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0-12-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无支架缆索吊装系统单跨双吊点主缆计算
    刘睿,雷雨亮,周水兴
    2010, 29(6): 841-845. 
    摘要 ( )   PDF(972KB) ( )  
    利用缆索静力平衡原理,建立了主缆按双吊点位置的分段曲线方程,推导了相应的主缆垂度和水平张力计算 公式,分析了主缆双吊点距离、主缆跨径、主缆自重及吊重等参数对水平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主缆水平张 力的主要因素是两吊点间距与主缆跨径之比,当两者之比在0.05以内时,用单吊点法和双吊点法计算结果差异很 小,可忽略不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刚构桥箱梁L /4 截面腹板裂缝成因分析
    肖光宏,张秋陵
    2010, 29(6): 846-848. 
    摘要 ( )   PDF(1114KB) ( )  
    连续刚构桥梁箱梁腹板裂缝大多出现在0号块的腹板上,在跨中出现腹板裂缝的较少。根据重庆某大桥箱 梁L/4截面处出现的裂缝位置、走向及分布,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分析了裂缝形成和发展的原因,认为前后现浇节段 的浇注时间相差过大是裂缝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合主拱圈加固石拱桥力学性态分析
    周建庭,黎小刚,屈建强,韩雪,徐正强
    2010, 29(6): 849-851. 
    摘要 ( )   PDF(1595KB) ( )  
    从复合主拱圈加固石拱桥加固前后力学性态的角度,结合具体的实际加固工程,对加固前后主拱圈截面内力 进行计算,阐述主拱圈截面强度和整体“强度-稳定”性提高率,验算新旧拱圈结合面抗剪承载力和新增结构对原 结构的影响,提出一项基于承载力提高率的加固增强总体效果评价指标,以期对石拱桥加固设计方案比选、加固质 量评定有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动力特性的拱桥加固效果评价
    陈悦,周建庭,杨建喜,孙虹微
    2010, 29(6): 852-854. 
    摘要 ( )   PDF(1888KB) ( )  
    针对目前加固效果评价方法不太理想的状况,结合拱桥加固处治的二次受力特性,在依据总体挠度变化率的 刚度评价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动力特性频率的拱桥加固效果评价方法。根据工程实例,利用MIDAS/CIVIL软 件经过计算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基于动力特性频率评价方法的全面、计算工作量少、反应较敏感的优点,表明该方 法能为除拱桥之外其它桥型的加固效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正交异性板桥面铺装受力影响因素分析
    崔晨,孙立军,刘黎萍
    2010, 29(6): 855-858. 
    摘要 ( )   PDF(1450KB) ( )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正交异性板桥面铺装在结构和荷载因素变化时受力状态的变化规律;比较了有无纵 隔板、桥面板厚度、加劲肋板厚度对受力的影响;分析了竖向、水平荷载对铺装层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纵隔板 时的横向拉应力为全桥面的铺装拉应力控制指标;增大桥面板厚度有利于减少桥面刚度不均,减小铺装层内的应 力;加劲肋厚度的变化对加强结构刚度有利却对桥面铺装的受力不利;超载对应力状态极为不利,紧急制动产生的 水平力会导致很大的纵向拉应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钢桁梁梁端横向伸缩对轨道几何形位的影响
    全顺喜,王平,陈嵘
    2010, 29(6): 859-861. 
    摘要 ( )   PDF(2154KB) ( )  
    为研究钢桁梁梁端横向伸缩对有砟轨道几何形位的影响规律,运用有限单元法,建立线-桥横向分析的计算 模型,对在日温差作用下钢桁梁梁端相对路基伸缩时有砟轨道几何形位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 明,钢桁梁相对路基发生横向伸缩后会使有砟轨道线路产生较大的横向位移和方向变化率,但对轨距影响不明显; 梁端伸缩时,道床、扣件横向阻力对轨道横向位移的影响很小,且其增大到正常值之后,轨道方向变化率受其影响 也很小;钢桁梁横向固定支座和线路中线间的距离是影响轨道几何形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当其控制在6.7m以内 时,轨道的最大横向位移小于2mm,方向不平顺变化率小于1‰。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震区桥台滑移变位特性及趋势研究
    崔英明,刘家敏
    2010, 29(6): 862-866. 
    摘要 ( )   PDF(2630KB) ( )  
    在充分总结已有的桥台位移计算理论的基础上,以Newmark滑块及Zeng和Steedman转动块理论为基础,分 别建立了地震下桥台滑移位移、转动位移以及滑移与转动相互耦合位移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台体位移的计算方法。 最后根据此计算方法分别分析了位移指数、滑移位移及位移分量百分比等指标在不同地震烈度下的变化趋势,以 量化方式衡量了桥台的抗震性能。为研究强震区桥台抗震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在桥梁评定中的应用
    孙东生,朱懿,周水兴
    2010, 29(6): 867-870. 
    摘要 ( )   PDF(1033KB) ( )  
    针对层次分析法中1-9标度存在的问题,根据心理学上韦伯-费希纳定律,引入指数标度及对应的随机一 致性检验指标,应用到桥梁技术状况评定中。以钢管混凝土拱桥为例,依据相同的重要性关系评语,分别以指数标 度和1-9标度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各个构件权重系数。计算结果表明:指数标度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钢管混凝 土拱桥构件之间的重要性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津中渡长江大桥船桥碰撞力的计算和分析
    文岑,赵海艳,张艳芝
    2010, 29(6): 871-874. 
    摘要 ( )   PDF(1769KB) ( )  
    结合拟建江津中渡长江大桥桥墩船撞力计算,对船舶撞击速度、角度的选取及影响进行了探讨;分别运用国 内外现行的规范公式、经验公式及有限元模拟方法,对3000t、5000t级船舶撞击桥墩的碰撞力进行了计算对比。 结果表明:我国现行公路和铁路规范公式计算结果偏小,美国AASHTO规范公式、修正沃辛公式与有限元计算结果 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相似关系
    郑升宝,蒋树屏,王晓雯,林志
    2010, 29(6): 875-879. 
    摘要 ( )   PDF(2504KB) ( )  
    以嘎隆拉隧道振动台模型试验为例,在模型试验相似理论的基础上对隧道振动台试验相似关系进行了研究; 用方程分析法和量纲分析法推导了模型试验相似准则,实现了模型试验几何条件、边界条件、荷载及材料的相似, 将其应用于隧道振动台动力模型试验;建立了有限元模型,从加速度时程曲线、频谱特性、加速度放大系数、破坏现 象等方面与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比较相符,破坏现象和破坏部位基本相似,说明本次 相似关系的拟定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隧道软弱下卧地基注浆加固试验
    周梁,廖少明,史宁强,李家平
    2010, 29(6): 880-884. 
    摘要 ( )   PDF(2593KB) ( )  
    注浆法是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和控制其压缩沉降的传统加固方法,由于其过程不可控性与加固效果的不确 定性,在应用于加固运营地铁隧道下卧土时,须考虑加固过程的扰动及长期效果。通过现场试验,研究注浆加固的 工艺参数对饱和软土扰动和加固效果的影响,以获得安全合理的精细化注浆工艺参数,对处理软土地铁隧道长期 沉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飞行员主观评价的机场道面优化设计
    姬杨蓓蓓,苏凯,八谷好高
    2010, 29(6): 885-887. 
    摘要 ( )   PDF(2921KB) ( )  
    日本东京羽田国际机场第4跑道规划建于东京湾东侧,2/3位于填海造地的人工岛上,其余1/3位于多摩川 河口上,为了疏散河水,该部分采用桥梁结构。对于桥梁部分机场跑道,荷载作用下桥面的变形和桥路基过渡段的 不均匀沉降是影响飞机乘坐舒适性和飞行操作安全性的2个主要因素。借助飞行模拟试验,根据飞行员主观评价 的调查结果对桥面混凝土板厚度和过渡段沉降标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桥面板弯沉和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增大 会降低飞行操作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尤其对舒适性的影响更为明显。依据50%以上的飞行员对道面性能的评价 为不舒服或更差这一标准,最终对羽田机场第4跑道桥面板厚度和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标准进行了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潘怀兵
    2010, 29(6): 888-890. 
    摘要 ( )   PDF(1156KB) ( )  
    针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复杂性、模糊性及缺乏合理评价方法等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现行 规范确定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借助Matlab数学工具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进行综合评价;并与已有文献 中利用灰色聚类决策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主成分分析法用于评价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是可行 的,而且能客观地反映评价指标对综合评价值影响的强弱,具有特有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载模式与夹具对环氧沥青混合料 疲劳性能检测的影响
    Allie Y.Mansaray,黄明
    2010, 29(6): 891-895. 
    摘要 ( )   PDF(1794KB) ( )  
    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评价是环氧钢桥面铺装的主要检测项目之一。通过三分点小梁疲劳与跨中加载小梁 疲劳2种方案,对比了应变控制与应力控制对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评价的适用性;用2种常见环氧沥青的对 比试验数据,印证了分析,推荐使用应力控制;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对疲劳夹具进行了修正,确保其疲劳试验 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真空密封法测定沥青混合料毛体积相对密度试验
    吴国雄,杨锐,杨大田,袁传泯
    2010, 29(6): 896-899. 
    摘要 ( )   PDF(2209KB) ( )  
    使用真空密封法,测定了不同碾压次数成型试件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探讨了测定时产生误差的原因;与传统 表干法以及蜡封法测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密封状态与密封袋的材质是影响试验误差的主要因 素;使用真空密封法测定的结果重复性较好,其测定值与表干法以及蜡封法测定值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但测定值 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
    何亮,张捷,金康康,彭彬
    2010, 29(6): 900-903. 
    摘要 ( )   PDF(1601KB) ( )  
    水稳定性是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中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实验室试验,发现水泥吸水水化,提高了混合料的 早期强度与水稳定性;足够的养生时间对路面强度和水稳定性的影响很大,施工完毕后水分的散失和水泥的凝结 使该阶段再生基层强度及水稳定性得以增长;充足的新加细集料加上再生混合料中本身含有适量的粗集料,确保 形成骨架密实结构和一定的内摩擦阻力,使再生混合料初期具有较好的强度和水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灰熵法的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 影响因素研究
    侯伟
    2010, 29(6): 904-906. 
    摘要 ( )   PDF(2027KB) ( )  
    通过小梁低温弯曲试验测试沥青混合料的临界弯拉应变指标,运用灰熵法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 因素———集料级配、石料种类、沥青针入度、沥青用量、空隙率、4.75mm筛孔通过率及拌和温度等的显著性。研究 结果表明:沥青用量、沥青针入度、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具有较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 复合改性沥青技术研究
    赵可,杜月宗
    2010, 29(6): 907-911. 
    摘要 ( )   PDF(1894KB) ( )  
    依据“相似相容”和“空间位阻”原理,以显微图像分析、流变力学和常规试验为手段,对添加了不同化学助剂 的几种PE复合改性沥青的技术性能、加工工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PE复合改性沥青不仅具 有优良的性能,而且在热贮存过程中不发生离析,达到Ⅲ-B、Ⅲ-C级行业技术标准,提出的工艺条件参数可以作 为工业化生产技术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震对新浇混凝土细观结构及强度的影响
    韩海玲,李固华,魏建东,何广杰,王科
    2010, 29(6): 912-915. 
    摘要 ( )   PDF(3105KB) ( )  
    对受6~9度地震烈度震动的混凝土表观和内部骨料界面进行了体视显微镜观测,得到新浇混凝土在遭受地 震后试件的断面结构形貌,确认了混凝土内部缺陷情况;采用超声波同步测试混凝土受压破坏过程,获得试验力- 变形关系曲线,对比了新浇注混凝土震后受压破坏性能与未震动的差异性;从混凝土结构组成及细观结构角度分 析了内部缺陷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解释并验证了受6~9度地震烈度震动的混凝土经后期养护至28d,其界面状 况能够得到有效恢复的机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沥青路面不饱和聚酯降温涂料的研制
    李文珍,李亮,石飞,魏河广,钟志明
    2010, 29(6): 916-918. 
    摘要 ( )   PDF(1902KB) ( )  
    以自制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为涂料的基质树脂,通过对不饱和聚脂3种不同常温固化体系凝胶时间的比较,选 用过氧化甲乙酮(MEKPO)/环烷酸钴体系为沥青路面热反射涂料固化体系;选择TiO2/SiO2为2/1的功能性填料, 经过降温性能测试后,得出推荐填料用量为13%~15%;当功能性填料用量确定为14%,为保证涂料耐磨性最佳, TiO2/SiO2比例确定为10/4;以3种不同的灰色配比方法配制灰色涂料,铁红(0.5%)和铁绿(0.8%)复配制成的灰 色涂料降温性能最好;配制出具有良好耐磨性、耐水性、耐汽油性、柔韧性、耐候性及能够有效降低沥青路面表面温 度的不饱和聚酯降温涂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汶川震区路肩墙抗震能力检算与震害机理分析
    王景梅,姚令侃,杨明
    2010, 29(6): 919-924. 
    摘要 ( )   PDF(3346KB) ( )  
    在汶川地震路肩墙震害调查基础上,根据设计图纸,按规范对路肩墙进行抗震能力检算和震害机理分析,获 得以下结论:由于现行公路规范中有关规定表明地震工况时公路挡土墙稳定性验算不考虑车辆荷载,故按现行公 路规范要求设计的挡土墙具有抵抗8度地震的抗震能力;9度地震烈度区路肩墙倾斜变形的原因是挡墙基底应力 超过基底容许承载力值;10度地震烈度区路肩墙严重倾斜变形及出现毁坏现象的原因是抗倾覆稳定系数不满足规 范要求和挡墙基底应力远远超过基底容许承载力值,碎石土基路肩墙还有抗滑动稳定系数不足的原因;现行公路 规范中挡土墙稳定安全系数取值合理,在9度地震烈度区是适用的,并且可以延伸到10度地震烈度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Ansys 的水稳基层疲劳影响因素分析
    李斌,梁乃兴,班午东,王鑫洋
    2010, 29(6): 925-927. 
    摘要 ( )   PDF(2381KB) ( )  
    通过Ansys软件,采用soild45单元,分析各层在完全连续状态时,水泥稳定基层在不同路面结构和材料参数 下的底面拉应力。采用AASHTO2002中半刚性基层疲劳方程计算各个因素水平下水泥稳定基层的疲劳寿命,分 析了各因素对基层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层底面拉应力随轮胎接地压力的增加而增加,疲劳寿命则随之 减小;基层底面拉应力随基层模量增加而增加,随面层和底基层模量的增加而减小;基层底面拉应力随各结构层厚 度增加均减小,随基层厚度变化而减小的速度最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相土石复合介质电阻率特性的试验研究
    赵明阶,李庚,黄卫东,李健
    2010, 29(6): 928-933. 
    摘要 ( )   PDF(3164KB) ( )  
    在对大量多相土石复合介质试件的电阻率测试试验基础上,分析了土石复合介质土石比、压实特性、含水量 等参数对电阻率的影响规律;基于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给出了多相土石复合介质电阻率方程,该方程与Keller非 饱和土电阻率方程具有完全相同的结构形式。研究表明:多相土石复合介质电阻率随含水量的增加呈幂函数衰 减,随击实次数的增大而减小,随含石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条件下对电阻率的影响以含水量最为敏感、击实次 数和含石量次之;在考虑含石量对土性参数、胶结系数以及饱和度指数的影响后,多相土石复合介质电阻率特性完 全可以用Keller非饱和土电阻率方程来描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昔格达土路基填料压实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王维早,许强
    2010, 29(6): 934-937. 
    摘要 ( )   PDF(2516KB) ( )  
    以昔格达土作为路基填料,进行了该填料的含水量、颗粒级配、施工工艺对压实度影响的相关性试验。试验 结果表明:昔格达土填料含水量在12%~17%之间时,路基的压实效果最佳;压实前后其Cu和Cc均满足要求,昔 格达土填料是一种级配好的填料;16t压路机碾压方式下适合昔格达土填料的松铺厚度为30~35cm,18t压路机 碾压方式下为35~40cm;2种压路机均以采用先强振后弱振的碾压方式压实度效果较好;16t压路机最佳的碾压 遍数为6遍、18t压路机为5遍时,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值模拟法确定饱和土强夯施工参数
    郑红娟,周世良
    2010, 29(6): 938-941. 
    摘要 ( )   PDF(2216KB) ( )  
    探讨了用数值模拟确定饱和地基土强夯的施工参数方法:根据孔隙水压力增量随夯击次数的变化情况确定 强夯的最佳夯击次数;根据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确定强夯的间歇时间;根据土体沿深度方向的竖向变形确定土体有 效加固深度;根据沿水平方向的竖向变形确定强夯的单点加固范围。研究结果为强夯设计和加固效果评价提供有力 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直径嵌岩桩单桩承载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许锡宾,周亮,刘涛
    2010, 29(6): 942-946. 
    摘要 ( )   PDF(2502KB) ( )  
    分析了嵌岩桩承载力的组成,考虑到桩身与周围土体之间存在着滑移的可能性,对其设置接触单元,利用三 维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及嵌岩深度的分析计算。讨论了嵌岩桩承载力与长径比、桩径、嵌岩深度 及基岩强度的关系,提出了长径比和桩径都是影响嵌岩桩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过大的长径比对其承载力的提高并 不明显以及存在着合理桩径;验证了嵌岩桩确实存在着最佳嵌岩深度,但不一定存在着最大嵌岩深度,并且最佳嵌 岩深度随着基岩强度的减弱而增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测通道客运分担率的MNL 模型特性变量选取
    王江涛,马驷
    2010, 29(6): 947-950. 
    摘要 ( )   PDF(1555KB) ( )  
    基于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理论,结合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特性,给出了在运用MNL模型预测通道客运分担 率时特性变量的选取原则。分析了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出行时间、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费用等因素间的 关系以及各因素作为特性变量的适应性,认为在运用MNL模型预测通道客运分担率时应选取出行时间、费用收入 比和发车频率作为特性变量,并给出了各特性变量的取值标定方法。结合旅客出行特征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 析和各个特性变量灵敏度分析,得出制定客运专线运营策略时应主要考虑出行时间、费用和出行者收入变化影响 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灾后应急救援运输路径优化模型研究
    任其亮,乔丹
    2010, 29(6): 951-954. 
    摘要 ( )   PDF(1645KB) ( )  
    针对目前运输路径优化模型主要依靠经验法做出决策判断的缺陷,分析了灾后救援运输过程中网络可靠度、 容量可靠度、运输时间、运输物资需求量、运输损耗等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分别以时间目标、可靠性目标、损耗目标 为3个优先级,运用网络图理论构建了灾后应急救援运输路径优化的多目标随机规划模型,并运用遗传算法探讨 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模型中各个参数,并通过实际的模拟计算来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 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效用理论的高速公路路面施工风险管理决策
    吴逸飞,谭建明,何寿奎,李明
    2010, 29(6): 955-957. 
    摘要 ( )   PDF(1639KB) ( )  
    首先应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对重庆绕城高速东北段路面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成本风险进行识别;其次, 应用风险管理效用理论分析不同决策者的最优决策方案。研究表明:风险态度对风险决策结果有重要影响。提出 了建立风险管理决策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施工项目业务流程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莉春
    2010, 29(6): 958-959. 
    摘要 ( )   PDF(2591KB) ( )  
    提出了采用流程化方法解决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解决思路。运用中间件为施工企业构建先进开放的信息系统 架构,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实现随业务变动和流程更改不断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平台。企业可自行完成系统的流程 优化,而无需关心底层的技术实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滩对弯曲分汊河段河床演变影响分析
    付中敏,郑惊涛,王平义,刘怀汉,韩婷
    2010, 29(6): 960-964. 
    摘要 ( )   PDF(3084KB) ( )  
    以窑监河段为依托进行概化水槽试验,对有和无边滩条件下,弯曲分汊河段河床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 明:有边滩和无边滩条件下河道深泓线的变化规律相同,有边滩时河床平均高程比无边滩时略低;对于分流区,水 流较无边滩时偏向右岸,断面的最底点也相应偏向右岸;对于分汊区和汇流区,水流较无边滩时偏向左岸,江心洲 右沿冲刷幅度较无边滩时大,断面的整体形态也相应偏向左岸;边滩对江心洲的演变也产生影响,有边滩时的江心 洲体积比无边滩时要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最大输沙率法推求石马河稳定河宽
    杨胜发,袁观栋,罗羚源,胡鹏飞
    2010, 29(6): 965-968. 
    摘要 ( )   PDF(1798KB) ( )  
    在假定河床平面形态为顺直、断面为矩形、水流为恒定流的情况下,同时假定流量、河床组成、河道比降为定 值,通过数学推导求出石马河冲淤平衡所对应的稳定河宽与输沙率的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于山区河流码头施工水位的讨论
    温焰清,王多垠,宋成涛,黄然
    2010, 29(6): 969-971. 
    摘要 ( )   PDF(2054KB) ( )  
    三峡成库后,经验取值的方法不再适用于内河山区河流码头建设的施工水位确定。以寸滩码头为例,分析了 码头所在河段天然情况下历年各月平均水位、成库后各月水位后,得出可连续施工天数;结合工程量,将其与预计 施工工期对比,再视特殊具体洪水情况,作出调整。该方法较传统经验取值法更为准确、合理,对施工质量及经济 效益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不确定性AHP 和群决策理论的 港口岸线等级评价模型
    蒋军
    2010, 29(6): 972-977. 
    摘要 ( )   PDF(1676KB) ( )  
    从政策法规、自然条件、经济、交通区位、配套服务等方面选取了影响港口岸线等级优劣的指标,引入了不确 定性AHP和群决策理论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信性。通过实证分析,将港口岸线分为 3个等级,并提出了不同等级的开发使用意见,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第四纪泥石流发育特性研究
    梁学战,陈洪凯,唐红梅
    2010, 29(6): 978-983. 
    摘要 ( )   PDF(2707KB) ( )  
    在实地考查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第四纪代表性泥石流堆积剖面进行了分析;根据 阶地特征、泥石流堆积剖面与地质年代的关系,白龙江流域与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均可分为8期,白龙江流 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主要在1.5Ma,0.73Ma,0.565~0.425Ma,0.245~0.165Ma,(116.8±9.9)ka,50~25ka,5 ~4ka,3ka至今,小江流域第四纪泥石流活动主要在1.42Ma,0.985Ma,0.562~0.52Ma,0.218Ma,0.137Ma,14 ka,0.73ka,3ka至今。根据对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泥石流堆积层及活动周期的分析,结合泥石流与冰期间冰期 气候特征的比较,得出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泥石流活动过程既具有一致性特点,也具有非平衡性的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瓦斯发动机燃气混合器瓦斯阀口 流量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
    郎华,高松,谭德荣,邵金菊
    2010, 29(6): 984-987. 
    摘要 ( )   PDF(2074KB) ( )  
    通过对瓦斯发动机燃气混合器长方形瓦斯阀口流量特性建模分析,发现长方形阀口瓦斯流量与其开度呈非 线性关系。采用分段式设计思想设计了具有准线性流量特性的瓦斯阀口型线。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瓦斯阀口 流量与其开度呈准线性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进气压力对高密度-低温柴油机燃烧的数值模拟
    刘建勋,万普鹏,赵二丽,张玉
    2010, 29(6): 988-991. 
    摘要 ( )   PDF(3258KB) ( )  
    用fire软件模拟分析不同进气压力对高密度-低温柴油机燃烧和性能的影响;对4100柴油发动机进行模拟 计算。结果表明:不同进气压力情况下,其燃烧路径大部分避开Soot和NOx的主要生成区域;提高进气压力会使燃 烧充分,放热速率加快;进气压力对发动机性能影响明显,进一步增大进气压力能在Soot和NOx排放有效降低的同 时,发动机的动力性能明显提高而燃油消耗降低。表明高密度-低温柴油机燃烧模式能够通过提高进气压力同时 降低排放和提高热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挥车全铝合金厢体骨架优化设计
    文孝霞,杜子学,康中文,孙泽波
    2010, 29(6): 992-996. 
    摘要 ( )   PDF(3208KB) ( )  
    为降低专用车重量、提高组装效率,新开发指挥车车厢骨架全部采用铝合金骨架,纵横骨架梁之间通过钢制 连接块及L型连接板螺栓连接。以有限元分析理论为基础,针对2种配重方案,对新开发车型的全铝合金车厢骨 架强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原结构设计刚度不满足要求。提出相应的结构优化改进设计方案,刚度满足需 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联合仿真的四轮转向汽车控制策略研究
    冯樱,邓召文,高伟
    2010, 29(6): 997-1001. 
    摘要 ( )   PDF(2543KB) ( )  
    基于四轮转向技术和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四轮转向汽车后轮转角控制策略,即比例前馈加模糊反 馈。在ADAMS/car模块中建立四轮转向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基于Matlab/Simulink依据控制策略设计了四轮 转向汽车控制系统,由ADAMS与Matlab的数据接口实现了控制系统与整车动力学模型联合,对四轮转向汽车进行 典型行驶工况的联合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后轮转角控制器能使车辆很好地跟随理想转向模型,提 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商用车驾驶室制动振动分析
    申秀敏,金岩,刁金冬,李进,秦立州
    2010, 29(6): 1002-1005. 
    摘要 ( )   PDF(2831KB) ( )  
    首先通过分析找出引起某商用车驾驶室制动振动的可能原因;然后进行道路行驶试验测试,测量了该商用车 辆驾驶室内的振动加速度信号;通过对试验测试数据的时域和频域分析,找出了导致该商用车驾驶室制动振动的 根本原因,调整后的驾驶室制动振动现象明显得到抑制,达到了该商用车的满意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离子缔合物溶剂萃取荧光法测定痕量汞
    潘瑾,刘雪莲
    2010, 29(6): 1006-1008. 
    摘要 ( )   PDF(1926KB) ( )  
    在酸性介质中,Hg2+、Br-和亚甲蓝形成离子缔合物,该缔合物易被1,2-二氯乙烷等有机溶剂所萃取,在689 nm处有较强荧光。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在0.01~6.4μg/mL范围内,Hg与荧光强度成正比,该法综合荧光的高 灵敏度特点和溶剂萃取的浓缩作用,使其灵敏度得到极大提高,检出限为3ng/mL,更适合用于痕量汞的测定。经 过用于乌江水样中痕量汞的实际测定,结果比较满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