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独塔斜拉与连续刚构组合桥梁动力特性 及参数影响分析
    冯东明,李爱群,李建慧,杨光
    2010, 29(3): 329-332. 
    摘要 ( )   PDF(1236KB) ( )  
    为分析国内首座独塔斜拉连续刚构组合结构体系铁路桥梁的动力特性,以Midas/Civil2006为平台,介绍其 空间有限元模型的建模策略;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对这种独特的组合体系进行动力特性分析,给出了前10阶频率和 相应的振型;同时,分别计算了恒载集度和弹性模量2种主要结构参数变化对动力特性的影响,并对其规律作出了 讨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斜拉刚构组合结构振动特性兼有斜拉桥和刚构桥的特点,受恒载集度和弹性模量等结 构参数变化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考虑填料“围压效应”的实腹式拱桥结构分析
    范亮,黄曼
    2010, 29(3): 333-335. 
    摘要 ( )   PDF(1157KB) ( )  
    以三跨实腹式石拱桥——重庆市跳石桥特殊重车通过验算分析为背景,对实腹式石拱桥的结构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研究了拱上填料与拱圈共同工作效应及结构分析中的模拟方法;分析了填料对主拱圈的作用方式;通过以板单元模拟填料及采用双向只受压连杆连接拱圈与填料的方式考虑填料对拱圈的荷载传递及围岩效应,有限元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模型方式的可行性。通过计算结果比较,分析了填料和拱圈共同工作效应,研究表明填料与拱圈共同工作效应可以明显提高石拱桥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边跨主缆角度对悬索桥的影响分析
    林恰,崔冰,唐茂林,沈锐利,童育强
    2010, 29(3): 336-339. 
    摘要 ( )   PDF(902KB) ( )  
    为了研究不同边跨主缆角度对悬索桥结构受力的影响,以西堠门大桥为原型,采用西南交通大学编制的桥梁非线性计算软件BNLAS,建立双塔单跨悬索桥计算模型,该模型中中跨主缆的跨度为1650m,加劲梁为单跨简支结构体系。通过比较不同边跨主缆跨度情况下悬索桥受力的变化,分析了主缆边跨角度的改变对悬索桥受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阶段稳定性分析
    沈培文,周水兴,罗飞
    2010, 29(3): 340-343. 
    摘要 ( )   PDF(650KB) ( )  
    以新龙门大桥为工程依托,考虑钢管和混凝土的三向受力本构关系,利用ANSYS建立了空间有限元模型,从 特征值屈曲、几何非线性失稳、几何材料双重非线性失稳3个方面分析了该桥整个施工阶段的稳定问题。结果表 明:钢管混凝土拱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受稳定性影响较大,稳定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考虑双重非线性的稳定系 数与特征值屈曲分析相比差别较大,最大可达30%。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滑移理论的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分析
    曾德荣,李杰
    2010, 29(3): 344-347. 
    摘要 ( )   PDF(996KB) ( )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桥梁及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黏结滑移性不仅对钢管混凝土 结构承载力有影响,而且对其稳定性也有较大影响。在研究了钢管与混凝土的黏结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钢管与 混凝土之间黏结的本构关系,利用现有结构分析程序采用黏结滑移单元实现了这种本构关系下的模拟和分析,通 过示例说明了钢管与混凝土的黏结程度对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整体屈曲荷载和安全稳定性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 明如果以黏结紧密且无相对滑移为设计依据,所得出的拱桥的稳定性结果偏于不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六肢钢管混凝土拱桥灌注顺序分析
    童建胜,周水兴,孙测世
    2010, 29(3): 348-451. 
    摘要 ( )   PDF(1068KB) ( )  
    以在建中的小河特大桥为实例,分析不同拱厚系数和管内灌注顺序对主拱圈变形和受力影响。利用ANSYS 程序的APDL语言,编制了拱轴系数为0.316,0.7,1.0时5种不同灌注顺序的命令流。计算结果表明,灌注顺序对 主拱变形和钢管应力影响不大;管内混凝土应力随灌注顺序的不同而不同;拱厚系数变化对小河特大桥的影响不 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曲率竖曲线顶推施工钢箱梁局部受力分析
    周叶飞,龚静敏
    2010, 29(3): 352-357. 
    摘要 ( )   PDF(1546KB) ( )  
    现今大跨径桥梁的钢箱主梁无应力线形一般为单一半径竖曲线,杭州江东大桥的钢箱梁无应力线形为连续 变曲率竖曲线,变曲率特征不仅使得顶推竖曲线的顶推半径变化,也使得滑道处钢箱梁的转角位移变化十分明显。 进而对顶推滑道的构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滑道顶面线形需能自动适应梁体线形的变化。滑道处钢箱梁的局部受力 的安全,关系着顶推施工的成败。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滑道处钢箱梁局部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对 比7种典型工况下钢箱梁各个构件的应力分布情况,指出临时墩支反力和滑道处钢箱梁转角位移是影响钢箱梁局 部受力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汶川地震近断层附近桥梁震害浅析
    雷涛,李碧雄,曹鹏杰,顺远坤
    2010, 29(3): 358-362. 
    摘要 ( )   PDF(1748KB) ( )  
    “5.12”汶川地震给交通生命线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中处于断层附近的几座桥梁震害严重甚至垮塌,给灾后救 援和重建带来巨大影响。结合近断层的场地特征,详细分析了其附近几座桥梁的震害,并为今后的桥梁设计提出 以下建议:做好桥址选择工作,尽量避免发震断裂地段;选择合理抗震结构体系,减小双向地震作用;充分考虑竖向 地震作用对桥梁结构影响;提高构件延性设计,防止墩柱脆性破坏;合理设计支座和加强挡块连接,以有效防止落 梁震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大断面隧道的稳定性分析
    高峰,谭绪凯
    2010, 29(3): 363-366. 
    摘要 ( )   PDF(1287KB) ( )  
    以沙湾大断面隧道为研究背景,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释放荷载法,研究支护封闭的快慢对双侧壁导 坑法施工的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拱顶沉降、边墙中点水平位移、围岩塑形区及初衬应力的分析,得到了支护 封闭时间对隧道受力和位移状态的影响,施工中应尽量缩短各开挖面的距离,使支护尽快封闭,有利于隧道稳定。 为了进一步改善隧道的受力状态,模拟分析了加固部分围岩后的状态。结果表明加固侧壁导坑临时支护与初衬接 触处的围岩能较好的改善隧道的受力条件。在临时钢架支护下端与初衬的接触点附近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受到 了很大的拉应力,在设计施工中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陶粒混凝土应用于隧道路面的试验研究
    白山云,刘俊,凌天清,董强,王瑞燕,郑智能
    2010, 29(3): 367-370. 
    摘要 ( )   PDF(375KB) ( )  
    试验研究了陶粒掺量对混凝土抗折模量、耐磨性能的影响。并通过隧道工程实际应用,证明陶粒混凝土可以 在保证路面板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行车噪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章佩佳,方健,何兆益,陆兆峰,王国伟
    2010, 29(3): 371-374. 
    摘要 ( )   PDF(1018KB) ( )  
    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弹性地基上双层板三维路面结构模型,对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结 构进行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路面荷载应力分析,包括基层和面层的层间接触状况分析,临界荷位分析,碾压混凝土 面层的模量和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模量和厚度、以及路基的模量等因素对板底弯拉应力的影响分析,以试验 路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理论计算以及回弹弯沉实测结果,作为路面典型结构的路用性能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混凝土细观结构的徐变逐步分析
    谭景文,向中富,许航,燕南
    2010, 29(3): 375-378. 
    摘要 ( )   PDF(384KB) ( )  
    分析了已有的混凝土徐变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徐变计算方法,该方法分离了以骨料为主的弹性和以砂 浆基质为主的滞弹性;采用了Kelvin链来模拟黏弹性并表现了混凝土的老化作用和滞后效应的时间;引入滞后效 应时间比例因子考虑时间对混凝土滞后效应的响应速度。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变化过程受其滞弹性影 响较大而最终状态几乎不受影响,时间比例因子在结构卸载或反复荷载的作用下对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影响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曲面本构中单轴棘轮描述的塑性模量研究
    向阳开,马艳兵,郑怡,周志祥
    2010, 29(3): 379-382. 
    摘要 ( )   PDF(1327KB) ( )  
    开展了两种材料在不同应力水平和不同应力幅值下的单轴棘轮效应实验,进行了实验结果的塑性流动特性 分析;揭示了单轴应力循环下的棘轮效应特征和塑性模量在正、反向加载时所遵循的不同演化规律,分析并指出了 现有双曲面本构模型无法正常描述棘轮效应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塑性模量演化公式,并开展了数值 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两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塑性模量演化公式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变形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强度与其影响因素分析
    马艳兵,向阳开,曾建民,毛洲明
    2010, 29(3): 383-386. 
    摘要 ( )   PDF(1067KB) ( )  
    对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不同锈蚀时间的变形钢筋进行拔出试验,得到变形 钢筋和混凝土的黏结强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及统计分析,给出了变形钢筋锈蚀后与混凝土 的黏结强度计算公式。该结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研究打下了基础,可用于桥梁等结构寿命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复合改性沥青浇筑式混凝土性能研究
    薛昕,王民,高博,冯铨
    2010, 29(3): 387-390. 
    摘要 ( )   PDF(328KB) ( )  
    沥青结合料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通过对普通改性沥青、湖沥青复合改性沥青、岩沥青复 合改性沥青和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进行基本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沥青更适合用于浇筑式沥青混凝 土;对3种复合改性沥青的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进行刘埃尔流动度、贯入度、低温弯曲和疲劳试验,研究3种复合改 性沥青的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施工和易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岩沥青复合改性沥青 浇筑式性能与湖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浇筑式性能相当,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浇筑式更适合于寒冷地区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低沥青路面温度的热反射涂层性能研究
    曹雪娟,唐伯明,朱洪洲
    2010, 29(3): 391-393. 
    摘要 ( )   PDF(1095KB) ( )  
    采用一种新型路面热反射涂层涂布于沥青路面表面,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可有效降低路面温度5~10℃,将该 涂料使用在排水性大孔隙路面中降温效果更好;同时对该涂料进行了综合路用性能分析,研究表明,热反射涂层铺 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随着涂层用量的增加,涂层的抗滑性降低,在密级配试件中使用该涂层时必须添加防滑粒 料。由于涂层的高反射率可降低路面温度,因此该涂层对路面车辙病害的预防及缓解具有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评价方法
    张彩利,孟庆营,韩森
    2010, 29(3): 394-397. 
    摘要 ( )   PDF(792KB) ( )  
    采用低温弯曲破坏试验和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评价了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并对两种试 验方法及其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中的冻断温度和转折点温度可以较好 的评价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弯曲破坏试验中用弯曲应变能密度作为评价指标可以很好表征Superpave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并且与约束试件温度应力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集料粒径对沥青砂浆黏弹性参数 影响程度的灰熵分析
    应荣华,侯昭光,庞海峰
    2010, 29(3): 398-402. 
    摘要 ( )   PDF(1256KB) ( )  
    对不同细集料粒径组成的沥青砂浆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用Burgers模型拟合蠕变试验结果,并通过灰熵 法分析了细集料粒径对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以研究沥青砂浆的黏弹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18~2.36mm 档集料对黏弹性参数E1、E2、η2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小于0.075mm档集料对4个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都居于其 次;2.36~4.75mm档集料对参数η1的影响程度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藏天然砂砾路用调查与分析
    赵毅,梁乃兴,任海萍,刘光明
    2010, 29(3): 403-406. 
    摘要 ( )   PDF(797KB) ( )  
    通过对西藏主干公路沿线天然砂砾作为路用材料的调查,以气候类型为主要依据对西藏天然砂砾进行了分 区研究。根据西藏各分区天然砂砾的级配组成,采用特征孔径通过率法和细度模数法分析了西藏天然砂砾的粗细 程度,同时提出西藏天然砂砾的代表级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公路自然区划GIS研究
    杨宏志,李超,许金良
    2010, 29(3): 407-412. 
    摘要 ( )   PDF(3003KB) ( )  
    公路自然区划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公路工程自然环境的区域分异规律,为公路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中国 公路自然区划GIS(HR-GIS)的研究则可解决区划指标定量化的关键问题。根据公路自然区划的类型体系和研究 方法,研究了HR-GIS集成方法和总体框架;提出了空间数据库集成开发框架,实现了对海量数据的有效管理;提出 了适合区划研究的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完成了区划环境参数的定量计算;基于ArcGISEngine技术开发完成了中国 公路自然区划GIS,实现了空间分析、区划信息查询等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技巧
    姚阳,屠书荣
    2010, 29(3): 413-416. 
    摘要 ( )   PDF(608KB) ( )  
    旅游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景观规划设计对旅游公路品质的提升影响巨大。从 旅游公路的性质和景观特征研究入手,系统地探讨了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旅游公路 景观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为旅游公路景观建设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专左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拓宽车道长度研究
    周正道,周薇,马斌,娄晨辉,罗霞
    2010, 29(3): 417-420. 
    摘要 ( )   PDF(700KB) ( )  
    通过对交通量、饱和流率、平均车头间距交通流参数的数理分析,定量地研究了有专左相位的左转专用拓宽 车道长度。建立了数学模型,开发了计算软件,得出不同拓宽长度下的通行能力损失系数。经比选,得出车道长度 的优化值。实例分析,运用vissim仿真对优化前后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地城市单轨交通平曲线超高变化对行车的 影响研究
    余沛
    2010, 29(3): 421-424. 
    摘要 ( )   PDF(448KB) ( )  
    在山地城市单轨交通线路系统中,由于单轨系统特点,对轨道线路的要求指标比地铁系统相对较低。因而展 线更加灵活,所采用的超高较大、缓和曲线较短、曲线半径可以更小。基于这些特点,降低超高变化率可以控制颠 簸强度从而提高行车的平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道路和环境条件的干线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
    屠书荣,吴敏刚,程永华
    2010, 29(3): 425-429. 
    摘要 ( )   PDF(216KB) ( )  
    在分析道路交通系统特征和交通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具有干线公路特点的道路 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权重;提出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综合评价指数 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对某省干线公路安全性评价项目的实际分析,证明该评价方法合理并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保龙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技术应用效果评价
    史玲,王昌贤
    2010, 29(3): 430-432. 
    摘要 ( )   PDF(208KB) ( )  
    为研究高速公路植被护坡效果,依托保龙高速公路建设示范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对保龙高速公路边 坡植被生长现状进行选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植被物种的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也可引入不具有强入侵 性的外来物种;②植被护坡技术具有局限性,应与工程防护技术相结合;③对于较陡的岩质坡面可考虑在框格梁内 设置种植槽,栽植攀援性和垂吊性植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12”汶川地震灾区的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分析
    王洪明,伍炜
    2010, 29(3): 433-436. 
    摘要 ( )   PDF(1145KB) ( )  
    “5.12”汶川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在山地发生的烈度最高、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为研究地震对道路交通安 全的影响规律,调查并分析了北川县和安县在地震前后的交通事故变化情况。发现灾区的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伤 亡人数较震前大幅增加,事故致死率提高,事故的交通方式分布、24h分布、形态分布以及成因等特征均有明显改 变。分析认为这与地震造成的道路损坏、次生山地灾害,以及灾后出现的道路非交通占用、交通量激增、交通流的 时空分布与构成变化、交通管理执法力度减弱和人们的心理变化等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尺度分析与神经网络的交通流预测
    黄美灵,陆百川,谭伟
    2010, 29(3): 437-440. 
    摘要 ( )   PDF(1180KB) ( )  
    针对实际交通系统时变复杂和变化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交通流量随机因素影响大、非线性强、规律性不明显 的特征;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方法,将含有综合信息的时间序列分解为多个分量特征不同的时间序列,然后采用 神经网络对各个分量分别进行预测,最后用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多尺度分析与神经网络预 测模型比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可用于交通流的实时动态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岩石压剪裂纹水力劈裂分析及裂纹面方向计算
    汪魁,赵明阶
    2010, 29(3): 441-444. 
    摘要 ( )   PDF(383KB) ( )  
    水力劈裂技术在岩土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自然界中的水力劈裂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因此,水力劈裂 机理研究已成为岩土工程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对水力劈裂时裂纹的扩展问题进行研究,推导了 基于最大周向应力理论的裂纹起裂角及临界水压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压剪复合断裂时临界水压力与裂纹面方向之 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压剪断裂时最易于发生水力劈裂的裂纹面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期性浸泡下三峡库区松散土体微观特性分析
    何晓英,唐红梅,陈洪凯,刘虎队
    2010, 29(3): 445-449. 
    摘要 ( )   PDF(850KB) ( )  
    三峡库区水位上升至175m之后引发了新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引起了已发地质灾害的复发。已有研究未考 虑周期性浸泡对三峡库区土体性质的影响。采取三峡库区典型松散土体,运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对所采取的岩土 样在天然状态、长期性浸泡状态、周期性浸泡状态试验工况下的物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物相变化,得出库区水 位升降引起的周期性浸泡作用是导致土体结构和强度劣化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旁孔透射法在打入桩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褚广辉,许锡宾,吴同情,刘涛
    2010, 29(3): 450-453. 
    摘要 ( )   PDF(571KB) ( )  
    重点介绍了旁孔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的基本原理以及判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旁孔超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 是波动理论在桩基完整性检测中的成功运用,对旁孔超声波透射法做相应的改变来适应打入桩的检测,既保留了 原有方法的优点又扩大了其检测范围,适用于对打入桩的完整性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江上游汛期疏浚设计方法
    杨祥飞,张俊,周林
    2010, 29(3): 454-457. 
    摘要 ( )   PDF(568KB) ( )  
    川江疏浚传统采用枯期施工,汛期停工作业方式,在叙泸段整治工程铜鼓滩、筲箕背滩的整治中采用汛期疏 浚施工,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分析工程实施中出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对汛期疏浚在前期设计 要点、施工工序安排、是否汛期疏浚的判定等疏浚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这对长江上游类似滩段的汛期疏浚设计提 供了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区河流干支流交汇形式的重新划分
    张强,王平义,刘倩颖
    2010, 29(3): 458-460. 
    摘要 ( )   PDF(309KB) ( )  
    目前对干支流汇流口都只从斜接式交汇和“Y”型交汇两种形式来研究,这种交汇形式并未考虑到实际河型, 因而这不能反映出山区河流汇流口的真实特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对传统的汇流口交汇形式进行重新分 类和研究,诸多的天然河道资料显示,支流在交汇段基本上属顺直型,干流在交汇段则呈现出弯曲、顺直、或分汊的 河型特征。因此,从河型角度对干支流汇流口分类,有着实际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水头船闸闸室消能工消能效果实验研究
    杨忠超,陈明栋,杨斌,王多垠
    2010, 29(3): 461-465. 
    摘要 ( )   PDF(1807KB) ( )  
    利用ADV等先进的量测仪器,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对高水头船闸闸室明沟和盖板消能工的消能效果进行比 较。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通过对流速分布、剩余比能和水面波动等参数的对比和消能特性的分析表明:明沟消能效 果优于盖板消能。明沟消能工结构简单,在我国应用不多,建议对其加强进行研究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植物特性对复式河槽流速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罗宪,房春艳,单钰淇,刘超
    2010, 29(3): 466-469. 
    摘要 ( )   PDF(1244KB) ( )  
    通过水槽试验,探讨了不同滩地植被密度、植被高度对复式河槽流速分布的影响。试验时,借助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观测不同垂线、不同测点的瞬时流速,选竹签模拟乔木。试验结果表明,在滩地无植被情况下,流速分布满足对数分布;滩地种树后,主槽流速明显增大,滩地流速减小,流速呈S型分布,不同植物密度,S型的分布是不同的。这种S型分布将水流划分为3个区的复杂行为,S型分布的形状与水深、垂线位置和植物特性(植被高度, 植被密度)有关。植被密度对流速分布的影响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出口集装箱堆场位置的优化
    卫家骏
    2010, 29(3): 470-473. 
    摘要 ( )   PDF(603KB) ( )  
    出口集装箱堆场位置的确定是集装箱堆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对缩短集装箱船在港停留时间,提高集装箱 码头作业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优化出口集装箱堆场位置的启发式优化算法,模拟试验表明该算法能 够在保证装船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集装箱码头装船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组合实物期权的船舶投资决策研究
    吕靖,宫晓婞,杨林达
    2010, 29(3): 474-479. 
    摘要 ( )   PDF(1738KB) ( )  
    旨在研究具有组合复合实物期权特征的船舶投资决策。通过建立二叉树定价模型,并利用CrystalBall软件 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模拟航运市场波动率,从而对船舶投资项目进行评价。通过实例分析得出,拥有多重选择 性的船舶投资项目的价值要大于仅有单一期权的投资项目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ME部分预混压燃与缸内直喷复合燃烧的研究
    李维,周龙宝,汪映,马骏
    2010, 29(3): 480-483. 
    摘要 ( )   PDF(699KB) ( )  
    在单缸二甲醚发动机上开展了DME部分预混压燃与缸内直喷混合燃烧(PCCI-DI)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DMEPCCI-DI发动机具有较低的最高爆发压力和压力升高率。PCCI-DIDME发动机燃烧过程也表现出明显的两 阶段放热特点,和HCCIDME发动机相比,两个放热峰值有所下降,第1个放热峰值位置基本不变,第2个放热峰 值后移到上止点略后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级增压系统总压缩功分析与试验研究
    何义团
    2010, 29(3): 484-487. 
    摘要 ( )   PDF(529KB) ( )  
    为了说明单级增压系统与二级增压系统总压缩功的情况,在P-V图上分别对两种系统的增压过程进行了理 论分析。在专门的二级增压系统性能试验台架上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单级增压系统的试验结果进行 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中冷器及管道损失,二级增压系统的总压缩功往往大于单级增压系统的总压缩功。 只有当总压比较高、中冷器温降足够大、中冷器及管道的压降损失较小,且高低两级压气机都处于高效率工作区的 情况下,二级增压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改进YCrCb颜色空间的肤色分割
    曹建秋,王华清,蓝章礼
    2010, 29(3): 488-492. 
    摘要 ( )   PDF(948KB) ( )  
    人脸识别是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生物特征识别、图像处理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科学,肤色分割是人脸识别 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针对基于YCrCb颜色空间的肤色分割在强光下分割不准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 的YCrCb空间的肤色分割方法,本文利用改进YCrCb颜色空间提高了强光下肤色分割的准确性和适应性。实验证 明该算法减弱了光线强弱对人脸肤色分割的影响,更加准确的找到人脸区域,误检率较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属再结晶组织模拟及实验对比研究
    张继祥,文辉,刘运腾
    2010, 29(3): 493-496. 
    摘要 ( )   PDF(992KB) ( )  
    金属再结晶过程计算机组织模拟,可以仿真实验中观测不到的组织演变细节,得到定量的特征参数,预报退 火后的材料性能,指导热处理工艺设计。构建一个新的静态再结晶MCPotts模拟模型,并以1060铝合金为研究对 象,进行再结晶模拟与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060铝合金表现出明显的再结晶特征,得到了近似等轴晶组织; 新模型模拟的再结晶形核位置、组织形貌与实验结果一致,组织演变过程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但模拟的再结晶 等轴晶与实验近似等轴晶不完全一致,模拟的再结晶速度也低于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