
    2013, 32(3): 485-48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27
    摘要 ( )   PDF(683KB) ( )  
    结合工程地质条件、边坡形态规模和变形破坏机理,考虑岩质边坡天然和饱和两种含水状态,采用有限元强度 折减法对重庆市金佛山水利工程坝址区左岸岩质高边坡进行分析,研究了岩质高边坡在天然状态、开挖和加固时等 不同工况下的稳定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各种工况下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边坡是一个下部为顺层牵引-塑流性 质、上部为压致拉裂推移式潜在滑坡。开挖部分岩体风化层有利于边坡稳定,采用锚喷加固后岩质高边坡安全系数 明显提高,边坡现状整体稳定,发生大规模破坏的可能性极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浮式系缆装置关键技术及可靠性分析
    张星星,陈明栋,巴添
    2013, 32(3): 489-49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28
    摘要 ( )   PDF(562KB) ( )  
    水位的瞬间变幅对水电站下游直立式码头靠泊安全影响巨大。借鉴船闸浮式系船柱原理提出了新型码头浮 式系缆装置,在浮筒上对称地设4个弹簧平衡装置,可有效解决在较大系船缆绳拉力情况下,装置升降过程的不平 衡阻力等关键技术问题。经依托金沙江水富港综合码头进行理论计算和模型实验验证表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并可 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汽车悬架最优控制研究
    孟杰,陈庆樟,张凯
    2013, 32(3): 497-501.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30
    摘要 ( )   PDF(624KB) ( )  
    设计了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常规线性二次最优控制器权值矩阵的方法。利用该算法的随机搜索特点, 以主动悬架性能指标为目标函数对权值矩阵进行优化设计,提高了LQR控制器的设计效率和控制性能,解决了常 规线性二次最优控制器的权值矩阵确定问题。应用该方法进行了汽车悬架主动控制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 拟退火算法优化的LQR控制器的汽车主动悬架相对于应用常规LQR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和被动悬架,能够大大改 善主动悬架的性能;同时在充分利用常规LQR控制器优势的基础上,改善了其权值矩阵确定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Bezier曲线法对径流式涡轮机动叶的设计
    李军,蒋睿
    2013, 32(3): 502-505.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31
    摘要 ( )   PDF(606KB) ( )  
    根据叶轮初步设计公式,结合Bezier曲线构造方法依靠NUMECA软件Design3D模块以径流向心式涡轮机效 率0.5为目标值,对叶轮子午面型线以及动叶型线进行设计。并通过NUMECA软件对所设计的叶片以及子午流面 进行流体计算,得出了符合效率目标值的叶型和子午流面参数,以及子午流面的绝对温度和绝对压力的分布,提出 了以径流向心式涡轮机效率为目标值,结合Bezier曲线构造法的叶片型线和子午流面型线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拖曳臂式悬架对稳态回转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
    郭丽娜,薛念文,潘建
    2013, 32(3): 506-51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32
    摘要 ( )   PDF(822KB) ( )  
    基于ADAMS/Car建立了某微型轿车的4种不同结构的柔性拖曳臂后悬架模型,以及整车刚柔耦合虚拟样机 模型进行了稳态回转道路试验,通过试验与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整车模型的正确性。对不同结构的后悬架并进 行运动学仿真,研究拖曳臂式后悬架结构改变对整车稳态回转性能的影响。对装有4种拖曳臂悬架的整车模型进 行稳态回转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拖曳臂悬架的加强筋长度,来减小后悬架的侧倾角刚度,可以有效的改善整车稳态 回转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功率损失分析
    李强,夏长高,金桥,张青龙
    2013, 32(3): 511-51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33
    摘要 ( )   PDF(707KB) ( )  
    运用实车试验得到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助力特性曲线图和汽车在非转向情况下助力电机的怠速功率。在 AMEsim的平台上建立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EHPS),根据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车辆在转向情 况下,转向阀的功率损失是最大的;在非转向情况下,转向电机的怠速功率损失是主要的。最后通过改变转向阀的 主要结构参数,说明其对功率损失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汽油发动机怠速工况富氧燃烧的研究
    姚佳岩
    2013, 32(3): 515-519.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34
    摘要 ( )   PDF(766KB) ( )  
    利用不同进气氧体积分数,实现汽油机富氧燃烧。氧体积分数分别为21.1%,22.6%,25.5%条件下,试验研 究了在怠速工况下汽油发动机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汽油机中怠速工况下,随着氧体积分数的增 加,缸压、瞬时放热率明显增大,峰值相位出现时刻提前,累积放热量明显增大;进气中氧浓度加大,循环波动率下 降,提高了发动机缸内燃烧的稳定性,燃油消耗量基本保持不变;在怠速工况下实现富氧燃烧,可以大大降低THC 和CO的排放,NO2 的排放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处于较低的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智能车辆自由换道轨迹规划研究
    杨志刚,戚志锦,黄燕
    2013, 32(3): 520-524.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35
    摘要 ( )   PDF(721KB) ( )  
    针对目前传统换道模型存在的两个缺陷:一是忽略了换道过程中前轮转向角为0的情况;二是存在侧向加速 度过大、产生跃变或轨迹曲率不连续等问题。通过对其它车辆换道模型的比较,并结合等速偏移轨迹函数其侧向加 速度恒为0的优点和正弦函数换道轨迹具有优异平滑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换道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解决 已有的一些车道变换模型存在的不足。并用MATLAB仿真实验对几个换道模型进行比较,证实所提出的换道规则 的可行性和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型货车前纵梁碰撞吸能特性分析
    都雪静,王占宇,陈琳,陆昊
    2013, 32(3): 525-528.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36
    摘要 ( )   PDF(857KB) ( )  
    为分析某轻型货车前纵梁碰撞吸能特性,以碰撞理论为基础,运用CATIA软件建立前纵梁有限元分析模型, 进行ANSYS/LS-DYNA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车架前纵梁在碰撞中的变形吸收了大部分的能量,车架的最大变形位 于纵梁的变截面处;纵梁的初速度为13.5m/s,货车整备质量2.5t条件下,碰撞发生2ms后由于材料的塑性变形 而产生峰值减速度,随后材料变形失效;车架前纵梁吸能特性与减速度相似,位于碰撞发生2ms时出现吸能峰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SD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发展研究
    武慧荣,朱晓宁
    2013, 32(3): 529-533.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37
    摘要 ( )   PDF(577KB) ( )  
    在分析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及方法描述了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 状况,通过因果关系图分析了集装箱海铁联运发展、经济发展和运输政策等因果反馈关系,构建了集装箱海铁联运 系统发展SD模型,并以大连港为例,验证了模型有效性。选定改进铁路运价形成机制、加强港航铁路建设、港铁信 息互通3种政策作为控制变量,应用模型模拟了不同政策对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及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 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嵌入式平台视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许登元,王小莉,王鹏
    2013, 32(3): 534-537.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38
    摘要 ( )   PDF(692KB) ( )  
    利用X.264视频压缩编码在嵌入式平台上进行实时视频通信系统前台和利用FFMPEG视频解码在linux平台 上进行实时视频通信系统后台。实现了视频通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该系统具有视频采集和存储、无线网络 传输等功能。该设计适用面广,用户计费流量低,功能实用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安平挠度激光发射系统设计
    张开洪,张文会,李聪
    2013, 32(3): 538-542.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39
    摘要 ( )   PDF(581KB) ( )  
    激光图像法测量挠度时激光发射装置能否自动安平、安平时间长短、投射光斑的大小都直接影响挠度测量的 准确性,为此设计了一种自安平挠度激光发射系统。该系统采用重力摆的方式实现激光装置自安平,通过对重力摆 受力及运动轨迹分析,利用临界阻尼条件确定阻力系数,调节磁阻尼器磁感应强度与阻力系数匹配实现系统快速悬 停;为了保持远距离投射时激光仍具有良好的能量集中度,通过费马原理设计相应的聚焦镜,并与伽利略扩束系统 组成激光镜头,实现激光的远距离投射。经过分析推导得出电磁阻尼器相应参数和激光镜头参数,为具体激光发射 装置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进蚁群算法在系统可靠度最优冗余分配的应用
    胡启国,胡小华,吴泳龙
    2013, 32(3): 543-546.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40
    摘要 ( )   PDF(522KB) ( )  
    针对蚁群算法在解决NP困难时所存在的极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和搜索时间过长的问题,在蚁群算法基础上重 新设计状态转移规则和信息素更新规则。实验研究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可以有效解决最优冗余分配问题,同时可以 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邻域相关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
    冯焕飞,何友全,刘冲
    2013, 32(3): 547-550.  DOI: 10.3969/j.issn.1674-0696.2013.03.41
    摘要 ( )   PDF(595KB) ( )  
    为改善图像效果,在对现有的椒盐噪声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邻域相关的自适应中值 偏移滤波算法。算法对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的处理过程进行改进。当滤波窗口大于设定的最大值时,根据像素点邻 域内的像素点灰度值分布在不同的区间,将像素点灰度值的复原分为偏大或偏小两种情况。受污染像素点的滤波输 出值为偏移的中值,偏移的距离根据改进的自适应中值滤波算法运行时滤波窗口的大小来决定。从仿真结果可见:该 算法滤波后的图像具有较高的峰值信噪比,对图像细节的保留能力和抑制椒盐噪声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