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中文核心期刊
CSCD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过刊目录

    2010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1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桥梁抗震设计中滑移挡块作用机理
    刘荣灿,王克成,唐红梅,陈洪凯
    2010, 29(2): 171-173. 
    摘要 ( )   PDF(218KB) ( )  
    基于能量耗散理论及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地震荷载水平下滑移挡块及桥跨结构承载变化趋势,分 析结果说明,滑移挡块在地震荷载下依靠滑移产生摩擦阻力消耗一部分地震力,不会使桥跨结构产生过大刚度而 将巨大地震冲击力反馈给下部桥墩及桩基,同时挡块将桥梁破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量大部分由挡块承担,导致 主体结构受损较小,受损严重的挡块在震后也较容易进行快速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旧规范对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线形影响分析
    黄雅宁,周水兴,王艳,曹帅
    2010, 29(2): 174-176. 
    摘要 ( )   PDF(257KB) ( )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2004版在1985版的基础上做了较多修改。结合阿蓬江大 桥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两版本规范在抗裂验算要求、徐变计算模式、刚度取值和预拱度计算公式的差别对连续刚 构桥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2004版规范设计验算的连续刚构桥,施工预拱度高,成桥下挠度小,桥面线性更 加美观、合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部分斜拉桥施工控制特点
    孙测世,周水兴,童建胜
    2010, 29(2): 177-179. 
    摘要 ( )   PDF(279KB) ( )  
    部分斜拉桥受力和普通斜拉桥不完全一样,因而其施工控制具有自身的特点。以龟韭沟大桥为例,从结构尺 寸和受力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施工控制方法和成果,从线形控制、应力控制和索力控制3方面,探讨了部分斜拉桥 施工控制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及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模糊评判的钢桁架施工方案优选
    杨棚淅,姚刚,吴小琼,李鹏
    2010, 29(2): 180-182. 
    摘要 ( )   PDF(129KB) ( )  
    结合实际工程,建立大跨度钢桁架施工方案优选的模糊评判模型。根据工程概况及指标建立原则,建立评价 指标体系,通过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划分评价指标等级。编制可行的多种施工方案,引入集值统 计的方法来构建隶属度矩阵,利用模糊数学原理计算各方案的综合优越度。对各方案评价值进行排序,从而确定 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视觉适应性的公路隧道限速研究
    慕慧,杨少伟,赵一飞,潘兵宏
    2010, 29(2): 183-184. 
    摘要 ( )   PDF(146KB) ( )  
    通过分析隧道对驾驶员视觉、心理的影响,得出车辆通过隧道时车速的变化情况,进而确定了隧道限速段的 长度。利用瞳孔面积变化速度与行车安全关系的定量分析,得出基于视觉适应能力的隧道进出口安全行车的临界 速度,结合车辆在隧道限速段内的速度变化情况及隧道本身条件确定了保证行车安全的隧道限速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等强度原理的双层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戴学臻
    2010, 29(2): 185-187. 
    摘要 ( )   PDF(167KB) ( )  
    针对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利用等刚度原理和几何推导的方法,对水泥混凝土双层板应力特 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无论上下层板的平面尺寸如何,接触点的上下板所承受应力和板 厚、模量成比例关系。通过这一关系,基于等强度原则,可以得出双层板上下层的合理厚度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凝土翼裂纹损伤区与断裂区边界方程探讨
    李芮,向中富
    2010, 29(2): 188-189. 
    摘要 ( )   PDF(195KB) ( )  
    应用西多霍夫损伤模型和断裂力学耦合分析方法,探讨了单向受压的翼形裂纹,推导出混凝土翼形裂纹损伤 区与断裂区的边界方程,确定了混凝土翼裂纹初始损伤区和断裂区的径向尺寸,最后确定了不同翼裂纹倾角的起 裂点坐标,为研究混凝土翼裂纹的扩展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下的强度
    郑丹,李鑫鑫
    2010, 29(2): 190-193. 
    摘要 ( )   PDF(286KB) ( )  
    通过比较混凝土在持续荷载的损伤与疲劳损伤的联系,假定在持续荷载下混凝土的损伤速率和应变增长速 率成正比;分析了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下的变形行为和损伤机理,及混凝土在不同荷载历史情况下的破坏边界面;建 立了荷载水平和临界损伤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了不同荷载水平下混凝土的真实强度以及不同强度混凝土在持续 荷载下的性能。与试验结果对比,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混凝土在持续荷载下的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AM 沥青混合料性能及其改性机理研究
    杨锡武
    2010, 29(2): 194-198. 
    摘要 ( )   PDF(172KB) ( )  
    测试了SEAM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性能指标、高、低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掺量 大于10%的条件下,SEAM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提高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达 171%,提高疲劳寿命187%,低温性能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近。应用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硫磺改性沥青的机理。红 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当SEAM掺量达到20%和30%时,沥青与硫磺发生充分作用,在沥青中形成氢键和S-H化学 键,亚硫酸酯、硫酸酯和砜一类的物质。硫磺改性沥青的机理是硫磺改变了沥青分子间的连接和成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水对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影响的试验研究
    高智杰,梁乃兴,肖雄
    2010, 29(2): 199-202. 
    摘要 ( )   PDF(210KB) ( )  
    用冻融循环模拟沥青混合料的水损坏状态,采用劈裂疲劳试验分析对比了水对AC-25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 的影响。研究指标包括:破坏形式差异、疲劳寿命差异、疲劳参数差异以及级配。分析表明:经过1次冻融循环后 的破坏劲度模量比未冻融时低约27%;在水损害状态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较普通状态下大为缩短;且沥青混 合料试样的疲劳寿命对应力水平更为敏感;沥青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从优到劣的集料级配排序为粗级配、细级配、 级配中间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旧水泥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应力分析
    黄金,吴进良,李鑫,唐建强
    2010, 29(2): 203-206. 
    摘要 ( )   PDF(339KB) ( )  
    通过建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计算分析了车轮荷载位于最不利位置 时反射裂缝的受力特性,并根据断裂力学理论研究了在不同影响因素下应力强度因子K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 在荷载和温度作用下,控制着路面裂缝扩展的应力强度因子KⅠ 和KⅡ 随着沥青加铺层厚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同 时,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将随着沥青加铺层模量的增加而增大;此外,降温幅度和轴载的变化对加铺层抗裂性 能也有较大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加铺层防裂材料使用效果影响参数的灰熵分析
    韦刚,杨文军,战琦琦,朱洪洲
    2010, 29(2): 207-210. 
    摘要 ( )   PDF(328KB) ( )  
    在层间铺设防裂材料是防止加铺层出现反射裂缝的主要措施,防裂材料的自身参数对其防裂效果有重要影 响。首先基于断裂力学理论,通过有限元程序计算了在车辆荷载应力及温度应力作用下加铺层裂缝尖端的应力强 度因子,然后采用灰关联熵分析法分析了防裂材料的宽度、厚度、模量及黏结系数等参数对其防裂效果的影响程 度。分析结果表明,防裂材料与上下层间的黏结性能是影响其防裂效果的最重要参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原区低路堤高速公路排水系统研究
    张洪亮,王秉纲,张春雷,郝华玺
    2010, 29(2): 211-215. 
    摘要 ( )   PDF(205KB) ( )  
    研究了下挖通道处的排水系统和小于淤积坡度路段路表排水系统。对于下挖通道排水系统,提出了渗井、防 雨棚、蒸发池和泵站4种排水方案,并对这4种方案进行了对比和评价。在路肩以及中央分隔带的路缘带设置的 纵向集水沟与路基边坡上的急流槽等组成了小于淤积坡度路段路表排水系统。结果表明:防雨棚适用范围广,蒸 发池仅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泵站可应用于立交或比较重要的通道;小于淤积坡度路段路表排水系统不会发 生失稳破坏,经济效益好,不易淤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荷载传递法的锚杆锚固段荷载变形分析
    许锡宾,刘涛,褚广辉
    2010, 29(2): 216-219. 
    摘要 ( )   PDF(258KB) ( )  
    基于荷载传递法,推导了锚固段的荷载传递基本微分方程;结合Kelvin问题的位移解,得到锚固段的应力分 布的解析表达式,认为锚杆体的直径、外荷载及锚杆体弹性模量与岩体剪切模量的比值等因素影响着锚固段的应 力水平。计算结果表明:锚杆体直径增加到一定程度会使锚杆所受的最大剪应力快速增加;在较高的初始力条件 下,锚固段前端应力集中现象明显;较小的锚杆体弹性模量与岩体剪切模量比值有利于锚固段应力的均匀分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砂岩泥化夹层力学特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龚裔芳,金福喜,张可能,周斌
    2010, 29(2): 220-223. 
    摘要 ( )   PDF(217KB) ( )  
    在红砂岩的特性与边坡稳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红砂岩泥化夹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室内试验结 果,研究了泥化夹层的含水量对其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红砂岩泥化夹层物理力学特性对边坡稳定性的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泥化夹层的水敏性强,对边坡的整体稳定性产生了较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土石坝坝体渗漏通道的电阻率成像诊断试验研究
    余东,赵明阶,杨建国
    2010, 29(2): 224-226. 
    摘要 ( )   PDF(234KB) ( )  
    通过对土石坝坝体渗漏通道的电阻率成像诊断试验,得出在3种不同排列方式情况下,排列方式对渗漏通道 反演结果的影响为:3种排列方式下电阻率成像的反图像都能够反应出渗漏通道的范围,其中温纳排列的反演图像 效果最好,但是3种反演图像都不能够准确反应出渗漏通道的位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区库岸塌岸预测方法综述
    张梁,王俊杰,阎宗岭
    2010, 29(2): 227-232. 
    摘要 ( )   PDF(196KB) ( )  
    库岸坍塌是一种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着库岸人民财产和生命的安全,同时也影响着水库库容。介绍了现有 常用的一些塌岸预测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及适宜性做出了总结。总结的塌岸预测方法有:佐洛塔廖夫为代 表的条件类比图解法、康德拉捷夫为代表的数学分析法、平衡剖面法、动力法、徐瑞春的塌岸预测图解的若干修正、 超前信息法、数值模拟法等。在工程具体应用中,结合山区水库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实际 选用合理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泥石流运动力学研究现状及趋势
    刘丽,陈洪凯
    2010, 29(2): 233-239. 
    摘要 ( )   PDF(201KB) ( )  
    对泥石流力学模型转化机理、动力特性及动力学试验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分析表明:各种力学模型的适用 条件有一定的局限性;动力特性中流速、流量、冲击力及磨蚀力的计算大多属于经验公式,这些公式的适用范围只 限于某一地区或某一类型的泥石流,地区性很强;泥石流动力试验设备的未能及时采集有效的动力瞬时数据。针 对上述问题,提出发展思路:研发及创新泥石流动力试验设备,通过量测泥石流瞬时流速,利用频谱分析,建立泥石 流流速谱,冲击力谱等重要运动参数,从而揭示泥石流运动机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藏公路南线滑坡泥石流坝溃决影响因素分析
    郭国和,吴国雄,程尊兰
    2010, 29(2): 240-243. 
    摘要 ( )   PDF(217KB) ( )  
    川藏公路南线(西藏境内)独特而又脆弱的自然环境导致多次大型滑坡泥石流堵塞主河事件,堰塞湖蓄水溃 决造成惨重的危害。在对然乌至培龙段近几十年曾经发生过的堵塞坝事件进行野外考察的基础上,运用室内试验 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影响坝体溃决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认为泥石流坝溃决是主河水流与沟道特征、坝体 几何形态以及坝体物质结构、坝体与主河夹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关键因素为坝体高度和下游坡面 坡度,影响着溃坝时机和洪水规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图形与数据联动的横断面交互设计方法
    王婉秋,庄国方,蒲浩
    2010, 29(2): 244-247. 
    摘要 ( )   PDF(235KB) ( )  
    针对公路路基横断面设计数据量大,断面形式多而复杂的特点,研究了路基横断面自动设计方法。在此基础 上,基于对象-属性思想,应用ObjectARX自定义实体技术定制路基横断面实体,并结合反应器与通知技术,开发 了基于图形与数据联动的交互设计功能。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交互设计功能的高度自动化和动态可视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城市合乘优先的规划方法研究
    王维礼
    2010, 29(2): 248-253. 
    摘要 ( )   PDF(285KB) ( )  
    针对我国大城市及中心区的交通特征,分析合乘优先规划的影响因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实施合乘优先的经 验,提出合乘优先的规划内容;以上海市中心区为试点,依据规划方法与相关交通调查,提出了上海市中心区合乘 优先规划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GIS 平台的交通标线布设方案自动生成系统设计
    周伟均,黄敏,沙志仁
    2010, 29(2): 254-256. 
    摘要 ( )   PDF(301KB) ( )  
    根据道路交通标线的几何特性及其与道路几何中心线的方向关系,将交通标线归为纵向标线、横向标线及点 状标线,建立了面向布设方案自动生成的交通标线数据模型,该数据模型能表述标线与路网拓扑数据的关系,并可 支持标线布设方案在GIS平台的自动生成。选取珠海市部分路网区域,以前述数据模型表达标线的布设方案,运 用线性参考技术,在ArcGIS平台构建自动生成系统,实现了标线的自动生成,并存入GeoDataBase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车道公路期望车速确定方法研究
    屠书荣,张泽良
    2010, 29(2): 257-260. 
    摘要 ( )   PDF(185KB) ( )  
    期望车速作为运行速度的上限,是运行速度预测的关键参数。针对当前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预测中期望车 速过高的问题,着重分析了道路条件与驾驶员期望车速选择的关系,并采用调查统计方法,量化道路条件对期望车 速的影响程度,完善了双车道公路期望车速的确定方法,为利用运行速度检验双车道公路的线形安全性奠定了良 好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LBS 的高速路网车辆行驶轨迹监控系统设计
    王华,严晧,任佳,鲍强
    2010, 29(2): 261-264. 
    摘要 ( )   PDF(345KB) ( )  
    针对目前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存在的路径二义性、偷逃费、紧急救援问题,提出了基于LBS技术,对高速路网车 辆行驶轨迹进行监控的解决思路。设计了系统架构和系统工作流程;分析了系统特点及关键技术;最后通过测试, 实现了系统监控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际公共交通系统最短路算法
    黄远春,胥耀方,潘海泽
    2010, 29(2): 265-268. 
    摘要 ( )   PDF(153KB) ( )  
    在借鉴城市公共交通最短路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城际网络的特点,研究了城际交通换乘路径的选择问题。以 最小换乘次数为首要目标,并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时间、票价等因素,获取城际交通系统最短路。首先提出一种 基于Flord算法的最小换乘矩阵及多条最短路的获取方法,然后利用最小换乘路径进行站线搜索与广义费用计算, 获取城际交通的最短路,最后通过算例证明了本算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交叉口Agent 间的博弈学习协调方法
    夏新海,许伦辉
    2010, 29(2): 269-271. 
    摘要 ( )   PDF(138KB) ( )  
    将Multi-agent应用在城市交叉口交通协调控制中。通过引入交通信号控制Agent,分析Agent的协调过程;以 交通信号控制Agent为角色,建立了相互关联的城市交叉口资源动态协调配置抽象模型;应用对策论作为协调实 现途径,并且以分布式Q强化学习中Q值更新作为其效用函数。通过对两交叉口协调实例分析,证明了采用博弈 学习协调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路通行能力模型及其受车辆性能影响分析
    周均,甘守武,徐进,陈志军
    2010, 29(2): 272-275. 
    摘要 ( )   PDF(135KB) ( )  
    基于保守型、稳健型及冒险型3种驾驶行为模式,建立了道路通行能力数学模型;以所得数学模型为依据,分 析了汽车动力学性能以及操纵稳定性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靠的机构设计、ABS、自动变速等先进技 术广泛应用有利于减小行车间隙,提高通行能力;交叉口的驶离流率也会随着汽车加速性能提高而有所增加;未来 自动驾驶及编队行驶技术的实现更可能引起通行能力本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CDMA 网络的城市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秦岸,李淑庆,聂世刚
    2010, 29(2): 276-279. 
    摘要 ( )   PDF(218KB) ( )  
    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是构建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首先通过分析各类交通数据采集技术,提出了基于 CDMA网络实施动态交通数据采集的方法;然后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构建了动态交通数据采集系统;最后结合城 市道路交通的特性对数据进行处理,使数据与道路相匹配,并在GIS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状态的实时显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手机信息的居民出行调查
    黄美灵,陆百川
    2010, 29(2): 280-284. 
    摘要 ( )   PDF(610KB) ( )  
    介绍了利用手机信息进行居民出行调查的方法,首先设计了出行信息采集系统的功能和界面,然后在J2ME 平台上开发出行信息采集软件;最后研究了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内容、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得到了多种居民出行统计 信息。该方法与传统调查方法相比适应性更强,数据更准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快速公交(BRT) 服务水平评价研究
    李映红,孙慧娟
    2010, 29(2): 285-290. 
    摘要 ( )   PDF(211KB) ( )  
    在普通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科学、客观、实用的城市快速公交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体系。基于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运用灰色聚类法对快速公交服务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反映快速公交 服务质量。结合实际,进行了快速公交服务水平的评价,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经济损失分析
    张卓
    2010, 29(2): 291-293. 
    摘要 ( )   PDF(105KB) ( )  
    高速公路水土流失损失是一个带状区域人为加速土壤侵蚀所产生的生态环境负效益。在综合考虑重庆绕城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基础上,系统讨论了高速公路的侵蚀地貌单元和沿线敏感区域,重点筛选出水土流失评价指标, 建立了指标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计算水土流失经济损失的公式,及山区公路建设产生的土壤侵蚀治理和预 防的量化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公路交通与农村城镇化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郭春玲,庄宇,张雅婕
    2010, 29(2): 294-298. 
    摘要 ( )   PDF(133KB) ( )  
    在对农村城镇化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公路交通和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适应性评 价方法,并用适应性指数对两者进行适应性评价。然后以2006年西安、汉中为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验证,结论表 明:评价方法实用性和可靠性较好,评价指标选取也较为合理。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为进 一步加强公路交通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钢矿物码头通航二维水流数值模拟
    房春艳,杨斌,朱旭,孔德化
    2010, 29(2): 299-302. 
    摘要 ( )   PDF(222KB) ( )  
    采用贴体正交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分析了重钢矿物码头工程的通航水流条件。经花朝门和 汤家沱河段的实测水面线、水流流速分布验证,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复杂的河道边界条件下的水流情况,从而可 预测河道的水流流场。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能满足工程通航需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 OFFSHORE 锚三维建模及有限元分析
    雷林,王智祥,张敏,张国鹏
    2010, 29(2): 303-306. 
    摘要 ( )   PDF(440KB) ( )  
    ST/STSOFFSHORE锚是一种新型大抓力钢板焊接锚,按船级社的要求,必须对该锚进行有限元结构强度分 析。以15000kGSTOFFSHORE锚为例,对STOFFSHORE锚应用三维软件建模并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结构强度 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锚结构强度满足船级社的大抓力负荷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紫色土区土壤氮元素特征研究
    肖飞
    2010, 29(2): 307-310. 
    摘要 ( )   PDF(317KB) ( )  
    对紫色土区选择不同坡位(坡顶、坡中、坡底)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园地和撂荒草地)土壤的全氮和速 效氮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土壤氮含量分布受坡位影响严重,通常坡底全氮及速效氮含量最高,坡中最低;土壤 氮含量分布受土地利用影响严重,通常是林地全氮及速效氮含量最高而耕地最低;研究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N 范围在7.3~13.9之间;土壤全氮含量与土壤容重、黏粒含量、全氮、速效氮、全钾以及速效钾含量相关性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例及非比例路径下16Mn 钢的应力控制循环加载实验
    向阳开,郑怡,周志祥,李书芳
    2010, 29(2): 311-314. 
    摘要 ( )   PDF(290KB) ( )  
    应用MTS809系列电液(elec-hydrolic)伺服实验机及Teststar控制系统,对16Mn进行了应力控制的单轴及多 轴非比例循环实验。研究了应力幅值大小及其历史对单轴及多轴棘轮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力幅值的增 加,棘轮应变增加,并逐步趋于稳定;同时,先前较大的应力幅值历史遏止了后继较小应力幅值下的棘轮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最小走时射线的LSQR 成像反演方法研究
    赵火焱,赵明阶,黄卫东,李建,李勇
    2010, 29(2): 315-318. 
    摘要 ( )   PDF(512KB) ( )  
    给出了基于最小走时射线追踪方法及最小二乘正交分解法(LSQR)反演算法的层析成像技术的具体实现过 程;建立了有速度异常区域的假定物理模型并对反演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异常区相对误差普遍高于平 均相对误差,节点速度值往往偏近于模型背景值;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2.34%~2.59%,相关系数为0.84~0.85, 成像结果能较好反映模型情况;对成像结果进行分析还表明由于射线分布不均及射线覆盖程度不足等原因将引起 图像局部失真,可以通过完善射线布置情况等方法得以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程序切片的测试用例集约简方法
    吴洁,丁晓明
    2010, 29(2): 319-320. 
    摘要 ( )   PDF(120KB) ( )  
    对用例集中的冗余测试用例进行删除往往会造成测试用例集错误检测能力(FDE)的下降。引入程序切片的 思想,定义容易引起程序错误的语句为关键点,对其进行切片并分析取值范围,利用这些取值范围选取部分冗余测 试用例可以保证最小化测试用例集具有一定的错误检测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脉冲时滞细胞神经网络周期解的存在性和指数稳定性
    李中华,王慧
    2010, 29(2): 321-325. 
    摘要 ( )   PDF(287KB) ( )  
    研究了脉冲时滞神经网络周期解的存在性和全局指数稳定性问题。运用控制压缩原理和Lyapunov函数建立 了几个确保系统周期解存在和稳定的充分条件。有助于设计和应用CNN型生物和人工神经网络。数值实例验证 了结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均集值非扩张映象的耦合不动点定理
    廖正琦
    2010, 29(2): 326-328. 
    摘要 ( )   PDF(142KB) ( )  
    在严格凸Banach空间中,将集值映象点值化,证明平均集值非扩张映象的耦合不动点的存在性与唯一性,得 到了一种Mann迭代的收敛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